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本文从语文素养的内涵入手,对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素养进行了探究,,旨在为提升高中阶段学生语文素养提供相应的参考。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是学生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的结构和运作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文环境中。因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语文素养各个要素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为前提的,是以最终适应社会生活对语文能力的需求为目的的。因此,努力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是形成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前提。
当前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大语文观的建立,使语文课堂增添了不少活力。但农村学校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大多数教师把新课程理念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有些老师的语文课堂就语文而语文,从课文到课文,语文与生活分离,知识与精神对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学生与教师、学生、文本、社会、生活等教育资源的互动。重视了教师的讲授,却剥夺了学生的探索与创新;重了结果,却轻了过程;只追求考分的回报,却忽视了语文素养的提高。这种激烈的矛盾,迫使我们不得不冷静地对语文课堂进行反思,必须尽快寻找到多种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方法。那么,语文课程怎样才能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1 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
汉语有数千年悠久的发展历史,有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我们身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既应该为我们祖国语文而感到骄傲,又应该全身心地热爱祖国语文,为深刻理解和准确适用祖国语文而努力。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祖国语文的丰富和灿烂、博大和深厚,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充满着对祖国语文的浓厚感情去学习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学习的内容,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起到熏陶和感染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使学生逐步形成有文化、有修养、有良好个性、有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
2 语文课程要高度重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它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课程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积累,即字、词、句、片的积累。有了足够的汉字、词汇积累,阅读、写作才能得心应手。有了丰富的名句、名片积累,才有较高的语文修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指导学生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篇文章开始积累,而且要日积月累,积累得越多、越丰富,语文素养就会越高。我们读大文豪的作品时,无不为他们丰富的语言而赞赏,无不为他们生动的表达而叹服,无不为他们生花的妙笔而叫绝。这些丰厚的语言积累,正是大文豪们能够成为大家的基础。
3 语文课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感就是对遵循或背离某一语言的既定用法的敏感性,就是对语言的有效性或合适性的感觉。这种敏感性,这种感觉,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来获得,要通过多多的阅读来养成。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学习语文过程中对语言的敏感性,反复进行语感实践,让学生体会语感的奥妙,在学习中通过读和听来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语感,使语感在语文学习中发挥它巨大的功能作用。
4 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思维品质是思维所现实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是思维的质量。语文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思维课程,因为它主要靠人们的思维活动来完成语文任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学生对思维品质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各种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的水平和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5 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随时积累语言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写作的习惯、修改自己文章的习惯等等。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终身受用,对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吕叔湘先生也说道:“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6 语文课程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是多方面的。语文教学要重视课程资源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美的情感、美的节操、美的事物、美的心灵,注重体验美的熏陶,接受美的感染,欣赏作品中无处不在的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雅文明的欣赏品味,形成学生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
语文素养设计的方面是很多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处处注意,从点点滴滴做起,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逐渐地得到形成和发展,成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吴雅彬.抓好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理念下指导高中生语文深度学习的探索[J].高考,2020(14):94.
[2] 赵小莉.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步骤[J].新课程(下),2019(12):247.[3]廖贵健.立足大语文,全面提升高中生语文素养[J].学语文,2019(05):54-5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