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业工人升级转型

  文/本刊记者 邱惠颖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建设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型劳动者队伍”。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西安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董宏涛在深入思考后所作的表述。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董宏涛提出了《关于出台高校或高职院校建立劳模工匠班相关制度的建议》。建议鼓励支持更多高校开设劳模和工匠人才学历提升班,并进一步上升为制度,使学习提升政策能惠及更多产业工人。

  “中国式现代化真的需要知识型、技术型的新时代产业工人。”董宏涛表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不但要在业务上精益求精,还要夯实理论基础,这样才能不断开拓创新,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全国总工会对此答复,将整合全国工会系统内外教育资源,为全国劳模工匠、产业工人群体提供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技能学习和创新创造机会。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就促进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提出一系列举措。

  《意见》提出,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守正创新,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据了解,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7年来,“产改”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

  在这一进程中,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比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特别是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对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稳定带来新挑战。

  《意见》的出台,就是要以更有力的改革举措、更强大的政策合力破解难题,进一步增强产业工人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激发产业工人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

  《意见》为进一步深化“产改”指明了方向,激励广大产业工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顽强的奋斗、更加智慧的创新,全身心投入伟大事业,以技能成就梦想,以匠心铸就未来。

  “有了知识,咱工人才更有力量。”国家对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让董宏涛备受鼓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