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

  • 来源:辅导员
  • 关键字:数学,生活情境,结合途径
  • 发布时间:2025-03-07 16:58

  胡隽恺

  (深圳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福龙学校)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各学科教师都应当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升级。数学和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同时又为生活服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利用生活情境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就对于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进行了探究,力求能够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情境;结合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涌现。其中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较为广泛,受到了众多教师的欢迎。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结合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更加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在情境当中,获得新知识以及对于旧知识进行打破重组和建构。对此,初中数学教师更要把握好生活情境创设,有效结合数学教学,发挥生活情境的教学价值,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一、生活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本身就与生活情境有一定的联系,在数学学科教学过程当中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通过数学教学去解释和解决实际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其次,在数学教学当中,由于知识内容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很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出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无法跟随教师思路进行学习等问题。但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事物能够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运用生活情境是完全符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和自身认知能力的,学生会具备更高的探究欲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案例或者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最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生活情境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策略

  (一)深入教学内容挖掘生活元素,导入教学课题

  初中数学许多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在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挖掘数学知识当中与生活中契合的场景,来创设学习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选取学生熟悉或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情景加以演示,以此来引入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以《正数和负数》这部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识生活当中的正数和负数。例如,给学生播放天气预报,让学生念出其中的气温,其中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零上温度此时为正数,而零下温度则为负数。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情境当中,对于正负数数学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且这种形象化的认知过程,更能引发学生对于正负数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活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结合新时代信息技术利用好各类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立体的教学情境。当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营造生活情境,例如结合各类图片、视频、文字信息,让学生完成知识认知。相比于传统的教师口头讲述来说,这样立体的生活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有更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有利于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动画模拟技术、AI 生成技术等等技术,也可以在教学当中进行有效运用,提升学生的视听体验和交互性体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以初中数学“圆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先创设情境“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所用的车轮都是圆形的”,并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图片。接着利用AI 生成技术,让学生说出其他形状的车轮,试一试是否可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这和原型的哪些特征有关?”等等。

  (三)结合课堂互动交流环节,营造良好学习气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知识进行探究和思考,并在互动和交流过程当中,实现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探索能力的提升。以初中数学“相交线”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互动游戏,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轮流回答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哪些物品上有相交线。接着,在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交流所回答的相交线有哪些特征,借助生活情境,掌握相交线的特点。例如,学生回答了“电路”、“车站铁轨”、“剪刀”、“树杈”、“圆规”等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相交线”的形态画出来,引导学生讨论它们都有哪些特点,最后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有效认识和掌握“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的抽象概念。

  (四)在生活情境中展开问题,锻炼知识应用能力

  对于数学学科的知识学习来说,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最终目的是应用于生活以及提升学生的思维。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通过创设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去实践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在生活情景当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整合数学知识,提升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同时,在让学生回归生活进行学以致用的过程当中,教师还要注意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一个社会当中与实际情形相契合的情景,并且必须是符合学生实际认知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个真实性较高且十分生动的情景当中,去切实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以“一次函数”这部分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有一名同学想要为新交的朋友送一双鞋,但是他不知道朋友的鞋码,为了准备惊喜也不能告诉他,但是我们知道鞋码和人的身高存在一定的关系,这名同学调查了不同身高同学的鞋码,列出了数据表,请同学们根据数据表利用一次函数帮助他推算鞋码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创设生活情境,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利用生活情境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也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未来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应当不断挖掘和创新生活教学情境,用更加多元的方式进行呈现,提升生活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点点.结合生活,创设情境——探究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价值及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2):125-129.

  [2]张中军.生活化教学与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结合[J].山西教育(教学),2022,(09):75-7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