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牌照成宠儿,BATJ热情高涨
- 来源:金融理财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保险牌照,BATJ,支付宝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2-22 13:55
2016年9月,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支付宝)旗下的杭州保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获批,阿里巴巴在保险领域有了一席之地;13个月后,今年的10月11日,由腾讯持股57.8%的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获批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这意味着腾讯将可依托微信QQ正式开展保险业务;本以为另外两家要等待一年的时间才能领到进军保险领域的入场券,谁知时隔4日,百度金融亦再下一城,将黑龙江联保龙江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纳入“麾下”,拿下一张保险中介牌照。至此,BATJ中,除去京东暂时未获通行证,其他三家均已成功入驻保险领域,开启互联网保险新时代的序幕。那么,保险牌照怎么突然间成为了电商巨头的宠儿了呢?
保险业务前景灿烂
作为一家大型的网络综合金融集团想要做大做强自己的金融圈都离不开保险业务的支持。无论是阿里、腾讯还是百度,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保险公司才可以和传统综合金融集团相抗衡,更何况中国未来保险业万亿市场份额摆在那里,任何一家有实力的公司都不会错过染指的机会。谁将寿险、财产险的销售资格掌握在手中,谁就在这个领域拥有一定的资本。
作为电商巨头,本就有自身得天独厚的网络优势,自然更加关注保险业务的开展。比如2013年9月份众安拿到牌照后,就围绕阿里巴巴生态电子交易过程当中产生的风险推出了退运险产品。在众安2016年财报中,其他险种(主要为退运险)的保费收入依然排在最前列,为13.37亿元,约占了2016年总保费收入的三分之一。在众安的财报中还可以看到,过去三年其向蚂蚁金服支付的技术服务费分别为2280万元、30470万元和43770万元。
自家人更知自家事儿
继阿里以电商场景为优势切入保险产品(如与淘宝相关的退运费险)后,腾讯微民保险也开始发力,通过代理渠道打通腾讯的交互交品(如微信、QQ上都可以进行保险产品的销售)。而作为后进者的百度金融的目标从开始就较为明确,从与太平洋产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起设立新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起,就希望成立国内权威的互联网汽车保险公司;京东金融则在今年6月京东金融联合阳光产险成立“智能保险实验室”,试图打开互联网车险的市场。毕竟,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不仅各项运营事宜便捷,比较保险公司而言,作为保险公司合作方成本更是大大的缩减。
已占消费者基数先机
京东和百度的用户技术庞大,微信和支付宝官方亦均称自己的用户量已达6亿,除了规模上碾压,还有使用率也比其他平台更高,且由于腾讯产品社交属性更强,使用率比支付宝还要更胜一筹。其实我们也有这样的的体会。
比如说在一线城市的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夸张的说,只要手机中拥有支付宝、微信、百度、京东的软件,完全可以动动手指满足绝大部分的需求。即使是条件较差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微信和QQ的使用也不容小觑。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之上进行保险产品的销售可谓是事半功倍。任谁在网上购买保险产品都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可信度高的网络平台进行选择。如此一来,既方便快捷又避免了被不良保险代理人误导,购买不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这样的消费者基础可是四大电商巨头以外的平台所不具备的。
保险销售有独特玩法
对于BATJ而言,对于引起消者对保险的兴趣,还会注入更多技术和玩法,而这一点是其他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所不具备的。比如前段时间支付宝上给用户推荐健康保险其实就已经引起了不小波澜。本来毫无保险意识的消费者,被突然提示获得了一份大病保险保额,而且体验上更是简化和套路并存,但消费者就吃这一套,还就此引起了广泛认知和讨论。无独有偶,尽管之前微信上不能直接进行保险产品的销售,但微信的社交功能也让保险有了增添更多社交属性的可能。
比如2017年年初,腾讯就曾入股和泰人寿就做过一个“2元钱购买意外险,且能购买多份赠送好友”的活动,充分利用了中国人“礼轻情意重”的心态。如果说腾讯正在以流量为优势切入保险业,那么阿里就是蚂蚁金服曾发布数据称,仅其服务过的“保民”就已经超过了4亿。虽然其销售数量最大的仍然是“退货运费险”为代表的碎片化产品,但其实对于保险知识普及,功不可没。
总之,取得牌照也好,收购牌照也罢,或是与保险公司合作拓展渠道和市场的选项,都会为电商巨头们带来长端资金能力,还能和这些巨头们本来就见长的流量、线上场景、大数据、以及他们同时布局的金控其它版块业务产生共振。这也就难怪保险牌照突然间成为了电商巨头的宠儿了。
文/本刊记者 薛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