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数字化发展研究

  • 来源:中国医院
  • 关键字:内部审计,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5-04-12 11:31

  陈微云① 洪 巍② 蔡海鸣③ 方 虹④ 张 纳⑤

  【摘 要】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基于对浙江省公立医院的调研,了解医院内部审计数字化开展情况,并分析医院在推进审计数字化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及原因。在内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聚焦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工程结算、合规和风险等主要内部审计业务需求,探索审计作业流程、审计资源管理、审计数据中心和风险预警等的数字化审计,破解审计基础工作数字化薄弱和工作效率不高的困境,扩宽审计业务覆盖面,创新审计模式,实现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转型升级,提升医院内部审计整体“智治”水平,提高审计监督效能,服务医院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公立医院 医院审计 内部审计 数字化赋能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660/j.issn.1671-0592.2025.4.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此期间,公立医院规范、健康、可持续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医院规范、健康发展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然而,医疗体系改革进入了纵深发展的新阶段,审计对象数字化改变,以及审计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业态,使审计数字化成为摆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研究对浙江省公立医院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医院在推进审计数字化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及原因,提出相应的解题思路和对策。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医院内部审计数字化工作开展以医院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和经费支撑为保障。课题前期调研发现,设置了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和收入较好的医院对审计数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更高。根据《浙江省卫生健康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关于设置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和配备专职审计人员的规定,为确保可借鉴性,在研究对象选择上,选择二级以上、年收入及资产总额均达到3 000万元以上、设置了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且已开展审计业务的医院。结合浙江省和各市卫生健康委2022年度医院预算公布情况,选择在本级中收入靠前的省级、市级医院(剔除了未开展审计业务的医院)。由此,本研究选择来自杭州、宁波、温州等浙江省内10个市符合上述条件的40所公立医院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 2 . 1 文献研究法。以“ 审计数字化” “ 智慧审计” 等为主题词, 在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筛选自2 0 2 1年6月《“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1 ]发布以来发表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数字化相关文献,收集医院内部审计数字化开展情况。在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检索2021年以来国家和省级关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数字化的政策文件[2-5],掌握其中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数字化的具体要求。

  1.2.2 专家访谈法。邀请浙江省内以往年度被评选为省级内部审计先进集体的公立医院审计部门负责人和浙江省内部审计实务专家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医院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内部审计现状、医院内部审计数字化实际需求,以及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难点、原因和解决对策等。

  1.2.3 问卷调查法。围绕数字化审计设计问卷,包括审计体制机制、审计部门设置及人员专业配备、审计数字化规划、审计业务开展、利用数字化能力等内容[6]。定向选取4所公立医院进行预调查,听取医院审计负责人反馈后完善问卷。2022年8月~2023年2月,向每所样本医院发放1份电子问卷,由负责审计的人员据实填写。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100%;进行逻辑核验,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样本,最终纳入有效问卷39份,问卷有效率97.5%。

  2 浙江省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开展现状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9所医院中,省级及以上医院14所、市级医院25所。医院规模方面,年收入3 000万~1亿元的医院2所;1亿~30亿元的医院30所;30亿元以上7所。医院类型方面,综合医院27所,专科医院12所;医院级别方面,三级医院38所、二级医院1所。

  2.2 审计体制机制情况

  2.2.1 审计领导模式。39所医院中,2所医院为党委书记领导内部审计模式,13所为院长领导模式,10所为双重领导模式(党委书记职能领导+院长或纪委书记行政领导),13所为纪委领导模式,1所为财务总监/总会计师领导模式。此外,39所医院均未建立审计委员会。2 . 2 . 2 审计部门设置及人员专业配备情况。2 6 所( 6 6 . 6 7 % ) 医院设置了独立的审计部门; 1 3 所(33.33%)医院未独立设置审计部门,均与纪委审计合署办公。在人员配备上,24所医院的审计部门人员为1~2人,14所医院为3~5人,仅1所医院超过5人。在专业结构上,审计人员主要集中在会计、审计、工程等专业,仅1所医院有1名法律专业人员;39所医院均无计算机专业人员。

