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和创新策略

  • 来源:未来教育家
  • 关键字:农村,学前教育,创新
  • 发布时间:2021-11-14 11:57

  【摘要】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家大力推进下,农村学前教育快速发展,随之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就农村学前教育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意识得到进一步解放和提升,更加关注学前教育,也就是幼儿教育。2011年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不断的向城市集中,我国城乡教育差距逐渐拉大,如何从管理模式中探寻出有利于农村乡镇快速发展的机制,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农村乡镇发展现状

  1.1 管理模式问题

  目前农村学前教育机构都是采用了两教包班”与“两教轮保”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讲,两名教师在肩负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担负保育员的职责,并包揽班级内外所有的工作。所以,在此种管理模式下,幼儿教师仅仅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相关教学工作,难以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开展德育科学等教育工作。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师难以深入到理论研究层面,对我国当前的幼儿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严重制约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此外,“两教包班”与“两教轮保”管理模式虽然能够经济层面上缓解幼儿教育问题,却严重制约着幼儿园自身的发展。

  1.2 教学质量不高

  在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中,我国诸多农村乡镇幼儿园缺乏从实际出发的意识,无法设置出符合幼儿园、教师、幼儿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而是根据知名教育机构的课程标准,生搬硬套地进行设置,甚至未经任何优化筛选和理性选择便应用到教学工作领域中,造成课程体系繁杂,无法推动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其根本原因在于机构管理者重发展轻实际的传统理念,即便为教师提供最丰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也难以使幼儿教师充分吸收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幼儿构建出良好的成长环境。

  1.3 合格教师匮乏

  在我国农村乡镇教师队伍中,既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又拥有幼师资格的教师非常匮乏。以致于当前的学前教育机构难以全面理清学前教育理论与幼儿教育间的辩证关系,没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内化为教学“机智”与教学行为。所以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师搬用现有的教学设计、教学理论,未经任何优化与加工便直接上课的现象,进而造成幼儿教师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

  2 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创新策略

  2.1 创新管理模式

  目前教学质量较好的公办幼儿园主要分布在县级以上城市,而乡村学前教育主要由各乡镇街道开办的民办幼儿园为主,普遍存在着“散、小、弱”等问题,发展缓慢,师资、园舍及玩具、教具等设施与资源缺乏。集团连锁发展模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模式。集团连锁发展模式县教育局依托县教育幼儿园建立幼教集团,构建“以县教育幼儿园为龙头,乡镇(村)幼儿园为节点学前教育网络。集团连锁采取统一的建园标准,自愿加盟。集团内按同一个标准进行园舍建设和装修改造,按规模统一配备设备、设施和玩具、图书等软件软硬件设施,建立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中心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形成统一管理方式,共享教育资源、复制运营模式、提升管理效率。

  2.2 优化幼师的使用机制

  乡村幼儿园普遍存在从业资格不够、素质能力不高等问题,相关部门应开设统一的教育辅导制度,通过完善职业认证体系,提升教师对专业培训的重视。一方面,严把新教师准人关,优先聘用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在国家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尚未在全国推行前,要对持其他学段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进行上岗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在职无证教师的师德和专业能力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在一定期限内先取得“地方资格”,逐步向 “国家资格”过渡。

  2.3 增加幼儿教师的福利

  首先提升在编教师规模,保障师资队伍的有效性与稳定性。提升对在职教师的进编力度,破解乡镇教师的职称、评优、待遇及保险问题。其次,要充分利用环境与土地优势,加大吸引城市生源回到乡镇学习的工作力度。再次,加大教师聘用力度,提升教师学历层次,或:者通过教师轮岗制度,落实名园教师与民园教师的交换工作,提升镇中心民办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并通过科学合理的福利制度,提高名园教师的积极性。最后,提升非在编教师福利待遇,无论是公司化管理模式,还是连锁管理模式,提升非在编教师福利待遇,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积极性。

  2.4 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多元化、多样发展

  因地制宜,多元、多样发展学前教育,逐步完善符合当地实际、比较完整、覆盖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幼儿提供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需求。在统一规范管理的同时,要倡导幼儿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防止集团内的幼儿园千园一面。统一名称和标识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统一办园标准、资源配置、教师聘用、规章制度、师资培训、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幼教集团发展方式、经营模式进行监管,对教师聘任、课程设置、教育质量等进行指导,真正实现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资源的高效扩张与覆盖。

  3 结束语

  为有效推进农村乡镇的快速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一套有效可行的管理措施,破解当前农村学前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教学和管理问题,从而促进学前教育在农村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艳艳.幼儿园掌上一体化管理的意义及实施路径[J].基础教育参考,2019,(09).

  [2] 宋农村.中国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8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