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馋经(十五)
- 来源:红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主流诗歌,酸菜,梦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9-13 10:03
欧式林,作家、诗人、企业家、环球旅行者。历年来在《诗歌月刊》《广西文学》《南方文学》《花城》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与文学评论。出版诗集《事故现场》《跟我说说耶路撒冷》。双语写作者与译者,创作与翻译的诗歌收入多个国家的主流诗歌汇编。
一头猪的秘密吃法
春节返乡,流连在清风习习、没有口罩遮脸的村寨,吃了几轮节庆宴席。几百年如一日的村野厨艺,走的是只求大快朵颐、以量取胜的路线,鸡、鸭、猪、牛、鱼盛在大盘大碗里,流水般被搬运到餐桌上来。有句话说“穷家富路”,人离了家更舍得花钱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转眼就摆脱了减肥、保健之类的观念,也假装没了“三高”的焦虑。平时难得一见的扣肉,此刻装在海碗里,陪衬着酸菜、梅干菜或者荔浦芋头,从超大的尺寸到味觉让人爽个通透。
要是只求“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酣畅淋漓,一碗油腻腻、肥嘟嘟的扣肉足以满足梦想。然而吃猪的真境界,是跟杀猪联系在一起的,须现场体验。八桂大地汉、壮、苗、瑶等多民族杂居,语言相异各有风俗,过年杀猪这件事上倒是不约而同。杀年猪可以培养出幸福团圆的年节气氛,彰显丰收富足,整年紧衣节食后肚皮放几天假,对得起物质也对得起精神,也难怪各民族同此心。当然对我这个只长了一张嘴的吃货而言,唯一的意义是可以放开肚皮吃,顺便见识些乡间菜式。这次吃到的猪生,就是村里有城里无、限量版的村野吃法。
买猪的钱是各家各户众筹的,杀猪也几乎是全民参与,大的背着小的,年少的扶着年老的,都聚集在祠堂前的院子里,围着那头即将成为盘中餐的大肥猪大呼小叫,出谋划策。乡村生活单调、寂寥,杀猪的热闹是难得的精神聚餐,也是吃猪肉的前戏。时辰一到,几个青壮年拿刀的拿刀,揪腿的揪腿,把猪从笼子里扯出来,麻利地放了血,在众人簇拥下抬到河边,就着河水开膛破肚。旁边的稻田里,有人烧起稻草杂木。内脏清理好,半燃的草木灰抹在猪身上,再固定到木架子上烤,火熄灭时便大功告成了。
回到祠堂,桌椅已经横排竖列摆好,厨房里飘逸出很乡土的酒味、肉味。再看那依然完整的猪,皮已经烤得焦黄,皮下的部位也烤熟了。厨工在猪颈部砍下一大块,切成薄片,第一盘下酒菜便上桌了。仔细看看,皮下脂肪已经熟化,瘦肉部分还是半生的。夹起一块,蘸酱油一口咬下,猪皮部分焦香浓郁,夹带着草木气息。肥肉的口感鲜嫩滑爽,再嚼到瘦肉部分,则是味美甘甜了。
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猪生肉是常见的节庆菜肴,云南的白族人把这道菜称作“生皮”,傣族叫“剁生”,哈尼族的叫法比较抽象,叫“噢嚅”。早些年到桂北与桂西北,偶尔会有机会参加村寨里的婚宴。瑶族婚俗很传统,除新娘哭嫁的情绪释放外,还有公公凌晨一点登门结亲,新娘洗脸认亲,当天回门等烦琐环节,节奏快,情节的各种转变看着也累,之后三天三夜的流水席,淹没在见头不见尾的餐桌长龙阵里,才是开心享受。瑶族菜肴已经汉化,无非是白切鸡、香芋扣肉、蒸排骨、肉末蒸米粉、淮山煲猪蹄之类,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猪生菜。瑶族人制作猪生,只是在宰杀好的猪身子上抹草木灰,目的是去毛,没有烧烤的环节,切下来的猪皮也是半生的,皮下的肉不论肥瘦,几乎是全生,是名副其实的猪生菜,不过蘸着辣椒、大蒜、酱油、白糖做成的酱汁,倒也没有太多腥味,嘴里嚼着,满是吃生肉才有的嫩滑口感。宴席吃到一半,上来一盘深褐色、卖相实在欠佳的菜,且只奉给坐着贵宾和长者的主席,其他桌子是没有的。菜到跟前时,一股腥味扑鼻而来,原来是全生的猪肝。
从色香味上谈吃生肉与熟肉,两者不是一个次元,不可同日而语。“茹毛饮血”的说法来自《礼记·礼运》,记载的是“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的时代,住在山洞里的祖先们还没懂得用火,除了吃生肉,还能吃什么呢?难得的是开始用火后依然保持这生猛的食性,茫茫数千上万年直到这个微波炉与电磁炉的时代。