  2.3 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审计工作情况

  2.3.1 审计项目作业流程。在审计规划、计划、任务下达,项目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作业阶段,外购软件的有1所医院,除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作业流程在系统上操作外,其余项目仍手工操作;1所医院自行开发审计辅助工具的医院,在各类审计项目中利用辅助工具分析审计数据,其余的作业流程使用Office或WPS完成;37所(94.87%)医院依据审计经验,使用Office或WPS等软件完成筛选、分析数据和编辑等工作。

  2.3.2 审计数据获取途径。20所医院在履行日常审计监督职责时,可获取运营管理系统(包括财务、物流、人力、MIS等)的各类备份电子数据;18所医院在开展具体审计项目时持审计通知书可获取对应项目的备份电子数据。但上述38所医院均无法从医院各业务系统中直接取得数据。此外,1所医院表示难以获得备份电子数据,仅能获取纸质资料。

  2.3.3 审计整改跟踪。39所(100%)医院使用人工方法,通过书面发送审计报告或下达整改意见书等形式告知被审计单位。人为设置到期时间,到期前采取电话或短信的方式提醒。

  2.3.4 审计项目档案管理。1所医院外购软件,除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档案在系统上留痕并能自动生成项目档案外,其余项目均手工整理审计档案。38所(97.43%)医院由负责审计项目的经办人手工整理审计档案;其中,3所医院将审计项目档案送至医院档案室保存,33所医院的审计项目档案保存在部门内部,2所医院未专门整理项目审计档案。

  2.3.5 审计成果应用。(1)年度统计审计工作成效。统计开展审计项目数量和审计带来节约资金、挽回损失、完善制度、优化流程等审计成效等。外购软件的1所医院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系统中自动统计数据外,其余项目数据须手工统计;其余38所医院分别查找单个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审计整改报告内容,利用Office或WPS等逐项统计完成。(2)审计成果利用效率。法规库整理上,39所医院尚未开展法规库统一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由经办人开展项目过程中各自查找、搜集和掌握。在以往年度审计发现问题库整理方面,39所医院未单独开展整理工作,在审计发现问题定性依据上未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2.4 审计数字化工作规划和经费投入程度

  调研发现,4所医院对审计数字化进行了中长期规划,其中3所医院经费预算在10万元以下,1所医院经费预算10万~50万元;上述4所医院中的2所购买了审计辅助软件。其余35所医院均未规划审计数字化工作。

  2.5 开展审计业务情况

  医院开展审计业务涵盖财务收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零星修缮项目结算、科研、采购等专项审计[7]。开展合规性审计的医院37所、内部控制评估32所、工程审计32所、经济责任审计25所。在审计业务覆盖方面,问卷中罗列的12项审计项目类型中,3所(7.69%)医院审计覆盖了全部业务,2 7所(6 9 . 2 3%)医院审计覆盖了5~9项业务,9所(23.08%)医院仅覆盖了4项及以下业务。审计业务开展方式上,6所(15.38%)医院全部进驻现场开展审计,33所(84.62%)医院以现场审计为主、少量非现场审计为辅的方式开展。

  3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数字化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基于39所医院内部审计数字化现状,参考专家访谈结果,分析医院审计推进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原因。

  3.1 审计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部分医院在审计体制机制上未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在审计领导方式上未完全落实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与《浙江省卫生健康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相关要求不符。部分医院审计工作的政治站位不高,未充分认识审计工作对医院的重要性;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被弱化、被边缘化的现象,审计工作地位不高,难以发挥相应审计作用。

