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烽火,台海情勢質變中
- 来源:澳门月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8-14 16:10
在2017 年,由民間機構評選的台灣年度漢字為“茫”,的確反映出台灣當下與未來發展的迷茫之態,然而進入 2018年,時間尚未過半,各種混亂狀態就已呈現出來,怎一個“亂”字了得,對內對外,亂事紛紛如是一團麻。
對內,主政的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以改革之名開闢多個戰場,幾乎是浩浩蕩蕩的“全民改革”,從 2016 延續到 2017,乃至現在開始顯現成果的“一例一休”,讓台灣近千萬的勞工不知所措,也讓企業在一波又一波的政策變動中喪失發展的黃金期,在政策的反反復復中, “一例一休”大概是有史以來勞資雙方、民間輿論最不滿意的一次改革。轉入 2018,討論一時的“年金改革”正式進入決戰,從退休的公教、警察消防到單列出來的軍人,蔡政府雖然希望分割各陣營,以降低反彈的力道,反而促使了軍公教警消乃至勞工團體的團結,期間綠色網軍、各種政治人物的放話,使得過去為台灣奉獻一生的這些人變成了“米蟲”,民進黨違背契約原則,剝奪他人退休俸的同時,更加踐踏這些曾經付出血淚的人,也把這群昔日最溫和乃至社會最穩定的力量逼上了街頭,展開抗爭,兵分多路包圍立法院,也對蔡英文的下鄉行程如影隨形地“嗆聲”,無奈之中的吵鬧聲讓執政的民進黨與台灣社會又“茫”又“亂”。
如果以顏色來區分民進黨的年金改革等,綠營不免又要有人叫屈,但延宕近五個月的台大校長任命案卻是典型的“亂”中有“色”。管中閔教授以黑馬之姿最終在台大校長遴選中脫穎而出,讓民進黨的“國王人馬”全部中箭倒下,對於以“顏色”為第一位的執政者而言,就是犯了大忌諱,畢竟管曾是前朝馬政府的政務官,顏色有異,因此 12 道金牌盡出,從論文抄襲風波、擔任獨立董事爭議到前往大陸學術交流都一一被拿出來用超級顯微鏡檢視,結果管中閔合法合規,蔡政府多位政務官卻爆出各種非法、違法爭議,短短百日內,兩任教育部長潘文忠、吳茂昆都黯然請辭,後者前東華大學校長、超導專家吳茂昆雖然毅然決然“拔管”,要求台大重新遴選,更配合當局展開“綠色恐怖”,檢調單位約談台大遴選委員,一時造成學術界的“寒蟬效應”,自身卻無德無行,涉及詐領補助經費、非法盜用學校技術註冊公司等明確違法事項,仍然堅持聲稱自己是“沒有犯過錯誤的人”,這樣的荒唐大事竟然出現在教育界,想必最後一塊校園淨土都要被強制染上“綠色”,他也成為在位 41 天最短命的教育部長。如此也難怪越來越多的台灣明星高中學生開始大排長龍,面試大陸的大學,以實際行動用腳投票,即使監察委員突然調查起這些明星學校校長為何幫學生寫推薦,學生們的信念反而愈加堅定,或許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才會做出離開的不易選擇。
同樣不易的還有兩岸關係。過去的兩年中,政界、學界、媒體的觀察都是兩岸將進入持續的“冷和平”時期,如今再看,似乎過於樂觀了,台海情勢的變化已經在量的積累中開始進行質變, “積極對抗”的局勢已然呈現。作為“行政院長”的賴清德多次主動在立法院質詢與對外場合,表述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加上蔡政府本身對於兩岸關係一直維持已讀不回的姿態,推動文化上“去中”、 “抗中”的路線,使得大陸也開始不斷反制,從旅遊、外貿出口、外交空間等多個領域,雙方都呈現一種“熱戰”狀態。近一個月內,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先後與台灣斷交,也是蔡政府上台以後,兩年的時間斷交了四國,數量超過了歷史記錄。對此,蔡照舊將責任歸於大陸的打壓,聲稱不會再忍讓,只會更加堅定決心,繼續走向世界。同時也把矛頭指向在野黨,還“四問”國民黨,讓在野的國民黨一頭霧水, “難道要大力稱讚斷交斷得好,都是民進黨政府的功勞”?
對於大陸而言,中非合作論壇所期待的“非洲國家全家福”,目前也僅剩下史瓦濟蘭與台有邦交,面對大陸的喊話,不知道這個“邦交國”還能維持多久。毫無疑問,這一系列的訊號:從台灣不能參加 WHA、國際民航組織到斷交等,都顯示兩岸之間的外交烽火已經越演越烈,如此下去,台灣受到的損失也就更加明顯。過去馬政府時期,台灣與大陸主張“外交休兵”,積極發展兩岸關係,推動兩岸人民和平交流,在經貿、文化等多個領域展開積極合作,這樣的和平紅利在短短兩年內化為灰燼。如今民進黨急了,更要全面報復,審查大陸來台官員、交流團,甚至清查大陸在台灣相關的辦事處,即所謂的“統戰在台據點”,一夕之間似乎回到上個世紀 50 年代,兩岸在軍事對峙過程中,台灣“匪諜疑雲”密佈的情形。當越來越多的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於蔡政府的兩岸政策不滿之時,民進黨可能選擇擁抱基本盤,效仿當年陳水扁上任兩年後就開始積極推動的“法理台獨”、 “正名制憲”的道路加上各種“綠色恐怖”,進行內鬥,未來兩岸間的對抗乃至熱戰似乎越來越出現危險的訊號。
相比之下,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可謂是權謀之術的頂尖高手,躋身在中美日韓的大博弈之局中,仍能掌握一定的主動權。如果說金是化骨綿掌的高手,蔡可能更多的是帶著脾氣的主事者,這樣的“顏色”治理、情緒當道,又怎麼能使得兩岸雙方坐下來進行理性溝通、談判?在兩岸博弈的賽局中,明顯大陸與台灣力量對比懸殊,如果民進黨只是一味寄希望於特朗普代表的美國與日本的奧援,未來的受害者只會是台灣與民眾,為政者,民為貴,奈何如此輕忽民意與民眾福祉。
這兩年來台灣內外的烽火,只恐怕在中美不斷博弈的新棋局與台灣內部選舉情勢的逼迫下,會燒得越來越旺,和解還是何解,究竟哪裡才有鑰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