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户外导向标识设计
-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文化形象,设计理念,设计要素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3-15 09:37
摘 要:概述了户外导向标识对医院的重要性,并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户外导向标识设计项目为例,分析了设计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医院户外导向标识设计有所帮助。
户外导向标识是患者入院体验的第一印象标志,是医院与城市文化交融的窗口,关乎一个医院的整体形象,在发挥设计理念与个体设计要素的基础上还须充分结合当地文化与建筑特点,设计不是固定僵化的,而是一种环境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一、医院户外导向标识的现状思考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创建于1960 年,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现有东、西两个院区,占地138.2 亩,总建筑面积为173000m2,实行一院两区一体化管理。医院原户外导向标识设计样式陈旧、色彩退化、材质腐蚀、辨识度差,影响了医院的整体环境形象;医院经历一段时期的建设发展,标识的信息出现了变更,采取的措施是将取消的功能区域用车贴覆盖,新增及调整的功能区域用临时车贴补贴,处理方法简单,却忽视了标识感观,与院区整体的标识导向系统视觉形态产生差异(图1、2)。
医院对标识的设计、导向系统规划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标识系统层级设置中,医院往往会忽视一级导向标识的设置,虽然医院门诊和急诊往往设置在医院主入口处,具有更高的辨识度,但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发展,医院入口越来越多,如果户外导向标识疏漏,就会给从其他入口进入医院的就诊患者带来困惑,影响就医体验。
据调查,标识系统呈现的形式与主管部门的管理密切相关,各单位的标识主管部门也不一样,标识主管部门有院办、总务、宣传处或基建处,也有单位成立了联合部门,由院办、后勤部、党办等联合管理,甚至一些单位出现了多头管理,标识改造工程由基建办负责标识制作安装,维护、更新由总务负责,由多个主管部门参与管理,界限不清,导致医院标识系统没有统一规划,乱象丛生[1-2]。
针对上述现象进行了总结,好的户外导向标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配合医疗建筑和诊疗区域的服务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就诊者引导到目的地;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度;有效传达医院文化和服务理念。由此可见,标识的管理需医院的高度重视并确立强有力的管理部门来建立明确的、规范化的标识维护管理体系。
二、设计综合考虑与城市文化、环境相协调
医院的户外导向标识文化应与城市文化交融,与城市环境和谐共存。以我院为例,东院区位于古色古香的广陵古城,东院区建筑群造型结构自规划设计之初就带有古建筑造型而融于古城之中。而西院区位于现代化的邗江新城,规划设计中便带有现代建筑造型的特点而力求融入新城之中。地域环境风貌存在着差异,建筑和标识设计须综合考虑城市基建的区域发展元素、地貌差异以及地区的历史人文等因素,最终将这些因素融入到医院户外导向标识的设计思路中。总地来说,户外导向标识既是对医院、城市文化环境的提升,也是对医院公共环境功能的补充,因此,医院所在城市区域的环境决定了医院标识系统的风格和特点。医院东、西区的标识在保持图案相同的前提下,在不同的院区使用了不同的造型,这样既体现出城市不同区域的个性化差异,又能保持医院文化的一致性。
综合来讲,医院文化的传播,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医院户外导向标识来体现。户外导向标识属于医院外环境与城市环境相交融的一部分,也是入院体验的第一印象标志,医院的标识形象须融入城市的文化环境,两者互相关联。医院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较强,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要传达到公众必须把标识形象化,变成可以直接感受的视觉符号来进行传播,通过视觉传达医院、城市文化。
三、户外导向标识设计的人性化
实现人性化的设计,首先要理解标识导向系统的功能定位,其主要包括场所标志和方向性引导标志。结合功能定位,将人性化设计理念体现在标识设计中,需要医院标识管理者在标识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因素:
( 一)用户体验
