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在多空角力中震荡加剧,指数型杠杆基金亦成为交易型投资者博弈市场机会的首选工具。记者注意到,由于鹏华资源B已接近向下到点折算阀值,7月以来鹏华基金已经三次发布关于鹏华资源B不定期折算的风险提示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鹏华资源B游离于下折阀值之际,鹏华资源A的投资价值正在不断放大,投资者正在加码进场。Wind数据显示,7月15日至7月23日收盘,鹏华资源A、鹏华资源B的场内份额已增长4.56亿份至6.45亿份,仅23日的成交量就达1.41亿。
市场大幅波动的背景下怎样寻找投资机会?本周,走进《投资者报》“基金经理面对面”的有4位今年以来排名前十的基金经理,分别是景顺长城投资总监、景顺长城策略精选基金经理王鹏辉,浦银安盛权益投资部总监吴勇,长盛电子信息产业基金经理王克玉,东吴内需增长、东吴新产业基金经理刘元海。此外,华夏永福养老基金经理邓湘伟、景顺长城固定收益部投资总监汝平将共同探讨养老金与债市投资。
市场持续调整
《投资者报》:二季度以来市场波荡起伏,吴勇、王克玉、王鹏辉、刘元海管理的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目前均在同类前十,能否分享一下近期新观点?
吴勇:随着6月末资金紧张季节性因素的消除,加上市场大幅下挫导致一部分优质新兴产业成长股被错杀和估值逐步进入有吸引力区间,市场预计还会出现一定的修复性反弹,新兴产业将存在新的投资机遇。在资产配置上,我们将紧密跟踪经济转型背景下各行业景气度的变化,如新型传媒的崛起、电子与信息化浪潮、能源结构调整等带来的投资机遇,精选有核心竞争力、发展趋势向好的成长股作为核心投资标的。
王克玉:随着众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选择在A 股上市,国内投资者有了较好的投资机会。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电子信息行业既是转型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承担着为转型提供工具、改善效率的功能,必然会成为后期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领域。我们也要看到作为创新驱动的快速增长行业,也会有部分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创新负面影响甚至是毁灭性打击,需要用更加开放的思维来观察、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
王鹏辉:经历过往几年的反复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已形成共识,中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日益增加。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将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企业,符合经济转型方向的行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TMT行业,该行业在上网带宽和终端硬件水平快速提升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在通信设备、终端和元器件制造、内容和应用等环节的竞争力都在不断提升,这一发展趋势提供了众多投资标的。
刘元海:“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货币政策决定了清理影子银行收紧货币将成为一个长期趋势。从中长期看,“去杠杆、去产能”也将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产能过剩的行业将面临阵痛。对于三季度的A 股市场而言,关键是要研究中报,识别“真成长”和“伪成长”,只有真成长股票才有望在下半年行情中长盛不衰。三季度乃至更长时期,相对看好医药、信息技术、汽车和化工行业。
对国债期货颇感兴趣
《投资者报》:目前市场上有基金、银行储蓄、保险等多种养老理财方式,基金作为其中的重要品种如何显现出养老理财的独特优势?
邓湘伟:当前养老金基金正处于较好的投资时点:6月“钱荒”退潮,债券长、短端收益率轮番调整,短端收益率调整已相当充分,目前正在从长端向中端蔓延,近期债券价格还在下跌,收益率吸引力不断增加。在经济转型、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货币环境相对宽松,物价水平不会过高,债市整体环境偏乐观。
从股市投资看,养老以追求长期回报为目标,所以我们会聚焦行业趋势较好、有业绩支撑、估值相对合理的成长型公司。短期来看,创业板估值偏高,成长股投资存在风险;大小非解禁与IPO重启等潜在因素都会对现有估值造成压力。随着中报披露,业绩差的伪成长股将会纷纷暴露,在下半年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成长股估值或难以提高。
未来的投资策略方面,我们认为,A股市场结构分化特征日趋凸显,传统周期性行业难有系统性机会,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才是大势所趋,因此将长期看好成长股,如主题类的养老、医药类公司。
很多投资者都关心养老金投资的风险控制问题,在债券风控方面,我们有专门的信用研究团队,可完全独立对债券进行评级,还建立了债券信用评级动态调整机制,比一般评级机构更加严格。同时,在新股风控方面也有“独门秘诀”——每个行业都有至少三四个研究员,任何一家新股上市,都可以做到提前研究,以便基金经理及时把握新股动向和具体企业的基本面情况,从而在“打新”与二级市场投资中做出有效判断。
长期来看,我们在建仓期可能以“债券+新股”的模式进行投资。此外,我们对目前市场较为关注的国债期货也颇感兴趣。原因在于,国债期货可对冲利率风险,保护投资人利益。
《投资者报》:6月GDP增速下降至7.5%,外贸数据大幅下滑,此背景下债市是否仍有机可寻?
汝平:目前资金面的缓解将促使回购利率上升,杠杆交易的回报将有所下降,但基本面仍有利于债市,因此对于下半年的债市我们持中性偏乐观的判断。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中国债市的规模还不够大,只占到GDP的50%左右,而发达国家基本都达到了100%甚至更高。另外不少投资者已经具备了风险意识,未必要高风险高回报的,他们更需要一些稳定回报的产品。而且国家政策上也支持债市发展,发展空间很大。■
主持人 邓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