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分析
- 来源:辅导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4-26 20:29
摘要: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结构之一,以类似家庭和港湾的形式深深地影响着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引领下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班主任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联系最为密切的成年人,对于学生起到这重要的导向作用。
引言
在现代化教育理念推进的当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通过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自我管理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发展,为新时代提供适应发展需求的人才。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在班级管理中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教师需要对核心素养有完善的认识和行之有效的举措,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的创新,以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1.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处在认知尚未发展完善的阶段,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上都存在一定的不全面,因此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走向正轨,然而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过度情况,采取保姆式或独裁式的班级管理手段,将主要的时间都用于在教室进行监督管理,对于班级的日常事务采取包办的态度,从纪律到卫生以及考勤和作业等等,班主任都全身心的参与,这种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长期下去容易使得学生对班主任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一味的被动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缺乏自身的主观意识,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做到独立自主,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的有效途径
2.1 文化基础下的班级管理创新
人文底蕴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能够有效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充分蕴含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能够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素养时要充分联合语文教师,加强学生学习、理解以及运用人文领域知识的能力,形成正确对待人文的情感态度,养成个人良好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古语提醒着教师清晨对于对于个人每日生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优秀的传统文化素材的阅读,语文教师辅助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1]。
科学精神是指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运用知识和技能所形成的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以及表现行为。这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班主任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集体科学活动,让学生组织和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拓展其知识面并开阔其视野,让学生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实现个性化地发展,教师在此期间要注重引导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要点的发展。
2.2 自主发展下的班级管理创新
学会学习是指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有效的管理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发掘自身的潜力和价值。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新课程改革理念中“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健康生活角度下则需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共同发展,在当前小学生“减负提质”的倡导下,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活动的时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通过大课间休息的时间进行全员的体育锻炼,既保证了不喜欢体育运动学生的日常锻炼量,同时也使得喜欢体育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让学生选择自身喜爱的运动类型,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深化。
2.3 社会参与下的班级创新
责任担当素养是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基础上,热心于公益和志愿服务,具备一定的是非能力和法治意识,同时认同国家和国民的身份。实践创新素养则侧重与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解决和环境的适应。主要包括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的养成,具备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这两条素养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让学生从遵守班规做起,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在面对困难和错误时不能只强调理由和推卸责任,而是严格责任追究,强化学生的担当意识[2]。
2.4 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班级氛围的重要前提,能够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性,避免完全地一致化,对待内向的学生需要加强关注,对于活泼好动地学生则需要加强管理和教育,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作则的效果,在日常的行为和表现中以教师作为榜样引领学生自觉的去学习和模仿,例如班主任一同参与到大扫除中与学生一起劳动。同时班主任要进行放权,将学生也融入到班级管理中,以培养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作为管理基础,提高班干部的责任心和能力,辅助教师解决日常校园生活中难以把控的问题[3]。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基础上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中,教师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六大内容,结合实际学情进行相应的具体化和落实,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提高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以此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郭丽敏. 助学生全方位成长——核心素养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路径[J]. 读与写(教师), 2020, 000(003):P.1-2.
[2]李伟杰.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J]. 文存阅刊, 2019, 000(026):60.
[3]王琼辉. 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J]. 新课程评论, 2020,000(4):10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