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CBD糖葫芦之神”的流量密码
- 来源:中国报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北京,流量,糖葫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17 11:27
“北京CBD糖葫芦之神”的流量密码
老陈的糖葫芦确实好吃、料足,里面藏着很多心思。夹心的糯米、豆沙,是老陈自己每天熬煮的。糖的比例怎么配,则是老陈自己一次次试出来的。
文 | 《中国报道》记者 李士萌
在北京做了10多年糖葫芦生意的老陈这几天有点慌,因为太火了。“我还没出摊,摊位前就已经开始排队了,有顾客能排两个小时。”老陈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2024年12月初,几篇在某社交平台上的帖子突然爆火。这些帖子无一例外,都在夸赞老陈的糖葫芦料足味美,直接封老陈为“北京CBD糖葫芦之神”,帖子点赞高的有一两千,IP为北京的用户都在追问出摊地点、时间,并自发地开始拉群“分享情报”。现在老陈已经有了6个近500人的大群,每天都有人在群里预订糖葫芦。
老陈开玩笑说:“之前一天都卖不出去10串,现在很多顾客一订就是10串。”老陈的糖葫芦为什么这么火?老陈也不知道,他不想太火,他只想安稳地卖自己的糖葫芦。
老陈和他的CBD
在被流量“选中”之前,老陈已经在北京CBD卖了十几年的糖葫芦。CBD是中央商务区的简称,这里集聚了一个城市顶尖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精英,高楼林立,商业贸易极为活跃。要说谁对北京CBD 20多年的变迁最了解,少有人能比过老陈。
1997年,在老陈还是小陈的时候,他便跟着老乡来北京闯荡,当时他租的房子就在现在的北京CBD附近。那一年的6月30日,北京市政府特许在天安门广场燃放礼花,庆祝香港回归。老陈记得,当时东三环附近最高的建筑是200多米高的京广中心大厦,号称“中国内地第一高楼”,从京广中心大厦往西是平房,往东是一片树林。“那天晚上,在东三环就可以看到天安门广场燃放的烟花。”老陈回忆道。
20多年过去,北京商务区中心不断东扩,老陈看着财富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楼、国贸三期等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京广中心大厦早已成为过去式。2018年,500多米高的中国尊(北京中信大厦)竣工,成为当之无愧的北京第一高楼。
刚来北京时,老陈摆地摊卖过各种东西,本子、磁带、饮料、水果……也因为在CBD附近,老陈还碰到过不少明星。在北京,每个“小人物”都可能有一两个与“名人”相关的谈资。
老陈说他在世贸天阶碰到过宋丹丹买本子,“前几年经常看到她出门买东西”。老陈还看到过《家宴》剧组在CBD附近取景拍摄,“就是王刚主演的那个电视剧。”
《家宴》播出于2014年,在豆瓣有8.8的高分。老陈不知道的是,当年的《家宴》里有个小演员叫朱一龙,在里面出演小儿子,2018年这个演员因剧爆火,成为当年娱乐圈的焦点人物。
北京举办奥运会那年,地铁10号线金台夕照站才开通运营。老陈记得,金台夕照站的人多到能从地下车站一直排到地面上。2013年《北京日报》的一则新闻写着“10号线日均客流突破100万人次,超过1号线,成为本市最繁忙、最拥挤的一条线路”。如今,北京地铁已经修到了22号线,随着地铁线路越来越四通八达,金台夕照站地铁口人潮涌动的场景不再。
老陈也曾离开过北京,和老陈一起来北京的老乡,很多也都陆续离开了北京,但总有人会再回来。老陈是河南驻马店人,在驻马店有较为成熟的糖葫芦产业链,在全国各地做糖葫芦生意的驻马店人很多。离开北京的那几年,老陈跟着家人在南方各省份做糖葫芦生意。
老陈告诉记者,以前南方人很少吃糖葫芦,看到这种北方的小吃很是稀奇,所以生意很好。山楂长在北方的山里,南方很少有山楂,那时物流又不发达,刚开始在南方做糖葫芦生意时,都是从驻马店配好货运过去。云南、四川、贵州、福建,老陈都去过。
在南方卖得最好的是水果糖葫芦,小西红柿的、香蕉的、草莓的……但在北京则不同,在北京卖得最好的是山楂糯米的、山楂豆沙的和草莓的。南北口味的差异,只在草莓这一种水果上达成了一致。
糖葫芦只能卖一季,那些年,冬天在南方卖糖葫芦,夏天老陈会回到北京卖水果和鲜榨果汁。20多年过去,老陈始终没有真正离开过北京,也没有离开过CBD。在南方“飘”了一圈后,老陈还是决定在冬天回到北京CBD。“这里人多,在这里待久了,就不想换其他地方了。”老陈说。
一串糖葫芦的交情
每年的10月1日,像是某种仪式,老陈都会在这一天开摊卖糖葫芦,一直卖到腊月二十七。
