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手术室改造的全程管理

  摘 要:从医院的手术室改造实例出发,主要从手术室改造前的论证、改造中的监管和改造后的验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对医院手术室改造实行全程管理,既保证手术室正常业务的开展,又能使手术室改造工程顺利安全进行,达到预期改造目的。

  2003~2013 年为我国公立医院快速发展期[1],公立医院在各种优惠政策的激励下,经济体量迅速扩张,随之基建项目爆发式增长,又因2002 年《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的出台,几乎所有公立医院均建设了新的手术室。青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于2003 年新建,2005 年投入使用,共计7 间手术室。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除墙面和壁橱无恙外,其余均“带病”工作。为了更好地服务医患,医院决定于2018 年12 月对手术室进行改造,仅用了4 个月的时间便顺利完成了手术室改造工程,现将改造过程的全程管理经验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一、改造前的论证

  因手术室业务的特殊性和感控的特殊性[2],改造前须经过严格的论证,而论证之前必须进行调研,建议让相关部门和供应商参与现场考察和讨论,最终形成的论证结果用于招标、改造监管及验收,且论证的结果必须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须论证的事项主要有以下三项——

  ( 一)确定改造范围

  医学工程科先与手术室负责人、感染科负责人现场勘察,依据手术室及感染科要求,确定医院手术室整改范围,然后再与手术室负责人、感染科负责人以及厂家一起集体调研现场,讨论改造范围是否有限制因素,并确定工程量用于招标。该阶段建议让厂家参与讨论,10 年前的很多设备及配套附件有可能已停产,新产品是否适合安装,是否符合感染要求,是否会影响手术室的使用均要进行论证,另外还涉及造价和规范要求。

  ( 二)确定改造时间

  医学工程科必须与院领导、手术室负责人、医务科负责人以及部分外科主任一起讨论,确定改造时间。手术室为临床外科的战场,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且担负着急诊处理,故绝对不能因为改造而停止使用,既要保证手术室的正常使用,又要尽快完成改造。改造时间宜选择医院手术量较少的时间段,手术量的数据可以从医院信息系统(HIS)统计。据悉,医院每年12 月份到次年的3 月份手术量相对较少,因此将改造时间定在这个时期。确定改造时间后,须由院领导及医务科通知所有的临床外科医生,说明情况并要求尽量将手术安排在白天,以保证夜晚的施工时间。

  ( 三)确定入场改造的具体方案

  医学工程科须与手术室负责人及部分医护人员、感染科负责人、医务科负责人、外科主任以及厂家集体讨论,确定手术室改造的具体方案,最后所有人员签字确认。

  1. 手术间改造的顺序

  手术间改造的顺序可根据净化空调机组来确定,先改造净化空调机组一拖一的手术间,且手术间最好处在手术室的末端,改造完成并经过感染检测后再从另一端开始改造,最后改造走廊及附属用房。

  2. 感染控制

  感染控制是手术室改造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必须合理设置施工通道与手术室的工作通道,做好改造手术间和在用手术间之间的防护工作,明确改造所需的场地及用电要求。医院将污物通道作为施工通道,除改造手术间外的所有通往污物通道的门全部锁住且内外均用卫生级薄膜密封[3] ;将改造手术间的平移门关闭并断电,并用卫生级薄膜密封;将改造手术间的污物通道用两道厚薄膜与在用手术室的污物通道分隔形成两道门。改造手术间的地面铺设橡胶用以存放工具及材料,电源方面则使用手术间电源即可。

  3. 人员分工

  医务科负责协调外科医生的工作;手术室为核心负责科室,既要负责手术的安排、感染监测,又要和医学工程科一起协助厂家工作;感染科负责感染监测和感染防控指导工作;医学工程科负责改造的全过程管理。

  二、改造中的监管

  改造中的监管主要由医学工程科、手术室及感染科负责,改造过程中凡是涉及施工的工作,必须征得医学工程科的同意后方可施工。改造中监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项——

  ( 一)感染监测管理

  医学工程科与感染科、手术室一起对中标厂家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检查,并按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实时监测环境中的空气洁净度。医院使用激光粒子检测仪实时监测并打印留存,改造中监测的位置为改造手术间的洁净走廊区和隔壁的手术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后所有人员签字确认。在手术间改造的整个过程中由手术室巡回护士负责巡检激光粒子检测仪的监测数据是否合格、手术间的防护是否有损坏,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学工程科处理;污物通道的防护安全由医学工程科巡检;感染科在改造期间每间隔10 天检测一次环境空气中的菌落数,并根据要求随时增加检测。

  ( 二)工程进度管理

  医学工程科须认真对厂家的改造计划进行审查,对改造中交叉的工程或需要院方确认的问题提前沟通,保证工程按时顺利进行。如在更换手术间气密灯和高效过滤器时,须先通知无影灯和吊塔厂家更换无影灯和吊塔;在安装无影灯及吊塔底座时应将烟感应器进行固定或断路,并与保卫科进行沟通;更换无影灯及吊塔后要保证层流罩和手术室顶部的气密性。如果在更换部件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灰尘,须院方确认,例如在拆除气密灯时灰尘很大,应在夜间无手术时拆除,并要关注激光粒子检测仪的数据。如发现数据超标,应及时停止,并告知手术室和感染科,将除改造手术间外的空调全部打开运行,一直运行到检测数据正常为止,次日通知感染科做相应的细菌检测,并告知手术室将手术尽量安排在离改造手术间较远处,确保手术室感控安全。最后,在移除气密灯前对气密灯的顶部及改造手术间的顶部用吸尘器进行除尘。

  ( 三)工程质量管理

  医学工程科应对手术间改造中所用的材料进行初验,拍照留存或邀请相关科室一同查看验收。工程质量管理不仅要监管工程质量和材料的质量,还要监督改造是否符合手术室建造和管理的相关标准,如刷手池配备的热水器应具备温度控制和显示的功能[4]。

  三、改造后的验收

  手术室改造完成后,自测环境空气洁净度达标,感染科检测空气中菌落数达标,室内正压能稳定在0~8Pa 内,噪音在临床医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情报面板上的温度和用温度计检测的温度均在 22℃ ~25℃内,情报面板上的湿度和用湿度计检测的湿度均在40%~60% 内。可让中标公司邀请通过计量认证(CMA)的检测公司进行手术室达标检测,医院也可邀请具有相关资质的厂家进行手术室达标检测,并出具检测合格证明,作为改造验收的重要依据。

  对于手术室其他改造部分的验收应根据医院的相关规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验收,对于和原招标合同有出入的地方应该让审计科审计,审计后签署补充协议,验收结果签字留存归档。

  四、结束语

  总之,旧手术室改造过程有很多限制因素,建议改造前熟悉相应的规范要求并进行多方论证,改造中若发现新问题,要依据相关规范以及结合手术室相关管理要求,切不可创新式改造[5 ] ;改造完成后要按照规范和合同进行验收,须由通过计量认证(CMA)的检测公司出具检测合格报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