  3.2 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审计工作能力不足

  (1)利用数字化手段的能力普遍较弱。当前,医院审计项目作业流程基本手工完成,效率不高。不同经办人员负责各自项目,由于业务能力、职业经验差异,审计标准不一、审计水平参差不齐,审计质量难以把控。部分提供纸质审计资料的医院,在处理基础数据上占据了大量时间,导致在项目其他环节处理上精力不够。(2)在获取审计数据途径上受到限制。医院运营管理、财务、物流、人力等各自有系统且基本实现数字化,但未实现与审计业务互联互通。这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内部审计地位不高,被审计部门不愿向其开放本部门系统的数据查询权限;二是即使愿意开放权限,在不借助审计软件的情况下,没有能力打通数据壁垒,完成数据读取和转换使用。面对医院各类业务数字化进程中海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繁杂数据,在抓取、分析、筛选数据过程中利用信息工具能力不强,难以规避审计业务对象数字化转变带来的审计风险。(3)人工审计整改跟踪效率不佳。审计整改耗时耗力,催收过程记录无法留痕,分阶段整改和持续整改问题的后续追踪跟进成为难点。当前,审计项目档案管理能力较弱。日常工作中,部分医院的不同审计项目由不同审计人员负责,项目档案资料由各自工作人员保管,因为岗位变动导致项目审计资料遗失的情况并不鲜见。此外,大型审计项目涉及多个审计人员,资料往往零散保存,移交医院档案室的审计档案需要花费额外精力整理。(4)审计工作成效统计费力。审计部门有不同口径和时段的审计统计需求,审计部门为获取统计数据,需让各具体经办人在审计报告和整改结果中逐一查找摘录,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由此,导致审计成果利用效率不佳。部分医院未开展政策法规库和以往年度审计发现问题定性库整理工作,未能将上述审计成果固定,形成知识体系。在项目实践中,个人积累工作经历和审计阅历,未形成传递、借鉴、分享的“传帮带”模式,可能由于人员变动导致审计成果流失,资源无法共享。

  3.3 审计数字化未有效规划

  当前,医院更注重数字化在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上带来的价值,部分医院不愿意在审计数字化方面投入经费,未将其列入医院中长期规划。部分医院虽制订了规划,但经费投入过少,与软件市场购买力难匹配。个别自行研发审计系统的医院,未纳入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中,审计数字化举步维艰。

  3.4 支撑审计数字化力量不足

  医院内部审计基于现有力量和能力,主要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工程价款结算、内部控制评价等业务。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网络业务量增加和业务模式改变,内部审计面临更多挑战。只有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审计工作,才能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拓宽审计业务的广度和审计内容的深度,进而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但受审计专业技术岗限制,内部审计队伍中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缺乏,审计数字化推进得不到技术支撑。联合院内信息部门自主研发审计系统的医院,信息化团队对审计的需求和审计业务了解不深,双方融合度不够,项目推进阻力较大。

  4 数字化审计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4.1 健全医院内部审计体制和机制

  医院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党领导审计工作的机制,落实相关政策文件中关于医院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审计工作的要求。对达到一定规模和标准的医院,确保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规定的专职审计人员和工作经费保障。从源头上提高审计地位,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基于此,才能深入探究数字化审计赋能,以新“审计作为”适应“审计地位”,发挥其“离得近、看得清”的独特监督作用。

  4.2 做好审计数字化中长期规划

  做好审计数字化中长期规划是推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数字化改革的核心。从顶层设计出发,将审计数字化列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为推进审计数字化提供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同时,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将从大处着眼的顶层战略规划通过逐项突破的方式,在中长期规划中分阶段、按年度安排预算经费,逐项实施落地。

  4.3 创新审计方法,优化审计管理

  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方式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医院审计可通过外部购买软件或联合信息部门开发等形式,以优化流程、提质增效为目标,聚焦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工程价款结算、内部控制合规等审计业务需求[ 8 ],定制集审计作业流程、审计资源管理、审计数据中心、风险预警等于一体的数字化审计平台[9],打通与医院OA或其他协同办公系统的链接,将审计系统融入医院信息系统。