跟瑶族版本比,老家的猪生肉吃法比较接近文明,心理压力较大的是吃生猪血。杀猪时,用来承接猪血的本盆里装的不是生水,是拌了盐的凉开水。血流进木盆时,有人拿了根木棒不断地搅动,让猪血与盐融合。村里老人说,早些年,杀年猪时喝的还是生鲜血,后来有人得了病,医院说是跟喝生猪血有关,不知延绵了多少时代的食性才戛然终止。到厨房观摩,发现这道利用边角料的菜,做法已经很是常规化。大厨往烧热的铁锅里倒入切碎的猪肉,煎炒出香味后加入猪肺与猪软骨,放入葱、姜、蒜大火爆炒,直炒到香味四溢时,趁热与生猪血一起放进碗里。半熟的“豬活血”口感细软绵糯,有点像果冻,与小半碗配料混在一起,些许的血腥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对于某些地方人对于珍禽异兽的偏爱,八桂人似乎更专注常规食材的精细开发。一头猪的私密吃法,就本人有限的体验,还有吃猪眼球、生殖器、腰筋以至猪花肠等。吃猪眼球是百色一带的暗黑料理,一种吃法是酱爆猪眼球,葱、姜、蒜爆香后加调料焖熟。经典吃法是烧烤,在田东、田阳、百色右江区的烧烤摊大行其道。百色一带的烧烤以重口味闻名,其扛鼎之作当属烤腰筋与烤猪鞭。肾脏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腰子里的筋膜就是肾脏里汇合成乳头管的肾小管,尿液就经由这些管道流入肾小盏,在炭火上烧烤时,残留的尿素氮释放出浓烈的腥臊味,能把一条街上的人熏跑。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口味重、路子野的吃货自然有着与众不同的嗅觉,让邻桌侧目路人纷纷掩鼻的异味,对他们来说是地上有天上无的人间绝味。早两年在百色吃烧烤,不知是不是烧烤师傅功夫欠佳,烤猪鞭居然烤出比腰筋更瘆人的气味。
多年前曾在玉林一家港资针织厂混饭,厂里有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高管,每每在餐厅的菜盘子看到内脏,便花容失色,大骂厨师,说这些散发着异味的“非净肉”不堪食用。厨师们也是满肚子委屈,要知道八桂厨艺的崇高境界不在于把常规的肉类料理好了,更在于如何把心、肝、脾、肺、肾、肠之类的下水做成美味,化腐朽为神奇。
除猪下水之外还有猪脑、猪尾、猪耳、猪嘴、猪蹄这些的吃法。猪嘴肥厚滑嫩,外层胶质丰厚,里面包裹一小块软嫩的瘦肉,不管是卤制后啃着吃,还是切片和辣椒同炒,都是独特的美味。猪耳朵贵在清爽,薄薄的外皮包着耳脆骨,煮熟后切片与酱油、醋、辣椒油凉拌,是广西各地餐厅里常见的餐前凉菜。冬天在南宁打火锅,食材里会有猪脑花,口感像嫩豆腐,但比豆腐多一分滑腻。这就是高脂肪、高胆固醇食材的特殊口感,满脑子健康养生观念的人,听着想必会头皮发麻吧。要知道这份美味是厨房里祭出敲骨吸髓的狠功夫,敲开头盖骨才得到的,粒粒皆辛苦啊。敲完脑壳,接着还可以掰猪嘴,抠出猪牙花。猪牙花是猪口腔里上颚连接牙龈的那块肉,其实是块软腭,形状一格一格地像梯子,有的地方叫猪天梯。猪天梯特别脆嫩,通常吃法是爆炒。在南宁也是珍稀的火锅料,开锅就扔进去,一朵朵脆肉花在汤底里翻滚,像开了花刀的鱿鱼片。不但看着像,口感确实也像,煮上半天依然脆爽,入口也没有什么异味。
在南宁吃火锅,价格最贵的配料是猪花肠,也就是母猪的卵巢和输卵管。猪花肠进入八桂食谱似乎是近年的事。上面说过的百色烤猪鞭,还有猪睾丸爆炒或炖汤,这些年在广西别的地方都吃过。在南宁与朋友聚餐,也常有人分享爆炒牛欢喜猪欢喜的体验。生殖系统进军餐桌的确有些离经叛道,但在南宁的美食街,只要愿意另外付钱,寻常的粉肠煲里都可以加花肠的,据说还有人生拌着吃呢。
有道是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长。世界上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不是真的好吃的东西多,而是对爱吃的人来说什么都好吃。回想几十年前的童年时代,人人似乎只长着绷紧弦的脑袋,忘了自己还长了肚皮的。记得有张“猪的全身都是宝”的宣传海报,详细展示猪作为工农业生产资料的各种好处。比如猪皮可以做鞋子,猪骨头可以做骨粉,猪毛可以做刷子,猪粪尿可以生产沼气或者沤肥等,好像猪从来都不是养来吃的。如果现在让我出一张“猪的全身都是宝”的海报,想必我只会颂扬猪丰富多彩的食用功能吧。一头猪有众所周知的吃法,也有些不怎么为人所知的吃法。地方美食是惹争议的话题,爱者极爱,不爱者也许就恒不爱。
责任编辑 丘晓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