在医院户外导向标识设计中与患者有关的因素包括:人体尺寸、视觉、人流、特殊人群。人的生理尺寸可以用作标识设计时的参考依据。研究报告显示:人体平视中心视野区一般为30°的视锥。设计标识的大小和位置时应尽可能参照视锥角度范围来获取最佳的视觉高度和无障碍平视阅读高度等尺寸,考虑到自驾患者受限于视野的阻碍,不易获取标识信息,为了方便患者在驾驶状态下识别导向标识,结合视锥角度尽量将标识设计得大而简约进而增加标识的识别度。
户外导向标识布点定位不能单纯考虑所处位置是否为最显眼处,更要考虑人流量是否过多而造成人流、车流拥挤停留等情况。户外导向标识须在对医院车流、人流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点位设置,在医院主要出入口、分流环岛等区域增加标识设计尺寸和高度,信息内容须简明,从而对入院的人流、车流及时做出指引。
老年人视觉功能衰退,并且是患者中庞大的特殊群体,针对此类人群,标识设计中适度放大文字和符号尺寸,宜采用简单、柔和的颜色作基调,避免使用红、黄、绿等刺激性的色彩组合。
二)标识分布的合理性
户外导向标识不应铺天盖地,而是应该“化繁为简”,做到“该有时有,该无时无”。这就要求标识管理者对医院的地理环境和空间结构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医院主出入口、交通环岛、各楼宇的空间联系,结合人流、车流设置,在主要人流汇集点上提供平面导视图,点位分布区域特点可概括为三大,即“人流大、车流大、找寻难度大”。
( 三)同一层级标识的连续性
每个户外导向标识都属于同一层级的标识,同一层级标识的样式形态、风格、材质等须保持一致性,设置点位时要考虑其连续性、关联性,特别是在拐点处,更有助于患者根据上一个标识的风格去惯性且准确地识别下一个标识,提高标识的整体识别度。
四、户外导向标识的个性化设计要素
( 一)体现协调性的尺度要素
协调性指的是人们对比例关系的视觉感受,也是尺度要素的主要内容。城市与医院建筑环境的尺度是医院户外导向标识设计中重点考虑的因素。我院东院区位于城市限高区的广陵古城,平均建筑高度为30m,用地面积约为22080m2 ;西院区位于现代化的邗江新区,建筑高度高且融于周边高楼之中,用地面积约为68917m2。考虑两个院区标识的协调性,在医院标志性户外导向标识设计中,参照西院区建筑尺度,通过大尺度设计提高空间控制能力,从而产生预期的视觉效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急诊和“三大中心”标识设计尺寸为1.3m×4m(图 3~5);东区标识设计尺度相比较小,其中急诊和“三大中心”标识设计尺寸为1m×2m,通过小尺度设计给人小巧美观的视觉体验。
( 二)体现舒适性的文化环境要素
医院的户外导向标识文化应与城市文化交融,与城市环境和谐共存。鉴于东院区位于仿古建筑环绕的广陵旧城,在标识灯具的设计上采用中式仿古灯具,光源色彩以暖色为主,渲染建筑的同时又能融入城市照明环境中,给人以温暖、稳重的感觉;西院区位于高楼林立的邗江新城,在标识灯具的设计上采用现代简约LED 照明,光源色彩以中性色为主,在繁华都市的高楼间给人以简单、宁静、放松的感觉。琼花是扬州的市花,也是城市文化象征之一,在“三大中心”标识的设计中通过不锈钢板穿孔工艺将琼花的图案展现出来。根据城市区域文化环境的不同,医院东、西区的标识在保持图案相同的前提下,在不同的院区因地制宜设计使用不同灯具造型,这样既体现出城市不同区域的个性化差异,又能保持医院文化的一致性。
( 三)体现美观性的色彩要素
标识色彩产生的美感须要结合所在环境,须从和谐统一的角度去设计标识颜色,将标识放到环境中,通过标识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关系去认识标识的色彩要素。扬州市是建城2500 多年的古城,我院在制定标识色彩方案时充分考虑到色彩在弘扬传统文化和维护自然环境方面的功能。户外导向标识的色彩是当地历史文化的体现,在标识设计时,我院对城市景观的主色调进行了分析:扬州属于园林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高,城市建筑以仿古建筑群落居多,建筑色调以灰色系为主;在此次导向标识设计中,立杆、灯具、字体都选用了灰色系为主的颜色,从颜色设计论证至最终实物转化的效果来看,整个院区设定的导向标识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且具有自身独特的视角效果。
( 四)体现维护性和安全性的结构要素
此次导向标识设计中考虑了可拆卸的模块化结构,且采用了无棱角设计,其中采用的结构连接件可使结构安装更牢固且可自行调整角度,此种设计可根据情况安装多个指引牌面板,面板高于行人,不占地方,适合行人隔远观看;面板采用高密度PVC 板,具有使用寿命较长、抗老化、耐候、防水、抗风、耐酸碱、质轻、价格低等特性,标识立杆与浇筑的混凝土基础构件连接结实稳固;“三大中心”“急诊”等标志性户外导向标识尺寸偏大,故采用了不锈钢结构骨架,骨架与混凝土基础构件连接稳固(图6~11)。
五、结束语
综上,医院导向标识系统的更新与管理建议始于医院规划设计之初,并贯穿于医院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不仅可提高就诊满意度和就医效率,还能传播医院和城市文化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