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物理,教学,应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2-26 11:26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维导图是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点,对学生而言,思维导图的引入会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之中,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受,学生以往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都是在传统的课堂之中,学习物理知识,学习的方式过于单一,会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提不起兴趣,甚至出现上课走神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思维导图的出现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无论是条理与思路都更加清晰,这也是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之中的具体应用。
前 言
思维导图具有交互性、传递性、多样性、直观性等的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决定思维导图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区别,对于这一点,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突出思维导图的优势,并且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建立起对物理知识的整体性认知,只有学生的整体认知明确了,才能够掌握物理的学习思路,学生在学会思维导图的绘制思路,就能够将这一思路应用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之中。
一、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高中物理教学的现实情况,就是注重学生在物理学习之中的内容,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逐渐转变教学的观念,这是高中物理课程的显著性变化,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每一个人在过年的时候,都会看见绚丽的烟火,这些烟火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而且有一种温暖的感觉,那么烟火的光是如何才能够发出来的,这是一种物理学的现象,学生可以对烟火的光进行研究,能够看出高中物理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这一现象展开探究,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光线下,对光源进行感知,就能够看出光源的变化,并且在这一过程之中,能够借助实验探究的形式,对发光的现象与原理进行分析。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若想提升高中物理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这一形式是将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点进行立体化的呈现,在呈现的过程之中,多以图表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清楚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些物体的物理属性,在对这些物体的物理属性进行研究的过程之中,学生可以对这些物理属性以及特点进行归纳与整理,在归纳与整理的过程之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将自己发现的规律进行总结,从而得出物体的基本属性,有助于学生明确其中蕴含的应用价值[1]。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
结合某校开展的物理课程而观之,高中物理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本节课物理学知识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之中,学生能够明确一些基本的物理学原理,围绕着这一基本的原理,可以对后面的物理知识进行仔细的分析与探究,结合具体的案例展开论述,比如机械运动,这是自然界之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在时间上以及空间上的变化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之中,学生要正确理解机械运动背后的原理,就能够对其中蕴含的物理学原理进行仔细的探究与分析,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在物理课程之中,掌握基本的规律,并为今后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策略提供合理化的意见以及建议。
(二)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物理教师运用思维导图,以图示的形式展示出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结合具体的案例展开论述,比如说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外形与外观会有哪些具体的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对水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在不同的温度或者湿度下,对水的形态进行验证,比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之中,学生要首先明确水的三种状态,并且在明确基本的状态之后,能够理清楚水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应的状态是怎样的,就能够将水所处的环境与状态一一对应,可以看出高中物理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基本原理的认识,当然这一点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是远远无法企及的,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冰箱之中的水的情况,考察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且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进行纠正,那么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的重点可以放在基本概念的讲解上,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汽化、液化等的现象进行理解,从这一点可以说明,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物理课程的知识体系,这就成为思维导入,在高中物理教学之中的具体应用,为今后物理课程教学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三)运用思维导图,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物理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创设物理课程的相关问题情境,制作物理课程的教学课件,此举的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将自己完全融入到物理课堂之中,结合具体的案例展开论述,例如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 秒破了10 米,有的1 秒钟跑10 米多,有的1 秒钟跑不到10 米,说明在百米运动员跑步的过程之中,所有的人都不是10m/s 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因此,在这样一场短距离的跑步比赛的过程之中,探讨运动员的平均速度,这就不是十分客观,因此,每秒钟10 米的这一概念没有实质的意义,因为这一概念不代表他前50 米的平均速度,也不表示后50 米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另外学生在学习这一物理现象的时候,是要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就能够在问题情境之中,感悟物理学的原理[2]。
(四)运用思维导图,完善解题思路
高中物理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完善物理课程的解题思路,在完善思路的过程之中,学生能够对物理学之中的现象与本职进行仔细的探究,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展开论述,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经过实验,能够看出学生在研究电荷的过程之中,会发现电荷间的作用力F 随电荷量q 的增大而增大; 随距离r 的增大而减小。学生可以将电荷间的作用力进行调整,就能够看出电荷量的转变,并在解题的过程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背后的现象[3]。
结束语
本篇文章立足于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进一步提出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最后得出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以下的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为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运用思维导图,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思维导图,完善解题思路。本篇文章旨在为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以及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秀娟. 利用思维导图辅助高中物理的单元复习--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单元复习为例[J]. 教育界, 2021(45):03- 04.
[2] 刘彦军. 新课程下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数理天地: 高中版, 2022(10):0003-0003.
[3] 游昉群. 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1, 6(10):00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