  (1)审计作业流程数字化。开发审计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块,实现审计资源、审计计划、审计作业、审计整改、审计成果、审计档案的全面管理。首先,固化审计流程,实现统一管理,按照不同审计项目类型建立适宜的审计业务流程。在具体审计项目的操作流程上,设置统一标准管理审计流程各环节。在同一种审计项目类型中启用标准的审计工作底稿、取证单、征求意见稿和报告等,提高规范化水平。被审计单位通过医院OA系统接口登录,按照审前资料清单要求上报资料。实现单个审计项目的数据和信息及处理过程记录留痕,系统自动生成项目档案,通过接口链接,直接向档案室推送项目档案。系统内自动提取需要整改的问题,以问题清单的方式发送给被审计对象,实现整改问题即时查询、整改材料在线报送、整改进度实时跟踪,形成整改闭环,提升整改效能,实现“人控”到“机控”的转变。其次,简化统计工作,人工转为自动。关联审计项目作业流程中各模块的数据,设置公式自动抓取数据完成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各方所需的审计数据信息。最后,巩固审计成果,实现共享共用。将审计人力资源、被审计对象、适用法规库、以前年度审计发现问题清单等内容纳入审计资源库统一管理,通过对接人事管理系统,可实时获取被审计对象、审计人力资源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审计工作。将收集的政策法规和以往发现问题清单上传资源库后,外部接入审计署、财政部等网址,关联医院内OA制度发文模块,自动更新法规库。系统自动提取问题清单,支持动态更新,为问题定性提供支撑,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积累。

  (2)打造审计数据中心,实现业务和审计相融合。打破审计数据采集壁垒,改变获取审计数据途径受限的现状。医院各业务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配合审计查询数据工作。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数据融合:一是在各业务部门的系统中为审计预留数据接口或开通数据访问权限,审计履职时可查询;二是建立审计资料数据库,用于归集由相关部门如财务、采购、人事、科研等定期报送的数据备份资料;三是将审计部门纳入医院建立的大数据共享平台,共享各业务部门的数据[10]。在数据和数字化技术支撑下,扩展审计业务范围的覆盖面和创新审计业务开展模式。采用远程审计等非现场审计、持续审计、实时监控等方式,实现审计工作从之前的“经验依赖”向“数据依据”转化、单一审计模式向多元化审计模式转变。

  (3)建立风险预警模块,以风险为导向,实现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转变。在医疗合规审计方面,通过梳理各业务版块风险问题,结合审计经验,将医疗合理检查、用药、治疗、规范收费的规则设置在系统内。创建门诊、住院临床工作量、用药和收费数据与社保规则比对模型[11],定期抓取系统数据,聚焦过度医疗、重复检查、不合理用药、分解住院等问题,发出预警提示,提醒审计人员进一步核实,以事前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要求整改。通过对医疗数据全覆盖的实时内部审计监督,从事后被查,转为提前防范,护航医院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EB/OL].(2021-06-28)[2024-07-23].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28/content_5621230.htm.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06-04)[2024-07-23].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04/content_5615473.htm.

  [3] 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审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EB/OL].(2021-03-16)[2024-07-23].https://www.zj.gov.cn/art/2021/3/16/art_1664724_59086626.html.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2022-03-14)[2024-07-23].http://www.nhc.gov.cn/caiwusi/s3588 /202203/e09d2006c43d42c19e63d4b0a61d1f86.shtml.

  [5]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卫生健康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通知[EB/OL].(2021-08-16)[2024-07-23].https://wsjkw.zj.gov.cn/art/2021/8/16/art_1229560650_2320456.html.

  [6] 朱真伟,王丽.内部审计转型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J].财务与审计,2022(12):84-86.

  [7] 余平,祝芳芳,崔玭玫,等.大数据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财务管理研究,2021(10):60-66.

  [8] 祝芳芳,余平,严光.公立医院大数据审计实施路径的设计与研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1(11):60-64.

  [9] 吴雪婷,郁小华,齐广媛,等.高校内部审计智管平台架构及运用[J].教育财会研究,2023,34(4):92-95.

  [ 1 0 ] 王娟, 龙翔凌. 公立医院大数据审计平台初探[ J ] . 会计之友,2022(15):133-138.

  [11] 张庆龙.新时期内部审计创新之路:从数据审计到智能审计[J].财会月刊,2021(22):78-83.

  通信作者

  洪 巍:南通市口腔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口腔医院)高级会计师E-mail:349047458@qq.com

  [收稿日期 2024- 08-08](责任编辑 鲍文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