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游引领文旅新风尚
- 来源:中国报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文旅,新风尚,中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17 11:21
入境游引领文旅新风尚
中国入境游市场正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尖端的科技应用以及年轻、现代的生活模式相融合,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的中国。
文 | 《中国报道》记者 刘雪云
1月15日,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国际出发层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正在此候机。David一家刚刚为巴西的家人购置完伴手礼,准备搭乘航班踏上归途;来自日本的NAKAI正和自己的朋友YUKII分享旅行照片,讨论下一次的旅行目的地;英国小伙Lucas正用手机记录着独自旅行的心情……
中国入境免签政策的持续放宽与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走进中国,感知中国,在中国解锁文旅新体验。
大环线旅游路线受青睐
近日,上海街头热闹非凡。外滩与武康路上随处可见前来游览的韩国游客,上海市民纷纷表示“五步一个韩国游客”已成为街头常态。
20岁的成小姐刚刚和朋友结束在上海的“特种兵”旅行,他们趁着周末假期打卡了外滩、东方明珠塔、豫园、田子坊等多个热门景点。成小姐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中国对韩国免签以来,我的朋友们纷纷计划前往中国旅行。大家都倾向于把上海作为目的地,因为上海不仅邻近韩国,航班多,交通便捷,而且美食种类繁多,现代化的都市景观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2024年“北京中轴线”的成功申遗让北京这座热门旅游城市的关注度再次提升。结束近一周的北京之旅,David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分享了此行中最令他难忘的时刻。“当站在景山公园上,远眺黄昏时分的紫禁城时,我被那庄重而神秘的场景深深震撼。”
据同程旅行发布的《2024年度北京旅游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度,“人文古迹”依然是北京文旅消费的基本盘。其中,“北京中轴线”已成为中外游客心目中的必到打卡地。
“我接触到的大多数入境游客倾向于大环线旅游路线,他们一般会在广州逗留两日,随后转战上海,最终到北京度过他们剩余的旅程。”浙江只为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彦恒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相比于之前,当前入境游产品创新创意更加丰富,高水平开放背景下签证、支付、语言、交通等入境游可进入性更加便捷,科技赋能作用下入境游系统智能化水平更加完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宋昌耀告诉《中国报道》记者,综合性门户城市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应全力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全面优化国际化旅游环境,充分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成就。
1月6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晓敏表示,上海要做强旅游大市场,加快推动旅游品质提升,全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例如,上海两大国际机场内都设立了“口岸式”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为入境国际旅客提供服务指南等便利服务。此外,上海正全新升级一日游、两日游乃至六日游线路及产品,精准满足不同客群需求。同时,上海正加强区域合作,与长三角城市共同打造“多地标旅游圈”,为外国游客提供“一步到位”的完整旅游体验。
北京在提高“入境游第一站”服务水平的同时,则进一步挖掘京味内涵,健全中轴线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入境游客旅游体验。例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设置了“免费北京半日游”项目。作为北京首个针对国际中转旅客的免费旅游体验项目,报名成功的国际中转旅客将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体验长城和北京中轴线两大热门旅游IP;北京文旅局推出了多样化的“非遗+旅游”中轴线生活体验产品,包括“中轴揽胜—壮美北京”在内的12条核心区文化探访线路,榫卯拼插模型、中轴线冰箱贴等80款主题文创产品等。
解锁“文化味”“烟火气”深度游
自入境游政策不断放宽以来,杭州的张彦恒便看到了“非遗文化体验”这片入境游中的新蓝海。作为一名22岁的年轻创业者,他所在的浙江只为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目前打造了“中华非遗入境深度游”项目,主要面向杭州、宁波、绍兴等地,为入境游客提供非遗手作体验等服务,让入境游客深入体验中国非遗文化的同时,亲身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城市风貌。
