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一居”去向如何還需且看政府“誠意”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8-14 16:10

5月 23 日,澳門終審法院裁定承批人保利達洋行有限公司敗訴。政府發言人辦公室下午在政府總部舉行新聞發佈會,交代解決建議。代理行政長官陳海帆稱,特區政府將依法收回相關土地,用作興建都市更新置換房,並撥出一部分單位讓“海一居”樓花小業主購買,藉以解決購買者上樓、改善居住環境問題。但置換房制度需要經過公眾諮詢及通過立法方可實施。工務局長李燦烽提到, “海一居”所涉的黑沙環東北區“P”地段,約六萬八千平方米,建議興建住宅,當中包括商業及公共設施,如街市、衛生中心、老人中心、幼稚園等。該重磅消息一經傳開,迅速成為轟動新聞,正所謂眾口難調,社會上對於政府處理“海一居”的立場南轅北轍,有人贊好(建公屋),也有人駡聲一片,如海一居小業主認為收樓是他們最基本的原則和底線,不接受政府建置換房的建議;但同時,坊間對都市更新置換房並不熟悉,有人以為政府將於此地大量興建公屋而喝采,讚揚此乃政府回應社會訴求所做的一項德政。

誠然,房屋問題一向是本澳社會難題之一,而土地不足更被指是根本原因。近年,在民間政治團體的壓力之下,政府努力尋求各種增加土地的途徑,以回應社會增建公屋的訴求。事件所涉的“海一居”爛尾事件可追溯至1990 年,當時政府向保利達批出黑沙環新填海區地皮作工業用途,至 2006 年政府批准地皮改為商住用途,2009 年 10 月,發展商經過評估後遞交了第一份整個項目的發展圖則,工務局在 2014 年下半年發出整體工程準照時,要求發展商簽署“知悉批地期限即將屆滿聲明書”,意味著工務局在發出準照時已要求保利達承諾,若未能完成興建,後果自負。如今,原本私人發展土地被納為公屋土地儲備, “海一居” “不再存在”,毫無疑問,經濟層面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比如間接刺激樓市向上揚,此乃消極的一面。但從政策層面來看,是社會資源重新分配的體現,也不失為解決現時房屋難題的良策。

至於何為官員所建議的都市更新置換房?查看新聞得悉,社會上一直有建議政府覓地興建“暫住房”,讓舊區改造或重建時居民可以有暫時安身之所,可見,政府覓地興建置換房就是為都市更新配套的房屋。而以現時“海一居”所在地加上周邊政府官地、污水廠日後搬遷後所騰出土地,足够再建一個綜合型東北區社區了。

如工務局長李燦烽提到, “海一居”地段興建街市、衛生中心、老人中心、幼稚園聽來令人無限憧憬,然而也可能人算不如天算,因為等到諮詢結果出來,可能等一年半載,或三年五載,仍然停留在畫餅充饑階段。又或者經由諮詢得到一個可推行的社會共識,置換房可以去馬了,但同時一水之隔的填海 A 區規劃也要上馬了,那麼,與之僅一水之隔的東北區,還需要建街市、衛生中心、老人中心、幼稚園等社區設施嗎不排除屆時政府可能面臨的是一個城市整體規劃欠奉的尷尬局面。

值得一提的還有,按照政府自行發展原海一居地段方案,預留一定量的置換房專供“海一居”小業主購買,然而政府似乎從未就此方案諮詢該小業主的意願有多高,難怪乎方案一出小業主堅決不接受,試問豪宅置換公屋如何令小業主信服和認同呢 政府在公佈建議方案之餘,同時宣佈有關置換房的整體法律制度將於今年第三季進行公開諮詢。而且有關地段的土地規劃設計仍是十劃欠一撇,相信政府官員都說不出所以然。再講,政府以公屋資源解決私人投資地產項目產生的買賣糾紛,此例一開,將來若再有同類事件發生, “海一居”的處理方法是否會成為解決的模板?如此“善用”公帑的政策妥當嗎?所以,政府任何政策方案抛出來,也要同時考量到決策對各利益相關人士的影響,最終有一個可接受到的共識,才是社會各界所樂意見到的,也是考量政府施政有否誠意的一個表現。

近期無論是南灣 16 幅土地被宣告失效,還是“海一居”的處理方案,均足以對本澳社會帶來波波輿論衝擊, “南灣”、 “海一居”最終何去何從,且看政府有否誠意去解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