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娜塔莎
- 来源:电视指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我的娜塔莎,高满堂,伊莉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2-10 15:24
导演:郭靖宇
编剧:高满堂
主要演员:朱亚文饰庞天德、伊莉莎饰娜塔莎、岳跃饰纪子、安德烈拉泽夫饰瓦滋罗夫、马恩然饰庞善祖
播出平台:安徽卫视、河南卫视、江西卫视、山东卫视
伴随着2012新年钟声的敲响,由高满堂编剧、郭靖宇执导的年代大戏《我的娜塔莎》,作为唯一一部同时被四家卫视圈定为开年大戏的电视剧,已于元旦正式登陆荧屏与观众见面。
《我的娜塔莎》,讲述上个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横跨中、苏、日三国的爱情史诗,用50年的跨度讲述男主人公庞天德和女主人公娜塔莎分分合合间爱的真谛和人生传奇,是中国荧屏上第一部全景式展现半个世纪跨国爱恋和历史风云变幻的鸿篇巨制。同时被四家卫视相中,《我的娜塔莎》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金牌编剧 播撒爱情
《我的娜塔莎》是高满堂编剧2012年的潜心之作, 被誉为《闯关东》加《铁梨花》的强势延续, 主打爱情史诗。将一段跨度达半个世纪的跨国爱情,以主人公娜塔莎和庞天德的传奇人生演绎呈现。两人的一生都在相聚——失散——重逢——再失散中纠结,但爱的信念让他们用最平凡的方式守望着对方,终生不渝。这种守望越是平凡而持久,就越有最打动人的力量。高满堂执笔《我的娜塔莎》的初衷是为了让年轻人再次相信爱情。在采访中,高满堂坦言,“很多年轻人认为婚姻特别简单,现代婚姻的脆弱就像气球有一个小小的裂痕就会泄气,对此我很忧虑。我想把父母的已经成为过去时的爱情说给现代年轻人听,给他们一个参考,重温一下父辈对爱情的态度,对爱的坚持”。
作为一部跨度达5 0年之久的年代大戏,除却爱情这条主要线索,《我的娜塔莎》包含了多元素的收视看点,谍战、刺杀、动作、商海沉浮等一系列近年来的热门题材都将在该剧中一一展现。娜塔莎与庞天德相识于抗日战争。庞天德是一名抗联战士,在其所在部队遭受日军围剿后转入苏联境内并开始接受苏军的特工情报训练, 而娜塔莎正是执教庞天德等人的教官。两人从相识到相知,萌生了真挚的爱情。随后,二人返回中国与地下党接头展开抗日行动,就在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娜塔莎不得不因为苏联方面的组织要求只身返回。新中国成立后,庞天德成为了机车制造厂的一名工人,娜塔莎作为苏联专家到中国提供技术援助,两个人终于再次牵手。然而正当他们准备结婚登记时,娜塔莎接到全体苏联技术人员撤离中国的强制命令。回国后娜塔莎写信告诉庞天德自己在绥芬河边境的小镇住下,因为那里是离庞天德最近的地方。庞天德经多方辗转来到中苏边境的绥芬河边,见到了魂牵梦萦的娜塔莎,但却因为户口问题必须返回原籍,加上中苏两国关系开始紧张, 两人从此断了联系。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庞天德做起了边境贸易,旨在寻找娜塔莎。已经年过花甲的两个人最终在边境线再次相遇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外援加盟 担纲女主
《我的娜塔莎》作为中国首部国产剧启用外籍女一号的先河之作,既大胆也创新。高满堂告诉记者,内地荧屏从来没有一个外国人撑起40集的戏。当记者见到这位娜塔莎的扮演者,乌克兰籍女演员伊莉莎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纯真,不同于传统金发碧眼美女的火辣和激情,更多的是温文的微笑和清澈的眼眸。伊莉莎直言非常喜欢娜塔莎这个角色,“喜欢娜塔莎的整个过程,从年轻到年老的时候都很喜欢”。娜塔莎有很多侧面,是一个立体的人物,有可爱的一面、坚强的一面,也有柔弱的一面。面对敌人她聪明勇敢,作为军人她坚强干练,作为庞天德的娜塔莎,她又变得如此的简单,是如水一般的女子。
在得到确认出演女一号的消息之后, 伊莉莎可谓心情复杂, 荣幸、兴奋、胆怯,不自信。
