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并非“救命稻草 地方行仍需完善公司治理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IPO,泸州银行
  • 发布时间:2017-12-22 13:51

  近日,泸州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泸州银行”)召开201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的系列议案,成为又一家公布上市意图的地方银行。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1997年9月的泸州银行是泸州市的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由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组建而成,属于国有控股的地方金融企业。泸州银行的最大股东为地方财政,其它股东包括泸州老窖、泸天化等国有股份制企业,一共有几十家法人股东和上千名个人股东,属于一级法人企业。

  近年来在去杠杆、MPA考核从严等方面的压力下,很多地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开始快速下滑,于是上市便成为他们首选的融资渠道。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泸州银行的资本虽然快速扩张,盈利能力也非常乐观,但是其2016年的资本充足率却出现了明显下滑。只是,上市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是不是也会产生其他问题呢?比如业务过于集中、股权结构分散等。

  地方银行IPO热情仍未减

  说起“银行上市”,不得不说的就是2016年。这一年,不仅在A股和H股上市的银行数量飙升,从2015年的24家增长至37家,同时还打破了9年没有银行在A股上市的状态,这对于地方银行来说,无疑于一剂兴奋剂,大大地鼓舞了他们上市的决心和勇气。虽然到了2017年,这波上市潮并没有持续蔓延,但是有一种信念依旧还在伫立,并推动他们时刻准备着。

  据证监会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10月19日,在A股市场上IPO处于“正常审核”状态的银行有11家,包括兰州银行、长沙银行、西安银行、成都银行、郑州银行、哈尔滨银行、苏州银行、威海市商业银行、浙江绍兴瑞丰农商行、江苏紫金农商行、青岛农商行。据港交所资料显示,截至10月23日,在H股市场上IPO处于“处理中”状态的银行有一家——甘肃银行。

  由此可见,虽然动静较去年有所减弱,但是地方银行意欲上市的步伐并未停滞。而近日公开上市计划的泸州银行,应是继成都银行之后,四川省第二家披露IPO意愿的银行。

  据泸州银行2016年年报显示,泸州银行的经营状况比较乐观。截至2016年末,泸州银行总资产为530.93亿元,较年初增长了68.69%;当年营业收入13.22亿元,同比增长41.51%;净利润5.82亿元,同比增长31.69%。

  只是,在资产规模快速扩张,盈利情况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其资本充足率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泸州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由前一年前的17.82%下降到12.84%,资本充足率由18.96%下降到13.89%。尽管2016年,该行推进了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增资扩股等工作以提升资本充足率,但是效果却不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希望通过上市获取融资渠道,成为首选手段。但是,是否想过资本不充足的原因,和自身扩张太过于迅速或许有着些许关系呢?

  资本充足率下降或是上市主因

  通过分析近段时间提交上市申请材料的银行可见,好像有些地方银行有一个共同点“资产规模与资本充足率呈现‘一升一降’的态势”,比如一个月前向港交所递交了申请上市材料的甘肃银行。

  公开资料显示,甘肃银行是于2011年9月29日获批筹建,由甘肃省政府主导,在合并重组原平凉市商业银行、白银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联合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公司、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等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其他发起人共同设立的城市商业银行,总部设在甘肃省兰州市,也是甘肃省唯一一家省级地方法人银行。

  从2016年财报看,截至2016年末,甘肃本外币合计资产总额达到2451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各项贷款余额1079亿元;负债总额2317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1712亿元;股东权益133亿元,实现净利润19.21亿元,同比增长48%,净利润增幅在行业内相对靠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成立六年来,虽然甘肃银行的资产总额、存贷款余额均增长超过30倍。但是近年来,虽然也在密集发债,但是该行的资本充足率却连年下滑,在2016年末资本充足率指标已逼近监管红线。

  对于资本充足率下滑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快速下滑与迅速的资产扩张不无关系。当然,除了资本扩张带来的压力,今年以来的金融去杠杆、MPA考核从严等政策,也给银行资产充足状况带来了压力。

  对于地方银行来说,近年来更是处于“夹缝中生存”的状态。如若资本不充足,那么IPO上市无疑成为他们补充资本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上市补充资本金,引入一些实力投资者,未来再通过行业内兼并重组等形式,增加做大做强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上市效果仍存疑虑

  但是,上市后真的就能够解决资本不充足的问题吗?反观目前已经上市的银行,今年的资本充足率同样普遍吃紧。比如于2016年上市的江苏银行,其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1.85%,紧紧贴近监管要求的10.5%的红线门槛,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皆为8.72%,亦几乎靠近监管红线。由此可见,把上市当做提升资本充足率的“救命稻草”,也并非最靠谱的手段。

  不过,如果上市,确实可以让地方银行的价值在市场中得以体现,并能够提高品牌形象,对于引入市场机制和加速治理结构优化等都非常有利。同时,通过股权交易,流动性也会有大的提升。但是,对于地方银行来说,想要上市,又何止那么简单?

  分析大多数地方银行可以看到,几乎都会存在业务过于集中、不良率高于同业、股权结构等问题。例如在业务集中度方面,不少地方银行九成以上的贷款都集中在本地。当贷款过于集中,便很容易出现不良,影响资产质量。比目前拟上市的成都银行、兰州银行、青岛农商行和江苏紫金农商行等,其2016年末的不良贷款率均超过同期商业银行1.74%的平均水平,其中成都银行和青岛农商行分别为2.21%和2.01%。

  地方银行,一般都是由多家城市信用社或当地小型银行合并而来,由于固有的一些短板,比如资产规模较小,行业竞争带来的压力,风险抵御能力薄弱,经营管理观念落后等,通常都会出现业务同质化严重、贷款集中度过高等问题,特别是地方债务在资产结构中占比过高等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

  因为,有业内人士建议,中小银行未来的转型之路主要应在完善公司治理架构、补齐短板后,从两个方向突破:一是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充分发挥扎根所在区域的优势;二是将风险管理能力作为看家本领,挖掘细分区域内优质中小微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发展特色零售银行业务,实现精准信贷投放。

  文/本刊记者 邵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