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1号”,测产效果喜人
- 来源:水产前沿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养殖,广东,海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05 18:54
国产自主选育种虾又迎来好消 息!“ 平均体长15.3cm, 平均体重 21.3g(即24 头/ 斤左右)。通过对其 放苗密度、投饵情况、收虾情况的统计, 预估‘兴海1 号’对虾在黄骅当地的养 殖成活率约在35%-40% 之间,大汪子 亩产量预计在178-205 斤!”2021 年9 月26 日,由广东省海洋大学组织专家, 在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对湛江市国兴 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与广东海洋大学联合 选育的南美白对虾“兴海1 号”在河北 省黄骅地区养殖情况进行了现场测产。
近年来,北方大汪子养殖成功率 和产量持续走低,加上塘租高升,养殖 户盈利困难。“兴海1 号”的表现,给 市场以新的选择和希望。此次测产活动 由广东海洋大学刘建勇教授与湛江市国 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松主持, 特别邀请到了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研究员孙绍永、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研究 员李春岭、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 工程师王振怀三位专家,对黄骅当地不 同地点的3 位使用“兴海1 号”对虾的 养殖户进行测产。选取的三位养殖户均 为大汪子养殖模式。三位养殖户养殖总 面积600 亩,每口塘面积50-100 亩不 等,放苗密度在1.5-2 万尾/ 亩,养殖 时间110 天。专家组随机选取养殖户6 口塘的虾,混合后取30 尾,对进行生 长性状进行测量。
“兴海1 号”测产会专家组合影: 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孙绍永(左四)、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工 程师王振怀(左三)、广东海洋大学刘 建勇教授(右四)、湛江市国兴水产科 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松(左二)、黄骅 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杨立东(左一)
十年磨一剑,“兴海1号”厚积薄发
“兴海1 号”的选育工作始于2011 年,由广东海洋大学牵头,联合湛江市 国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选育,2018 年便获得国家新品种认证,目前“兴海 1 号”已选育到第10 代,采用四家系 二元制种技术充分利用杂种优势,以抗 高氨氮、生长速度和养殖成活率作为育 种目标性状,具有抗逆性强(成活率高),规格整齐,生长速度适中,适合我国粗 养、半精养等模式。
其实,“兴海1 号”去年便已在河 北地区进行了引种试验,今年是正式推 广的第一年。从实验结果来看,其养殖 100 日龄平均成活率为77.80%,平均体 重为15.42g,与某美系一代苗相比,平 均成活率提高15.0%,较其二代苗相比, 成活率提高了11.1%,体重无显著差 异。今年“兴海1 号”在黄骅地区总推 广2 亿尾虾苗,推广面积估算达1.3 万 亩。即使在40‰的高盐度的汪子中表 现依旧突出,生长速度也不慢。
“北方喜欢高抗苗,不求长的多快, 但要能养成。今年‘兴海1 号’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明显感觉抗逆性强,虾 体质特别好,肉瓷实,看着不大上称可 沉,养殖特别省心,而且生长速度也不 慢,110 天25 头,今年看现在的出虾 情况,保守估计亩产150 斤以上不是问 题。”一位养殖户高兴地表示,周围养 殖户看在眼里,纷纷表示明年也打算投 放“兴海1 号”了。
据悉,“兴海1 号”选育至今已构 建了适合我国养殖环境的“育繁推一体 化”生产技术体系,采取“产学研用深 度融合、边研发边产业化”的创新推广 机制,构建“多渠道、多模式育繁推一 体化”新品种推广体系。2018 年至今, “兴海1 号”在广东湛江、珠海、江门、 广西防城港、东兴、北海、河北唐山、 山东东营、江苏连云港等地进行推广养 殖,累计推广养殖面积20.9 万亩,新 增销售额26.56 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 著。
立足本土,不断改良的“兴海1号”
广东海洋大学刘建勇教授表示, 选育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年都需 要对养殖情况进行调研,以便及时对选 育策略进行调整。今年“兴海1 号”在 全国的推广达到50 亿尾,在广东地区 养殖效果显著,深受当地养殖户们好 评。黄骅是“兴海1 号”在北方地区推 广的首站,也是在北方市场正式推广的 第一年。未来还会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 和养殖户的需求,对“兴海1 号”进行 改良,第一继续保持其稳定性;第二在 现有基础上继续提高其抗逆性(耐高盐、 耐低氧、耐高氨氮等);第三提高其成 活率,且保证一定的长速。不只是黄骅 地区,下来的工作也会针对全国不同地 区、模式的区别,定向选育适用品系, 进一步提高“兴海1 号”普适性。
从“土炮”到一代苗,再到现在 国产种苗,北方的对虾养殖市场正经历一场变革,国产种苗的占比越来越高。 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孙绍永 在测产活动深有同感:“每年北方的种 苗需求量达到2000 亿苗,市场需求巨 大,但每年因为种苗问题造成的损失不 可估量,优质的、合适的品种引进十分 重要。”省推广总站下一步的工作也是 重点关注优质品种的引进、现有品种的 普查、建立种质资源库等,更好地带动 河北水产业的发展。
湛江市国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 经理林松在采访中表示,种业是国家的 战略产业,良种是对虾产业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国内的种虾选育在技术并不比 国外差,相反,在成本、环境适应性、 生产适用性上还有一定的优势。“兴海 1 号”从选育到推出,经过10 年时间, 但并没有急着推广到市场,而是在各地 进行测试,以找到最稳定的生产状态。 此外,为了规范市场以及更好地推进“兴 海1 号”的市场化,针对当前市场混乱、 以假乱真的情况,“兴海1 号”坚持与 技术团队雄厚的苗场合作,生产过程全 透明,避免劣币追逐良币,以保障“兴海1 号”的市场生命力。
后记
产业兴旺,种业先行!一个成熟 品种的诞生从选育到稳定推广至少需要 10 年时间,对资金、技术、人才的投 入要求极高。南美白对虾引进我国后, 1995 年国家“种子工程”提出,南美 白对虾的自主选育工作从来没有停止 过。尽管陆续有新品种推出,但始终没 有真正实现市场化。
近年来,随着国内育种技术取得 重大进展,一些研究领域,如基因组分 析、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 先水平。不仅中央高度重视种业发展, 各地相关政策连续出台,坚决打好种业 翻身仗。国产种虾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育种企业也更加务实,逐步形成了育繁 推一体化的经营思路,中国南美白对虾 种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 随着国产种业的不断成熟,国产种虾市 场化将会进一步加快,相信中国的对虾 种业格局将改写,国外种虾唱主角的时 代将不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