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语言区创设的策略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幼儿园,语言区,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7-29 15:25
摘 要:随着《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对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也有了具体的指引,本文结合当前幼儿园语言区存在的问题,从环境、材料、指导策略、家园合作等方面出发,创新和完善《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语言区的应用策略,以期培养幼儿核心能力,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语言区是幼儿园班级里最为常见的活动区域之一,它是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载体,《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百玩不厌的语言区活动,让语言区‘活’起来”,这突出了创设语言区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反映了创设语言区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价值。
一、创设幼儿园语言区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区内涵不够丰富
根据《指南》的要求,创设语言区需要对其布置、材料的投放、环境的营造、活动效果的评估、活动成效的反馈等进行统筹安排,这不仅要求幼儿教师具备设计开发语言区的能力素养,还需要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在现实中,大多数幼儿园的语言区都是缺乏特色创新,不能切实拓展幼儿语言区的活动内涵。
(二)语言区材料较为单一
材料作为开展语言区活动的重要载体,是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的筛选的。但遗憾的是受到幼儿园经费、环境、条件、师资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幼儿园的语言区材料大多只有常见的书、图片、卡片,语言区的活动设计、材料整体质量不高。
(三)语言区活动指导不足
由于幼儿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幼儿教师缺乏对语言区活动的指导和干预,更多依赖幼儿自身来完善语言区活动,导致幼儿在参与语言区活动、完成语言区活动任务等方面表现比较差,难以切实达到《指南》预期的语言教学要求,更加难以全面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
二、创设幼儿园语言区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创设幼儿园语言区环境
环境是“隐性”[1] 教育支架,合理设置语言区能帮助幼儿更快更好的沉浸在语言区域活动中。3-6 岁幼儿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注意力不稳定,外界环境容易影响幼儿阅读,因此,语言区需要远离比较喧闹的游戏区域,减少外界干扰。可与较为安静的手工区、益智区相毗邻,可用书架、矮柜等使语言区成为半围合或围合区域,地面铺设地毯、布艺靠垫、小椅子、小桌子等,墙面可张贴幼儿讨论形成的入区规则,标识设置应具有童趣,能够给幼儿较为直观的信息提示,创设较为温馨、安定的“阅读区域”[2],提升语言活动的自主性。
(二)有效投放幼儿园语言区材料
“儿童是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下进行学习”[3]。因此,在投放材料时,一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例如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少,因此可投放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图卡,让幼儿使用象声词、叠词、动作等方式来表达,让游戏中积极互动。二是材料投放应具合理性、科学性:语言区绘本的选择应考虑幼儿认知发展特征、兴趣、绘本内容适宜性及绘本质地;三是材料投放应具有层次性:材料投放要随着幼儿活动的发展,在深度、数量、难度上进行递进,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够在语言区活动中所有发展,满足各层次幼儿的阅读探究欲望;四是材料投放的类型与数量要丰富:可根据当下活动主题及本班幼儿兴趣偏好,选择同一主题下不同类型的读物。
(三)巧设隐性与显性规则
语言区的显性规则是师生共同制定,一般会将规则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标志在入口区显著位置,规则内容主要涉及阅读兴趣、技能、习惯,例如,保护好书本、摆整齐、安静阅读等,引导幼儿遵守好显性规则。教师可以将图书按不同系列、主题等方式进行分类摆放,然后做好对应标志,这也让幼儿在阅读之后根据标识在摆好图书,双管齐下更能帮助幼儿在隐性提示中懂得遵守语言区游戏规则,从外在约束间接转向内化的自主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语言区的教师指导策略
语言区活动与幼儿自主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都存在差异,教师应及时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既不能过度干预,也不能完全放任。
当前幼儿园语言区活动类型主要有早期阅读类、情境表演类、听说游戏类、操作讲述类、制作创编类等,教师应“有计划地帮助幼儿积累叙事经验并逐步丰富其叙事技巧”[4]。根据不同活动类型确定活动方案,早期阅读类鼓励幼儿从家中携带与教师布置主题内容相符的图书,情境表演类鼓励幼儿根据绘本故事中的某个情节进行表演,教师可创设小舞台或者故事情境,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在听说游戏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以问答或者接龙的方式将依据学会的儿歌进行演绎,提升幼儿语言的灵活性。对于操作讲述类,教师可为幼儿提供绘本故事的拼图、卡片等,让幼儿自由摆放,边玩边说完成故事演绎,在趣味游戏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完成幼儿故事阅读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对于制作创编类,教师可将其与美工区联动,让幼自制图书,记录下自己创编的故事,体会创作的快乐。
(五)家园合作提升幼儿语言能力
“双方合作便能发挥最好的教育作用”[5]。家庭活动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幼儿园语言区活动的不足,且家庭教育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幼儿语言发展需求,同时推进亲子关系良性发展。教师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针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语言区活动表现情况进行交流,如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参观班级语言区环境,引导家长在家中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科学指导幼儿阅读,让家长更加直观感受到幼儿语言能力的成长。
三、结束语
幼儿园语言区的创设只有在幼儿园、教师、幼儿及家长等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完善幼儿园语言区的环境条件,才能真正优化语言区活动的形式内容,才能最终实现发展幼儿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梦琴. 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探索——以中班语言区游戏为例[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05):28-31.
[2] 吴怡洁. 指向早期口头语言能力核心经验的语言区创设思与行[J]. 智力,2020(10):194-195.
[3] 鲁进红. 让语言区材料成为助推幼儿语言发展的翅膀[J]. 当代家庭教育,2019(16):24-25.
[4] 教育部.《3-6 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M]. 中国教育部, 2012.
[5] 罗会.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取向——基于三种教育模式环境观的比较[J]. 教育教学论坛,2018(43):203-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