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气初暖觅花鸟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自古以来,咏早春的诗词数不胜数,对唐代诗人刘方平的这首诗,我十分喜欢。

  早春三月,万物萌动;风拂杨柳,吹面不寒。但,毕竟春意不浓,需要我们慢慢寻觅,用心感受。就像上面这首诗里说的那样,“虫声新透绿窗纱”。这里的“新”,是初次的意思,也就是说,今年第一次听到虫鸣透过窗纱,知道天气回暖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门,寻找野花、候鸟、爬虫的踪迹吧!

  蒲公英悄然绽放

  说起蒲公英,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飘飞的蒲公英”,而非开花的蒲公英。3月初,在我国多数地方,大地还睡在冬天的尾声里,将醒未醒。忽然有一天,枯黄暗淡的田野中,这里那里,冒出来一朵又一朵金黄色的小花,让你眼前一亮。不用说,十之八九,那便是鼎鼎有名的蒲公英了。第一批开放的蒲公英,它们是如此羞涩,几乎贴地而生。

  你若蹲下身来,拨开枯草,就能看到花的下面是平铺于地面的叶子。叶子的边缘,呈齿状或羽状裂开。我注意到,最早开放的蒲公英的花葶通常很短,有时几乎看不到。等到3月下旬或4月,花葶就长上来了,高度通常在10厘米左右。每一根花葶上生一朵花,为头状花序。果实成熟后,花葶上便是一个白色“绒球”,风儿吹过,好多好多带着种子的“小白伞”,飘到新的地方安家、成长。

  蒲公英是多年生的菊科植物,在国内多数地方有分布,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无论在高山上、河滩边,还是在田野中、马路旁,都能生长。

  北草蜥出来晒太阳

  3月上旬,只要没有冷空气“骚扰”,午后的阳光还是很温暖的,气温上升很快。此时,行走在江南地区的山间小路上,有时会听到路边草丛中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赶紧停下脚步,最好蹲下身来,仔细搜寻,看到什么了吗?嗯,一个棕褐色的小脑袋探了出来,小心翼翼地左顾右盼,慢慢地,大半个身子钻了出来,体侧是鲜艳的绿色。没错,这就是北草蜥。它刚从冬眠中醒来没几天呢,正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的春天。

  北草蜥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以南各省,在华东、华南尤为常见。寒冷的冬天,它们蛰伏在树根下、土洞中或石头底下。春天来临时,便活跃在草丛中,捕食昆虫。北草蜥的头部与身体(除尾巴外)的长度通常为五六厘米,但尾巴极细长,可达头体长的两三倍,以至于在野外很少有机会见到一条完整呈现的北草蜥—因为,它的尾部通常隐藏在浓密的草叶之中。

  北草蜥喜欢在白天活动,晚上在植物叶面上休息。有一次,我到山中夜拍,忽见路边的叶子上有一条北草蜥趴在那里睡觉,整条尾巴贴伏在长长的草叶上。这才让我有幸见到完整的北草蜥。

  小燕子,穿花衣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燕子是大家特熟悉的鸟儿之一。不过,许多人不知道,我国常见的燕子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家燕,另外一种是金腰燕。

  我所在的浙江宁波地区,每年3月,作为夏候鸟的家燕便陆续抵达,多数于乡村的屋檐下筑巢,也有少数落户于市中心。一旦选定巢址,家燕立即在附近寻找湿泥、枯草等,叼来垒窝。乍一看,家燕是黑白两色的鸟,实际上,它的背部为具有金属光泽的暗蓝色,而喉部为棕色。

  粗粗一看,家燕与金腰燕确实长得很像,但仔细一瞧,两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首先,顾名思义,金腰燕的“腰部”(即背与尾的相接处)是金色的,这一特征在飞行时尤为明显;其次,家燕的腹部偏白,而金腰燕从喉部到腹部均密布纵纹。两种燕子的巢的形状也略有不同。家燕的巢,如吸附于墙上的半个碗,开口朝上;而金腰燕的巢,颇似半个葫芦,其开口圆而小,一般通往侧面。

  最后再引一首关于早春的诗作结。唐代诗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其大意是说,出门感受春天的味道,在早春最为合适,如果等到繁花似锦的时候,到处都是看花之人,闹哄哄的,反而少了很多意趣。对此,我深有同感。

  撰文/张海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