伊莉莎更加担心自己因为没有深厚的阅历积淀,演不好娜塔莎这个角色。中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没有多年的真实生活经历很难把握。因此,她提前来到中国体验生活,除了阅读历史资料之外他还亲自走访了一些二战老人,听他们讲战争年代的故事,向他们询问那一代人对爱情的理解,来帮助自己进入大的时代背景,在整个大的环境中去体会娜塔莎,去体会这段感情。
高满堂和郭靖宇都认为伊莉莎所扮演的女一号是完成这部戏的最大压力,因为他们不确定观众是否能接受这样一个外籍女主演,开拍之后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不通,剧组紧急调用了11个翻译在3个月的时间里把六七十万字的剧本全部翻译成俄文,伊莉莎看到俄文剧本简直如鱼得水,很快投入到表演创作中。在看到了最终成片的效果后,高满堂竖起了大拇指,称伊莉莎完完全全地展现出了他心中的娜塔莎。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越来越多人的感情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爱情已经失去了原始的纯真和美丽。《我的娜塔莎》告诉观众:爱可以共担风雨,爱可以笑看风云。两位主人公的婚礼迟到50年,但他们因为心存爱情,坚守了50年,让这50年的坚守带给每一个观众温暖的感动。
朱亚文 老年妆的遗憾
从《闯关东》后,朱亚文与编剧高满堂此次已是第二次合作。在《我的娜塔莎》中朱亚文出演男一号庞天德,演绎一场跨越50年的跨国生死恋,从20多岁演到70多岁,不仅是对表演技巧的考验,更是对人生经历的揣摩和诠释。
电视指南:第一次饰演跨度长达50年的爱情故事,自我感觉怎么样?
朱亚文:我比较不满意最后老年妆的部分,因为我觉得一个20多岁的人去演一个六七十岁的人,还有太多太多的欠缺,这不是光靠揣摩就可以去演绎的,也没有办法去参照或借鉴。
电视指南:演起来会不会有压力?
朱亚文:创作上的压力不是特别大,但演完之后老百姓能不能相信和接受这个戏?(你是觉得没有自信吗?)不是,因为我没有见过身边有这样长达50年的爱情,目前我身边的,我父母这一代,他们那种爱情,热恋的情绪,罗密欧与朱莉叶也没爱得这样,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没这样爱过,他们是在热恋期被拆散的,所以那种感情就觉得荡气回肠。
电视指南:是觉得这种爱情太纯粹了不太真实?
朱亚文:对,我相信它有,但是我觉得需要有一个人去专门梳理这个东西。
电视指南:高满堂说写这部剧“就是要让年轻人相信爱情”,你演完以后有什么样的体会?
朱亚文:我一直就相信爱情,没有这部戏我依然相信爱情,也可能这跟我的观点比较贴合吧,因为我本身不太主张裸婚,所谓的纯精神恋爱,我认为如果要谈婚论嫁,要组建家庭,一定要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电视指南:那你饰演的庞天德是什么样的?
朱亚文:庞天德很细腻,他比较符合一个男孩的正常情感对待,男孩对爱情的一些理智,在这个戏里面他的情感起伏比较大。
电视指南:印象较深的是哪场戏?
朱亚文:有一场我跟我父亲的戏,他从头到尾都是对我和娜塔莎百般地阻挠,哪怕他体弱多病,身陷残疾,依然坚定,所以说他的阻挠使我无法兑现我和娜塔莎之间的承诺。在父亲摔伤的几年前,我原本答应娜塔莎在某一天我们要去相见,但就在那一天父亲受伤了,因这伤痛,我服侍了我父亲很多年,这个男人已经把服侍父亲作为了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对爱情这个东西可能有点儿麻木了。但突然有一天,寒冬腊月的早晨,我扶着父亲在很败落的院子里散步,父亲突然说了一句:“你去吧,你去找她吧。” 突然一下子,人的情感决堤了,在那一瞬间,扶着父亲的一条断腿,一个已经40多岁的男人,哭得像个孩子,什么都不管不顾的那种哭,很舒畅,就像最后找回了这个孩子最最宝贵的礼物。
伊莉莎 有历史的浪漫
作为中国电视剧史上首位担纲女一号的外籍女演员,伊莉莎凭借出众的形象气质和扎实的表演功底在《我的娜塔莎》中诠释了高满堂笔下又一传奇、令人惊艳的人物形象——娜塔莎。
电视指南:据说导演在挑俄罗斯女演员时挑选了6个人,最后选定由你来演。你是怎么让导演选上你的?
