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扫地的机器人不是好机器人

  因为懒得走路,人们发明了汽车;因为懒得做饭,人们发明了烤箱;因为懒得动手,人们发明了电动牙刷。同样的,因为懒得打扫,人们发明了吸尘器。不过发明了这货后,人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咱还得拿着吸尘器打扫啊,一样很累,这种打开方式完全不对的发明有啥意义嘛。既然要懒就得懒出境界,说了不动手就一定不动手,扫地机器人就这样出世了!

  所谓扫地,就是在一个区域内重复打扫的动作。基于咱GEEK理性的判断,打扫本身应该难不倒机器,唯一值得研究的是,机器怎么覆盖需要打扫的这一片区域,而这也是判断一个机器人是不是好机器人的关键所在。

  咱们看见扫地机器人最常用的宣传语是“拥有独特算法,保证地板上每个点至少会被吸四次,扫得比一般的吸尘器干净多了”。听上去玄乎奇玄,说穿了一文不值,就像一只昆虫跑进房间一样,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了解这个房间。不过机器人没昆虫那么高级,它只有接触式传感器,沿着一定的运动轨迹模式,比如常见的像蚊香一样的外螺旋型轨迹,机器人一开始就是按这个形状转圈的。另外,当它碰到墙壁或者其他障碍物的时候,还会随机选择其他两种模式继续运行:一是稍微后退一点,改变些许角度,继续前进,这样的话就可以绕过像桌腿椅腿这样的小型障碍物;另一种模式就是沿着碰撞反弹回来的方向前进,这样就可以避免老是在墙边打转。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机器人没办法记住路线,它只能通过走过的最大直线距离来估算房间的大小。当然,这个估算是有很多数据作为支撑的。所以这类机器人扫地的覆盖率还是有保障的,只是综合效率没那么高,经常做重复工作,有的地方可能打扫了十几次,有的地方可能一次都没有打扫到。可恶的商家居然把这缺点活生生说成了优点—每个点平均至少打扫四次,高、高、实在是高。

  那有没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呢?还真有,比如通过“视觉”来定位的机器人。这类机器人通过它顶部的摄像头来判断自己的位置,再加上它前部的摄像头和四周的超声波传感器可以帮它发现周围的障碍物,从而制定出非常高效的行走路线。

  那后面这种机器就一定更好吗?不见得,增加了这么多传感器,价格肯定也是成倍增加,除非你是不差钱的主,否则还是得考虑这个问题。话说回来,要是你真不差钱,何必玩机器人呢,找个女仆才是你最佳的选择。至于怎么选择扫地机器人,其实就打扫技术来说,没啥好选的,要注意的问题有:一、根据家里的转角多不多选择是否有边刷的机器;二、根据房间面积选择机器人的工作速度和续航时间,不要指望机器人一次把整个家打扫干净,一次一个房间才是王道;三、根据家里家具摆放的复杂程度来选择是否需要虚拟墙等附件来提高机器人的覆盖效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价格,丰俭由人,这个咱帮不了你。

  文+图=NK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