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文/ 辛 萍 新疆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了解法律知识,培育法制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对于他们未来在社会中依法行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提升社会法治环境和文明程度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大学生在校园内外可能面临诸多法律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合同签订、就业权益等,了解相关法律知识能使他们更加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因此,大学生了解法律知识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网贷易成债务陷阱,需谨慎对待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网络借贷(简称网贷)成为一些大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的途径之一。然而,网贷背后隐藏着诸多风险和危害,大学生群体尤其需要警惕。

  一些非法网贷平台利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的特点,设置高额利息、隐性费用和不合理的还款条款,导致其陷入债务陷阱。这些平台往往通过诱人的广告和简化的申请流程吸引大学生,一旦大学生落入债务陷阱,会因平台强硬的催收手段给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除此之外,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可能会因为网贷的便利性而过度消费,如购买昂贵的电子产品、时尚服饰或参与各种娱乐活动,从而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影响学业和未来生活。

  因此,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盲目借贷。在遇到经济困难时,应寻求学校、家庭的帮助,或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切勿轻信网贷。若大学生不慎落入债务陷阱,首先应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借贷合同的相关规定,即借贷双方应明确约定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等关键条款,并且出借人不得违反国家关于利率的规定,否则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若大学生作为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出借人可以依法要求偿还本金及合法利息,但不得采取非法手段进行催收。同时,大学生应避免签署高利贷等非法借贷合同,以免陷入债务困境。在债务问题无法自行解决时,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校园霸凌伤人伤己

  校园霸凌事件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还可能触犯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校园霸凌属于违法行为,参与者将受到行政处罚,如警告、罚款或行政拘留。对于情节严重的霸凌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参与者或将面临刑事责任,如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不仅包括身体伤害,还包括精神伤害,一些看似轻微的霸凌行为,如推搡、造谣等,也可能构成故意伤害。

  预防校园霸凌的前提是大学生应学会合理处理人际关系和冲突,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在遇到挑衅或冲突时,应保持冷静,避免采取暴力手段。同时,学校也应加强法制教育,提供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活动、社交技能培训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冲突解决能力。各大院校应将法制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培育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共同守护大学生的安全,为社会培养出遵纪守法、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