伊莉莎:我没有什么秘诀,我只知道我要表演这个角色,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和感觉是什么样,但我不知道他们是在6个人中挑选了我。
电视指南:对于中国人的媳妇有怎样的认识?觉得难吗?
伊莉莎:我觉得中国媳妇对我来说是最难的位置,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诠释中国媳妇的定位,导演教我很多东西,教我很多动作,还教我包饺子,教我怎么跟中国的父母说话。
电视指南:整部戏演绎起来你觉得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
伊莉莎:有一场当时在俄罗斯拍的戏我觉得是最难的,大概是在28集以后,那时娜塔莎为了追庞天德,在河里划着船。河的这边是俄罗斯,那边是中国,娜塔莎要一直划船(边说边做着划船的动作),庞天德在哪,她就往哪划。因为俄罗斯的船和中国船不一样,划船的动作特别难。船里面座椅位置很高,所以划船的姿势一直很不到位,也很吃力,东北很冷,我在俄罗期可以穿毛衣,但拍戏我要穿很薄的服装,有的时候从早上4点开始拍,我觉得这样表演特别难,冻得张不了嘴。
电视指南:对于你饰演的娜塔莎这个角色是怎么理解的?
伊莉莎:娜塔莎是一个简单的俄罗斯女孩,她没有妈妈,爸爸是一个很喜欢喝酒的人,那时正是二战时期,所以这些会影响到她,她是一个内心脆弱外表坚强的人。我自己的爸爸一直跟我说,“伊莉莎,孩子,记得,你的家是你的要塞”。但剧中的娜塔莎已经没有了这个要塞,在她见庞天德的时候,庞天德给了她一个很大的希望。
电视指南:你如何理解这部戏中所诠释的浪漫?你相信爱情吗?
伊莉莎:娜塔莎的故事是浪漫戏,但跟其他的浪漫戏又不太一样。区别在于,这个长达50年的爱情还有别的意义,她和他不能结婚,不能在一起,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紧密相关,这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有历史有浪漫。我一直相信爱情,拍完更相信了。我觉得这部戏会给年轻人一个全新的认识。
文/赵丹 图/大连天歌传媒 设计/薛丹
……
编剧:高满堂
主要演员:朱亚文饰庞天德、伊莉莎饰娜塔莎、岳跃饰纪子、安德烈拉泽夫饰瓦滋罗夫、马恩然饰庞善祖
播出平台:安徽卫视、河南卫视、江西卫视、山东卫视
伴随着2012新年钟声的敲响,由高满堂编剧、郭靖宇执导的年代大戏《我的娜塔莎》,作为唯一一部同时被四家卫视圈定为开年大戏的电视剧,已于元旦正式登陆荧屏与观众见面。
《我的娜塔莎》,讲述上个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横跨中、苏、日三国的爱情史诗,用50年的跨度讲述男主人公庞天德和女主人公娜塔莎分分合合间爱的真谛和人生传奇,是中国荧屏上第一部全景式展现半个世纪跨国爱恋和历史风云变幻的鸿篇巨制。同时被四家卫视相中,《我的娜塔莎》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金牌编剧 播撒爱情
《我的娜塔莎》是高满堂编剧2012年的潜心之作, 被誉为《闯关东》加《铁梨花》的强势延续, 主打爱情史诗。将一段跨度达半个世纪的跨国爱情,以主人公娜塔莎和庞天德的传奇人生演绎呈现。两人的一生都在相聚——失散——重逢——再失散中纠结,但爱的信念让他们用最平凡的方式守望着对方,终生不渝。这种守望越是平凡而持久,就越有最打动人的力量。高满堂执笔《我的娜塔莎》的初衷是为了让年轻人再次相信爱情。在采访中,高满堂坦言,“很多年轻人认为婚姻特别简单,现代婚姻的脆弱就像气球有一个小小的裂痕就会泄气,对此我很忧虑。我想把父母的已经成为过去时的爱情说给现代年轻人听,给他们一个参考,重温一下父辈对爱情的态度,对爱的坚持”。
