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个鸡蛋过元旦

  想不想看到朋友惊讶的脸?只需要一个技巧和一些简单的材料而已!在浓浓的元旦气氛中,你是否愿意花些时间教大家怎样才能完美地把生鸡蛋中的那层膜“剥”下来呢?

  实验材料

  白醋、竹签或图钉、生鸡蛋、湿毛巾、勺子

  实验步骤

  步骤一:用竹签或图钉在鸡蛋的蛋壳上扎出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因为力气大小的原因,你可能需要多试几次或者寻求家长的帮助)。

  步骤二:用竹签穿过鸡蛋壳上较大的孔,并且仔细地在蛋内部四处戳,这是为了使鸡蛋里的蛋黄更容易流出来。

  步骤三:现在,你可以把蛋黄吹出来了。用湿毛巾清洗鸡蛋壳上较小孔的一端,然后,用嘴盖住鸡蛋,将鸡蛋液从另一个较大的孔中吹出。

  注意:如果你想利用这个实验解决更多的问题,建议你做好标签,注意观察,并记录现象。

  步骤四:实验马上开始,把空蛋壳用清水洗干净之后,放入白醋之中进行充分浸泡。这时,你需要借助勺子的力量使蛋壳完全浸泡在白醋中。

  步骤五:浸泡过程中,你会发现鸡蛋壳表面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是蛋壳中的碳酸钙遇到了白醋,被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

  步骤六:坚持每天更换新的白醋,几天之后,蛋壳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了和鸡蛋壳外壳贴得紧紧的白色的膜,生物学上称其为外壳膜。从白醋中取出外壳膜,仔细用清水冲洗干净。

  步骤七:将外壳膜在左右两手上抛来抛去,不一会,你会发现外壳膜中充满了气体,远远看上去,好像一个鼓鼓囊囊的鸡蛋,只是没有了内部的卵黄和卵白。

  实验原理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遇到醋酸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间长了,蛋壳中的碳酸钙会全部被分解,但是这个过程比较长,大约要一周左右,而且每天都需要更换白醋。鸡蛋的结构从外到内分为:外壳、外壳膜、内壳膜,再往里就是卵白和卵黄。内壳膜相对于外壳膜来说,结构要更薄。而壳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会被醋酸分解,所以,当碳酸钙质的外壳被分解之后,就只剩下了壳膜。

  利用左右两手抛来抛去的方式,会让空气重新充满壳膜内部,这主要是由压强决定的,当然,壳膜本身蛋白质成分呈现出的韧性与弹性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游戏升级

  把白醋换成别的醋,效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说明了什么问题?把白醋兑水后,依照浓度梯度的变化进行多组实验,现象有什么变化吗?你能解释原因吗?

  课堂链接: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就叫作复分解反应。本次实验中,碳酸钙和醋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

  撰文/段玉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