爆火之前,老陈就已经在CBD附近有了一席之地,很多人都是老陈的熟客。虽然只是一串糖葫芦的交情,但老陈和顾客也培养出了无言的默契。
晚上快9点时,一个体形微胖的顾客经过,一句话不说,盯着玻璃窗“扫描”里面的糖葫芦,最后伸手指向了一串草莓糖葫芦,拿出手机直接扫码付款,一般买一串的都不需要袋子,但老陈问他是不是要个袋子,他点了点头。
“我认得这位顾客,他每次都要草莓的,每天也基本上就是同一时间来买。害怕他路上拿着手冷,所以问要不要套个袋子。”老陈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还有几个熟客,他们之间相互认识,下班后会在地铁口抽支烟聊聊天,然后一人来一串黑枣冰糖葫芦。老陈说,北京吃黑枣的人不多,价格比较贵但他每天都会配几串。
老陈的糖葫芦确实好吃、料足,里面藏着很多心思。夹心的糯米、豆沙,是老陈自己每天熬煮的。糖的比例怎么配,则是老陈自己一次次试出来的。
山楂的选择,很有讲究。每隔几天,老陈都要早起去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采购山楂,老陈只在固定的几家进货。“他们都知道我要什么货,我只要秋果大金星,酸酸甜甜的很好吃,冬果就不好吃了。”老陈说。
早晨6点多,老陈就在家开始忙碌备货,把果子洗好、晾干、去核、穿串,同步还要熬煮糯米、豆沙、山楂,晾凉。中午11点多,老陈就骑上他的三轮车前往“老地方”。
社交平台有关老陈糖葫芦的帖子中,食材新鲜、馅料足是高频词,其中还有一个重要且核心的卖点——糖稀现熬。为了保证品质,老陈的糖葫芦都是现场裹糖。虽然出品比较慢,但排队的顾客都很有耐心。不少人都是冲着老陈现场熬糖、裹糖、甩糖去的,他们就喜欢吃新鲜的,也喜欢这冬日里的烟火气。
一锅糖大概可以裹20多串,但熬煮糖需要时间,一般是十几分钟,要煮到糖泡由不均匀大小变为均匀绵密的小泡。什么时候可以裹糖,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全靠老陈的手感和多年的经验。
老陈身边很多卖糖葫芦的亲戚朋友都已转行,但老陈还在坚持。过去一串糖葫芦只要一两元,后来山楂涨价,一串山楂糯米糖葫芦从6元卖到8元,目前的价格表,老陈已经卖了四五年。虽然这段时间人异常多,但老陈说这个价格不会变,除非山楂的价格上涨。
被流量“选中”的普通人
2024年12月中旬是老陈最火的时候,他直言,那时候自己成了城管的重点“监视”对象,他不得不把街道上的流动摊位搬到国贸附近的地下美食城,并叫来亲戚朋友帮忙。美食城的租金高、人流量少,卖糖葫芦本身是一个季节性的生意,通常只能卖3个月,年后的生意基本就不太行了,如果不是有熟客撑着,很难维持。
2024年12月27日下午4点多,老陈发了条朋友圈,画面中是地下美食城折了两圈排队的人群,一直排到安全出口,大家都在等着糖葫芦出锅。老陈写道:还没来的就暂时不要来了,排队至少要两个小时。
早在被这波流量意外“选中”之前,老陈也火过一次,那次的结局是以老陈停工一周为代价。2023年,一个以汽车、家居内容为主的自媒体博主找到老陈,拍摄了一条北京地铁口糖葫芦相关的视频,这个博主在抖音有千万粉丝,视频发布后,老陈的摊位就被带火了,排队的人多到影响路面交通。最后是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到博主,协商后删除了视频,并让老陈停工一周。
谈及这次意外走红,老陈表示很是紧张。当泼天的流量突然降临至一个小本买卖的摊主身上时,有太多失控的因素潜藏在巨大又短暂的喧嚣中,老陈觉得,做他们这行,不能太声张。
而且诋毁也裹挟着赞誉扑面而来。翻看那些点赞高的帖子,下面的很多评论看起来很“刺眼”。有人看图说话,评论老陈做的糖葫芦非常失败,糖不薄,没有“糖风”。“这些人可能都没来买过我的糖葫芦。”老陈说。
到了1月,老陈的生意逐渐恢复平常。地下美食城因为位置不好,所以到了7点多,基本上就没什么顾客光顾了,但老陈还是会坚持做到晚上8点。老陈告诉记者:“答应了别人卖到8点,就不想让顾客跑空,哪怕只有一个顾客。”
美食城的店关门后,老陈还会在地铁口卖一会儿,一直到晚上9点多。中间顾客少的时候,老陈会跑去不远处找卖烤肠的老板聊聊天。老陈说,晚高峰5点到7点的人最多,后面的人会越来越少。北京的冬天很冷,过路人大多行色匆匆,很少有人为一根糖葫芦逗留,老陈等的是在CBD加班的人。
有时候到9点多,有时候到快10点,等加班的人走得差不多,老陈捡捡地上的垃圾,用清水扫一扫地面上的糖,也就收摊回家了。
老陈租的房子就在CBD附近,回家很快,他不会等所有糖葫芦卖完再回家,三轮车上大多时候会留下20多根。糖葫芦不适宜过夜,这些卖不完的糖葫芦怎么办?他说:“不用担心,糖葫芦车会放在楼下,等那些租住在这里送外卖的人回家,一人一根就吃了。第二天一早,车上准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