作为一部跨度达5 0年之久的年代大戏,除却爱情这条主要线索,《我的娜塔莎》包含了多元素的收视看点,谍战、刺杀、动作、商海沉浮等一系列近年来的热门题材都将在该剧中一一展现。娜塔莎与庞天德相识于抗日战争。庞天德是一名抗联战士,在其所在部队遭受日军围剿后转入苏联境内并开始接受苏军的特工情报训练, 而娜塔莎正是执教庞天德等人的教官。两人从相识到相知,萌生了真挚的爱情。随后,二人返回中国与地下党接头展开抗日行动,就在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娜塔莎不得不因为苏联方面的组织要求只身返回。新中国成立后,庞天德成为了机车制造厂的一名工人,娜塔莎作为苏联专家到中国提供技术援助,两个人终于再次牵手。然而正当他们准备结婚登记时,娜塔莎接到全体苏联技术人员撤离中国的强制命令。回国后娜塔莎写信告诉庞天德自己在绥芬河边境的小镇住下,因为那里是离庞天德最近的地方。庞天德经多方辗转来到中苏边境的绥芬河边,见到了魂牵梦萦的娜塔莎,但却因为户口问题必须返回原籍,加上中苏两国关系开始紧张, 两人从此断了联系。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庞天德做起了边境贸易,旨在寻找娜塔莎。已经年过花甲的两个人最终在边境线再次相遇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外援加盟 担纲女主
《我的娜塔莎》作为中国首部国产剧启用外籍女一号的先河之作,既大胆也创新。高满堂告诉记者,内地荧屏从来没有一个外国人撑起40集的戏。当记者见到这位娜塔莎的扮演者,乌克兰籍女演员伊莉莎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纯真,不同于传统金发碧眼美女的火辣和激情,更多的是温文的微笑和清澈的眼眸。伊莉莎直言非常喜欢娜塔莎这个角色,“喜欢娜塔莎的整个过程,从年轻到年老的时候都很喜欢”。娜塔莎有很多侧面,是一个立体的人物,有可爱的一面、坚强的一面,也有柔弱的一面。面对敌人她聪明勇敢,作为军人她坚强干练,作为庞天德的娜塔莎,她又变得如此的简单,是如水一般的女子。
在得到确认出演女一号的消息之后, 伊莉莎可谓心情复杂, 荣幸、兴奋、胆怯,不自信。
伊莉莎更加担心自己因为没有深厚的阅历积淀,演不好娜塔莎这个角色。中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没有多年的真实生活经历很难把握。因此,她提前来到中国体验生活,除了阅读历史资料之外他还亲自走访了一些二战老人,听他们讲战争年代的故事,向他们询问那一代人对爱情的理解,来帮助自己进入大的时代背景,在整个大的环境中去体会娜塔莎,去体会这段感情。
高满堂和郭靖宇都认为伊莉莎所扮演的女一号是完成这部戏的最大压力,因为他们不确定观众是否能接受这样一个外籍女主演,开拍之后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不通,剧组紧急调用了11个翻译在3个月的时间里把六七十万字的剧本全部翻译成俄文,伊莉莎看到俄文剧本简直如鱼得水,很快投入到表演创作中。在看到了最终成片的效果后,高满堂竖起了大拇指,称伊莉莎完完全全地展现出了他心中的娜塔莎。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越来越多人的感情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爱情已经失去了原始的纯真和美丽。《我的娜塔莎》告诉观众:爱可以共担风雨,爱可以笑看风云。两位主人公的婚礼迟到50年,但他们因为心存爱情,坚守了50年,让这50年的坚守带给每一个观众温暖的感动。
朱亚文 老年妆的遗憾
从《闯关东》后,朱亚文与编剧高满堂此次已是第二次合作。在《我的娜塔莎》中朱亚文出演男一号庞天德,演绎一场跨越50年的跨国生死恋,从20多岁演到70多岁,不仅是对表演技巧的考验,更是对人生经历的揣摩和诠释。
电视指南:第一次饰演跨度长达50年的爱情故事,自我感觉怎么样?
朱亚文:我比较不满意最后老年妆的部分,因为我觉得一个20多岁的人去演一个六七十岁的人,还有太多太多的欠缺,这不是光靠揣摩就可以去演绎的,也没有办法去参照或借鉴。
电视指南:演起来会不会有压力?
朱亚文:创作上的压力不是特别大,但演完之后老百姓能不能相信和接受这个戏?(你是觉得没有自信吗?)不是,因为我没有见过身边有这样长达50年的爱情,目前我身边的,我父母这一代,他们那种爱情,热恋的情绪,罗密欧与朱莉叶也没爱得这样,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没这样爱过,他们是在热恋期被拆散的,所以那种感情就觉得荡气回肠。
电视指南:是觉得这种爱情太纯粹了不太真实?