“我们接待的游客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印度等国。非遗文化体验项目以宋韵为主,包括汉服妆造、宋氏点茶、古法香牌、插花等。”张彦恒告诉记者,“在策划这些活动时,我们进行了全方位考虑,涵盖汉服种类选择、场景布置、活动内容多样化等,以确保每个细节都尽善尽美。这不仅是我们要为入境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更因为这也代表了中国文化。”
NAKAI趁着中国对日本免签的热潮来到北京。相较于故宫、长城这些不可错过的著名景点,她对北京的胡同情有独钟。“这里的烟火气和独有的北京韵味深深地吸引了我。”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入境游客倾向于更深度、更加生活化的体验内容。很多旅行商在既有线路产品中持续更新或增加文化体验活动,带领入境游客深入社区,与非遗传承人等一起开展文化体验活动。
《报告》指出,当前,全球旅游消费者正变得更加成熟而理性,获取文化价值、情绪价值等成为他们的重要目标。一个旅游目的地想要赢得外国游客的情感共鸣,离不开烟火气、文化味以及未来感。中国入境游市场正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尖端的科技应用以及年轻、现代的生活模式相融合,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的中国。
“除了便捷的移动支付,支付宝联合伙伴围绕入境游客的‘吃喝玩乐住行购’,提供了丰富的数字旅行服务,让全球游客能一部手机畅游中国。目前已经支持入境游客在线预定中国文旅景点门票,进一步提升外国游客的中国文化之旅体验。此外,支付宝正全新升级面向国际游客的服务和体验,其中包括推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文旅服务板块等。”蚂蚁集团跨境业务管理部副总经理刘欢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据介绍,围绕入境游客喜爱的中国文化,支付宝联合伙伴推出了城市特色文化体验。在海口,支付宝新上线了琼州文化专区国际化旅行服务;以“有福之州”为主题,支付宝联合福州三坊七巷景区、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等多个景区,上线了面向全球游客的线上购票、景点介绍等服务。
宋昌耀认为,文化型旅游目的地要建设好解说系统和多语言标识系统,讲好中国故事,让入境游客进得来、听得懂、记得住,甚至愿意传播;自然型旅游目的地要增加消费场景,通过与科技、体育、演艺、康养等深度融合,让入境游客在场景消费中体会到中国大好河山的独特魅力与别样风采。
“大规模的旅游环线有其魅力,但若想为游客带来极为出色的深度体验,精心策划的小型活动更为重要。”张彦恒表示。
“邮轮旅行”或成未来潮流
邮轮旅游也正成为“中国行”的新玩法。多个沿海城市的邮轮入境游市场迎来新机遇。
1月8日,搭载了近400名来自美国、英国等境外游客的“银色晨曦号”豪华邮轮正缓缓靠岸上海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邮轮码头。同日,上海北外滩旅游度假区咨询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据悉,未来这里将成为上海邮轮入境游客的一大集散点。
据统计,2024年,上海港接待国际邮轮靠泊247艘次,接待邮轮旅客137.59万人次。2025年,预计将有超20航次的访问港邮轮来到上海。
相较于上海等综合性门户城市,山东因地理位置优势成为日韩入境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近日,山东烟台口岸迎来2025年首批免签入境韩国旅客,300多名韩国籍旅客乘坐新香雪兰轮抵达烟台开启仙境海岸之旅。此外,中国自主设计、建造与运营的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将于今年4月6日从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出发,开启两个4晚5天前往日本福冈、韩国济州的国际邮轮航线。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表示,2024年中国邮轮免签政策的发布,对邮轮经济特别是邮轮入境游来说是个非常利好的消息。目前,全国从北到南已经有14个邮轮码头陆续建成运营。
据媒体报道,爱达邮轮旗下备受瞩目的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目前已进入总装搭载的加速期,计划于2026年底完成交付,并将于2027年正式在广州南沙邮轮母港开启国际航线。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产品及体验设计中融入了岭南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元素,并规划了面向南亚与东南亚地区的航线,旨在进一步拓展邮轮入境旅游市场。
“丰富多样且内涵深厚的旅游产品、开放包容且安全稳定的旅游环境、热情好客且服务周到的本地居民都是中国入境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宋昌耀告诉《中国报道》记者,面向未来,一是要做好对外宣传推广工作,通过优化推广机制、改善推广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择推广内容等扩大宣传效果;二是做好内部的解说优化工作,增强入境游客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