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科普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文/本刊记者 池文淑

  近年来,我国科普能力建设成效显著。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20年的10.56%,提升到2023年的14.14%,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然而,相关部门通过调研发现,科普工作仍存在与新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阻碍。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致公党中央结合此前调研结果,提出了《关于推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提案》。两会结束之后,科技部经认真研究并与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商议,于2024年10月,在其官网发布针对此提案的答复函。

  答复函显示,科技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各类科普活动在全国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在完善顶层设计方面,科技部积极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修订,明确新时代科普工作的定位和方向。同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和制度保障。

  在强化科普的价值引领功能方面,明确科普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并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相关部门通过命名科学精神教育实践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以及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等,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融入教育和实践。

  在激发科研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方面,科技部积极拓展科研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加强科普职称评定工作,并通过组织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科普实验展演等活动,培育青年科技科普人才。

  在构建中国式科学教育新体系大格局方面,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出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用好社会大课堂、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等措施。

  在开放合作方面,科技部积极举办“一带一路”科普国际交流活动,推动科普资源和服务向国际延伸。此外,还推动建设东西部科普工作帮扶机制,促进科普资源的均衡分布。

  在答复函的最后,科技部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科普法》通过并施行,修订工作由科技部、中国科协共同研究起草。此次修订充分聚焦新时代科普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通过法治凝聚科普力量。此举同样也是以实际行动,回复众多关心国家科普事业发展的海内外同胞的庄严答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