会展教育大国不是终点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2-20 11:02
日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刘大可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开设会展专业高校的数量、学生的数量、学术著作的出版数量均走在世界前列,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会展教育大国。这的确是一个令业界振奋的结论,但会展教育大国并不代表会展人力资资源强国,这并不是会展教育的终点。
根据刘大可教授介绍,中国独立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已有 110 多所,专科院校 200 多所。每年新入学学生达一万多人,会展专业学生数量排名全球第一,且会展专业海外留学生数量也是全球第一。从体量上看,中国的会展教育资源的确庞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企业招不到人的情况仍然广泛存在,这说明会展教育资源并没能有效转化为会展人力资源。这说明,会展专业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流入会展行业,从事会展相关工作,另一方面,也说明,会展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并没有契合企业对相关人才和岗位的要求和预期,未被接纳进入会展行业。无论是双向选择的哪一环出现了问题,都说明我国会展教育资源与会展产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仍然不小。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建设会展强国需要大量专业的、优秀的会展人才支撑,人力资源需求是会展大国到会展强国的关键一环,因此会展教育未来的方向应该从注重横向发展向注重人力转化方面转型。
要将会展教育资源转化为会展人力资源,不能仅靠教育界的力量,政府和企业在这里的作用十分关键。首先,要提高会展行业在大众中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虽然中国会展业经过了 30 多年的高速发展,但仍是一个小行业,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在普通民众中不高,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更多的会展学生进入这个行业。一些大的行业如金融、法律、电子商务由于前景好,社会认可度高,往往成为社会就业的大热门,会展业与其相比就显得门可罗雀。提高社会知名度,需要靠政府的重视及行业企业的推广,包括践行社会责任。近年来,随着会展在国家重大战略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我国推进主场外交的过程中很好地发挥了会展平台作用,这使得会展业的地位大大提高,受到政府重视。十九大报告在列举五年来我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方面,提到“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会展活动,说明中央领导充分认可会展活动的平台作用。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泽炎介绍,从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把会展业从原来分类中的“小类”代码提升为“中类”代码,确立了会展业的行业地位。这些充分说明,在政府层面,会展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会展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也能让更多的人们接触到会展业,了解会展业,甚至认可会展业,提高会展业的人才吸引力。全球最大的博览集团励展博览集团一直专注致力于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与高校合作设立励展奖学金,并且还开展了对于贫困群体的自助。10 月初,励展大中华区及韩国总裁胡伟向北京蒲公英中学捐助 4.5 万元助学金,在社会自底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心中撒下了会展业的种子,这种举动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从事会展行业的热情。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做法。当越来越多的会展企业加入到社会公益的团队中来,向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送出会展业的玫瑰,我们手中的余香势必越来越浓郁。
当然,仅有以上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促成教育转变为人力资源的关键还在于校企之间的衔接。之所以会展学生数量日益增长而会展人才缺口却没有日渐缩小,反而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校企双方的需求和出发点不同。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懂理论、有知识的学生,企业需要的是招之能用、吃苦耐劳的员工。除此之外,企业基础性岗位数量大,需求多,但是待遇不高,难以吸引大学生就业,而中高层岗位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但学校教育在学生实践方面的安排时间短且技术含金量低,不能满足企业高层人员的素质积淀。简单来说,会展企业的基层岗位缺乏吸引力留不住人,而中高层岗位需要具备的素质,学校不能在短期内让学生具备,而当学生具备这些素质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在其他行业完成了职场的原始积累,这时候就不太可能回流到会展行业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加强校企合作办学,让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完成或大部分完成在会展行业的原始积累,毕业后就能到技术含金量较高的岗位乃至中高层岗位工作。这不仅需要学校延长学生的实习期,还涉及教育评分机制的改革以及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包括选择什么样的企业合作,在什么岗位实习以及不同岗位之间的协调轮换等等。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会展教育与会展人力需求之间层级结构差异也在不断扩大。简而言之就是会展中高端人才,尤其是管理型职业经理人的严重匮乏,而目前的教育还不能提供这个层次的人员。随着中国会展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这种供求断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比如近年来随着各地场馆综合体的大量兴起以及国际企业的进驻和并购,对于会展综合体运营以及跨国企业、合资企业管理者的需求将日益增加且缺口巨大。这不是单靠教育所能解决的。当然,目前会展教育连需求量最大的基层岗位尚不能满足,谈高端人才供应为时尚早,但是这一问题却不能忽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何解决高端人才的匮乏问题,是会展业和教育界需要共同探讨的。
建设会展强国不仅需要大量人才,更需要高精尖人才,会展教育大国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人力资源强国是下一个目标。有一天,我国开始向国外输送会展人才时,我们也许就离会展人力资源强国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