朱亚文:对,我相信它有,但是我觉得需要有一个人去专门梳理这个东西。
电视指南:高满堂说写这部剧“就是要让年轻人相信爱情”,你演完以后有什么样的体会?
朱亚文:我一直就相信爱情,没有这部戏我依然相信爱情,也可能这跟我的观点比较贴合吧,因为我本身不太主张裸婚,所谓的纯精神恋爱,我认为如果要谈婚论嫁,要组建家庭,一定要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电视指南:那你饰演的庞天德是什么样的?
朱亚文:庞天德很细腻,他比较符合一个男孩的正常情感对待,男孩对爱情的一些理智,在这个戏里面他的情感起伏比较大。
电视指南:印象较深的是哪场戏?
朱亚文:有一场我跟我父亲的戏,他从头到尾都是对我和娜塔莎百般地阻挠,哪怕他体弱多病,身陷残疾,依然坚定,所以说他的阻挠使我无法兑现我和娜塔莎之间的承诺。在父亲摔伤的几年前,我原本答应娜塔莎在某一天我们要去相见,但就在那一天父亲受伤了,因这伤痛,我服侍了我父亲很多年,这个男人已经把服侍父亲作为了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对爱情这个东西可能有点儿麻木了。但突然有一天,寒冬腊月的早晨,我扶着父亲在很败落的院子里散步,父亲突然说了一句:“你去吧,你去找她吧。” 突然一下子,人的情感决堤了,在那一瞬间,扶着父亲的一条断腿,一个已经40多岁的男人,哭得像个孩子,什么都不管不顾的那种哭,很舒畅,就像最后找回了这个孩子最最宝贵的礼物。
伊莉莎 有历史的浪漫
作为中国电视剧史上首位担纲女一号的外籍女演员,伊莉莎凭借出众的形象气质和扎实的表演功底在《我的娜塔莎》中诠释了高满堂笔下又一传奇、令人惊艳的人物形象——娜塔莎。
电视指南:据说导演在挑俄罗斯女演员时挑选了6个人,最后选定由你来演。你是怎么让导演选上你的?
伊莉莎:我没有什么秘诀,我只知道我要表演这个角色,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和感觉是什么样,但我不知道他们是在6个人中挑选了我。
电视指南:对于中国人的媳妇有怎样的认识?觉得难吗?
伊莉莎:我觉得中国媳妇对我来说是最难的位置,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诠释中国媳妇的定位,导演教我很多东西,教我很多动作,还教我包饺子,教我怎么跟中国的父母说话。
电视指南:整部戏演绎起来你觉得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
伊莉莎:有一场当时在俄罗斯拍的戏我觉得是最难的,大概是在28集以后,那时娜塔莎为了追庞天德,在河里划着船。河的这边是俄罗斯,那边是中国,娜塔莎要一直划船(边说边做着划船的动作),庞天德在哪,她就往哪划。因为俄罗斯的船和中国船不一样,划船的动作特别难。船里面座椅位置很高,所以划船的姿势一直很不到位,也很吃力,东北很冷,我在俄罗期可以穿毛衣,但拍戏我要穿很薄的服装,有的时候从早上4点开始拍,我觉得这样表演特别难,冻得张不了嘴。
电视指南:对于你饰演的娜塔莎这个角色是怎么理解的?
伊莉莎:娜塔莎是一个简单的俄罗斯女孩,她没有妈妈,爸爸是一个很喜欢喝酒的人,那时正是二战时期,所以这些会影响到她,她是一个内心脆弱外表坚强的人。我自己的爸爸一直跟我说,“伊莉莎,孩子,记得,你的家是你的要塞”。但剧中的娜塔莎已经没有了这个要塞,在她见庞天德的时候,庞天德给了她一个很大的希望。
电视指南:你如何理解这部戏中所诠释的浪漫?你相信爱情吗?
伊莉莎:娜塔莎的故事是浪漫戏,但跟其他的浪漫戏又不太一样。区别在于,这个长达50年的爱情还有别的意义,她和他不能结婚,不能在一起,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紧密相关,这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有历史有浪漫。我一直相信爱情,拍完更相信了。我觉得这部戏会给年轻人一个全新的认识。
文/赵丹 图/大连天歌传媒 设计/薛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