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文/ 张晶晶 盐城市神州路小学

  情境创设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可以为学生呈现出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思维发展情况。这种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而言非常有吸引力,因为它既能满足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具有趣味性和真实体验。因此,将情境创设教学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更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创设生活化情境

  对小学生而言,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从生活中感受知识,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所遗留下的文化信息,意识到言谈举止都与语文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教学方式恰好满足这些需求。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饱含生活信息的课文,像《小青蛙》《树和喜鹊》《彩虹》等,这些课文中都运用了很多实景描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内容,让学生从视觉刺激中建立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世间的万事万物在文字渲染下的美好,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当中的形象,在互动和表达中感受从情境到现实的有趣体验。

  充分展现资源优势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阶段,教师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增长知识的机会,让他们能在多元化的情境创设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小青蛙》时,可以先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他们闭上眼睛聆听其中的声音,再发挥想象,说一说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联想到了怎样的场景。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待学生们讨论结束再出示视频画面公布答案,这样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自信和观察能力,可以让学生建立更立体的知识,同时也会思考其他小动物的叫声是什么样子,形成更为丰富的课堂体验。教师还可以播放关于小青蛙的科普视频,从课本知识延伸到青蛙的生活习性、长相特征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开设情境化预习

  预习在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有更加明确的学习方向,懂得文章的大概寓意。所以在构建情境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录制3~5 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其中包含与课文有关的动画片、影视片段,以及教师对文章的主题梳理、围绕文本核心思想所创设的问题等。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下会主动完成预习,了解文章的主要线索,学习时也会更加轻松。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讲述自己的预习经历,以情境化教学带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以情境拓展文本理解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他们会渴望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更多有趣的事情,并建立某种学习信念。因此,教师构建情境教学的目的不光是提高教学质量,还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培养他们端正的品格和素养,发挥情境教学的教育意义。比如,由《小青蛙》延伸到青蛙习性的科普,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明白青蛙可以消灭害虫,保护庄稼;由《彩虹》延伸到保护环境,只有爱护大自然才能看到生机勃勃的世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