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笑:静静吐露馨香的玉兰兄弟

  农历二月,在中国出现频率最多的标志应该就是龙。中国有句古话叫“龙生九子,大不相同”,这句话在不同人的解读中,能读出完全不同的意思。有人说这是为了警示人们,不要只看父母的光鲜,其实它们的子女也会良莠不齐。还有人说,这是为了说明兄弟姐妹不同经历,会造成生活状态的巨大差异。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龙生九子”这个说法恰恰与生物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有关,一是生物多样性,二是适应。这两个概念也是理解达尔文理论,甚至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蒲牢好鸣,囚牛好音,螭吻好吞,嘲风好险,睚眦好杀,负屃好文,狴犴好讼,狻猊好坐,霸下好负重。”这恰恰说明,生物在遗传上的多样性以及随之产生的不同形态,就是对于不同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植物当然也是这样,在农历二月份绽放花朵的木兰家族,恰恰是“龙生九子”的贴切实例。最能说明适应的并不是那花开满树的玉兰花,而是藏在角落里、那些静静释放馨香的含笑。

  木兰家的亲兄弟

  与玉兰花在春日肆意挥洒自己美丽花瓣的做法不同,含笑,总是躲在一个角落之中,仿佛是在静静地观望这场热闹的花事,以至于大家都忽略了它们的表演。在中国的历代典籍里,也鲜有对含笑花的记载和评述,就连无所不包的《本草纲目》也没有对含笑的描述,这也许是因为含笑实在是太不起眼了,也许是李时珍老爷子也没有发现这些花朵的亮点。

  含笑就像缩小版玉兰花,在园林里,它们大多只能干一个溜边填缝的工作,经常与假山和清泉相伴,不能像玉兰花那样,在中庭之间享有一块自己的表演天地,但是这并不妨碍含笑绽放自己的美丽。

  玉兰和含笑的区别众说纷纭,有人说玉兰会落叶,而含笑是常绿的;有人说玉兰花朵大,而含笑花朵小;还有人说,玉兰是北方花朵,而含笑偏居江南。这些说法都有几分道理,但都不全对,在玉兰和含笑的阵营中很容易能找到超脱出这些规律的特殊分子,更不用说人类种植技术的发展几乎可以无视地域的差别了。

  含笑之所以称为含笑,主要是因为它们开花的位置与玉兰花不同。高傲的玉兰总是在枝杈的最顶端绽放自己的美丽,而羞涩的含笑总是将花朵放在叶片旁边的叶腋处。这也是含笑不惹人注意的重要原因了。

  花和叶的不期而遇

  “先长叶子还是先开花”是摆在很多植物面前的难题。很多早春开花的植物都选择先开花后长叶子。对于这种做法有很多种解释,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有利于传播花粉。密集的叶子毫无疑问会影响传粉昆虫的活动,而在叶片长出来之前开花,一来有利于传粉动物发现花朵,二来也有利于提高传粉者的工作效率,毕竟没有叶片阻碍,从花朵到花朵就要顺畅许多。不仅仅是玉兰,早春开放的樱花、桃花和杏花都选择了先开花后长叶。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能凌寒绽放,那仍然是一个异常艰难的选择。与玉兰在大江南北绽放花朵不一样,含笑只能在长江以南的庭院中生活,摆在它们面前的巨大障碍是太不耐寒了。

  冬天的芽儿有外套

  在早春时节就开出第一朵花,对植物来说绝对是一个挑战。且不说低温的影响,就连植物急需的水分也是有限的。这一次简单的绽放堪比一场战役,在花朵绽放之前,就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囤积的营养和水分供给花蕾长大,一旦天气转暖就立即绽放出花朵,换句话说,像玉兰和含笑这样的花朵在冬天的时候就要做好开花的准备,生长出冬芽。

  问题来了,冬天还要在户外工作,防寒设备自然是少不了的。像玉兰和含笑这样的木兰科植物多少都有防冻的“装备”,最典型的就是玉兰那些像毛笔头一样的冬芽了,包裹在花芽之外的都是毛绒绒的鳞片,它们能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为花芽提供一个舒适的小环境。至于含笑,因为原生地在华南一代,它们的外套就显得单薄许多,在花芽外面的包被上只有一些稀疏的绒毛而已。

  在杨柳科家族身上这一点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比如说生长在北方的银芽柳,它们的芽外面都是毛茸茸的裘皮大衣,而生活在南方的柳树芽上只有一个单薄的鳞片,就好像是一个单层的夹克衫,抗寒性能的差异一目了然。从“外套”就能看出植物原有的生活环境,这就是自然选择在基因上留下的印记。

  虽然含笑开花的时候已经是仲春时节,但不用担心,它们自有一套吸引蜜蜂的拿手好戏,一段美好气味儿的合唱。

  不管是含笑,还是兰花,它们都在自己的道路上,坚定地执行自己的计划,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多样性和适应性是生物界永恒的主题,努力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勇敢地做出选择,都会有别样的的收获在等待。

  知识链接

  苹果味儿,香蕉味儿还是菠萝味儿

  很多朋友真正记住含笑这种花朵其实是从它们的气味儿开始的,但是不同人对含笑的花香评价是截然不同的,有人说它们是苹果味儿的,有人说是香蕉味儿的,也有人说是菠萝味儿的。

  其实朋友们说的都对也都不对,含笑的花香确实是由多种香气物质混杂而成的,这里面有苹果味儿的乙酸丙酯,也有菠萝味儿的丙酸乙酯,还有各种花朵都通用的芳樟醇、石竹烯,说白了,含笑的花香就是一个花香气的东北乱炖,混合了多种水果和花朵的香气。那么含笑为何如此铺张浪费呢?

  对于含笑来说,招揽足够多的传粉者是第一要务,毕竟把花粉有效释放出去才是花朵的根本任务。从它们的花朵形态上也可以看出来,这是一朵欢迎各种传粉昆虫来服务的花朵—张开的花瓣,轻轻抖动就能释放花粉的雄蕊,不管是蜜蜂,还是食蚜蝇,都可以在花朵上寻找到食物。这与很多兰花(比如眉兰)的策略截然相反,特殊的花结构只允许特殊的动物在花朵上进餐,而花朵的气味也是对应于这些特殊的传粉动物的。

  这是自然界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毫无疑问,含笑的做法可以招揽更多的花粉搬运工,传播更多的花粉,但是带来的问题是花粉的浪费,还有花粉的错误投递(花粉可能被送到其他花朵之上);而兰花的策略是能提高花粉的利用率,但是反过头来却限制了“招工数量”,缺乏传粉者的服务可能会让很多兰花白忙活一个花季,结果是颗粒无收。究竟如何取舍,含笑和兰花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延伸阅读

  含笑的表亲们

  白兰是一种在江南和西南区域家喻户晓的花朵,每年春末夏初的时候,在昆明街头都会有卖白兰花的老奶奶。白兰花的气味儿比含笑更为浓烈,很多云南姑娘喜欢将新鲜白兰花当作自己的配饰。

  含笑家族也有大个头的种类,那就是深山含笑。这种含笑的花朵非常大,如果不仔细看的话,会误以为是玉兰在开花。但是它们的身份就是含笑,所以花朵仍然是开在叶腋,而不是枝条的顶端。

  撰文/史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