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手记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04-15 14:53
  我们所在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来做好一本数码专业杂志这样一个任务,这被称作是历史使命。使命伟大,因为是传播知识和理想;使命枯燥,因为年复一年月复一月;使命难忘,因为要让尽量多的人满意;使命又宏伟,因为我们是在记录一部历史。2004年4月,我们做完了第100期杂志,从那以后,《新潮电子》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本期特刊的开篇,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值得感怀和回忆的历史。

  智能手机初出茅庐

  2004年,无疑是手机进入加速发展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很多在今天已然成为绝对事实的趋势。当手机在2002~2003年走过还有些“青涩”的彩屏发展之路和尚处于“生根发芽”的多媒体起步阶段之后,分化已然出现,即多彩界面的丰富和人性化以及多媒体应用的需求日益抬头,制约手机发展的因素除了硬件之外,软件也成其为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样的趋勢下,应用多样、平台开放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在第一时间受到了我们的重点关注。于是,在2004年初,我们便提出了智能手机年这样的概念,认为在2004年,智能手机将会有飞跃式的发展。事实也佐证了我们的预测,诸如诺基亚9500/7610/N-Gaqe QD、摩托罗拉A760/A768/E680、索尼爱立信P908C/P910c、多普达818/565等,都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机型。同时,这些手机的普及也让手机的智能平台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越来越高,手机的身份也开始从简单的通信工具向多功能手持终端转变。但不可否认,那时快速发展的智能手机在2004年还只算得上是手机市场的小众,主流的普通手机则因为彩屏和独立扬声器的加入,开始披上音乐与影像的外衣,虽然当时30万像素还是主流,存储空间也因为闪存的价格有些捉襟见肘,但也不乏索尼爱立信S700c这样兼具百万像素拍摄和音乐欣赏功能的娱乐手机--这也为索尼爱立信日后的Waokman和Cyber-shot品牌战略埋下了伏笔,并且到了2009年底,我们国内首推的百万像素手机橫向评测,也印证了手机影像时代脚步的临近。当然,我们还不能忘记2004年年底橫空出世的精品--MOTO RAZR V3,一款绝对横扫全球的机型。

  2004年看点:“You have a,incoming call!”冯小刚2004年初的贺岁电影《手机》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手机也从简单的通信产品,开始被加入了文化的外衣,聪明的人当然要配聪明的手机。
  作者看点:作为国内很多网站手机和数码频道的供稿人,我与《新潮电子》编辑结缘很早。虽然为杂志写稿子的时候并不太多,但是和编辑们在网上就业界、内容制作等方面的交流却不在少数。在2003年底,《新潮电子》的编辑和我谈到了做智能手机专题以及提出“2004,手机智能年”这样想法时,让我颇有一些意外,也有些新奇。因为在那个时候,智能手机的提法还并不多,PDA手机、手写手机等概念的混淆则更是司空见惯,手机产品之间的竞争还更多存在于彩屏色彩数,摄像头有无,铃声和弦等硬件的比较上,对手机软件乃至操作系统的关注还仅是少数发烧友的专利。而专题最后的制作效果,也让我感觉到《新潮电子》编辑敏锐的观察力和前瞻性,也为我的稿件写作提供了不少新方向。事实已经证明,开放的手机平台和扩展应用所引起的关注,已经将单纯的硬件比拼甩在了身后--特别是在当下这个手机互联风起云涌的时代。如今,我已经是国内某门户网站手机频道的编辑了,但是与《新潮电子》编辑之间的沟通却从来没有中断过,因为他们的观点、他们的眼界,非常值得我在平时工作中去借鉴和学习。

  随身影音的兴起

  2005年,国内MP3市场爆发了一波井喷的行情。市场销量由前一年的350万台发展到2005年的800万台,市场规模则达到创记录的50亿元。而在这一高速增长中,MP3市场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如多元化和细分并存,品牌的较量在全方位展开。MP3已经成功跨过了产品发展的导入期、发展期、步入了更加稳定的成熟阶段。一个个外来品牌相继杀人,一批批本土优秀品牌奋力搏击,苹果、创新、三星、iriver、索尼等国际知名品牌继续业界领跑;而爱国者、明基、信利、魅族等国产品牌利润也是成倍增长。除此以外,以百计的不知名品牌、上千款机型如雨后春笋般在市场上铺天盖地,既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又对市场造成了剧烈的价格竞争与冲击。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的“山寨产品”就是最早出现在mp3市场之上 其结果导致了MP3产品设计、功能日益同质化,众多品牌深深陷入了价格战的漩涡中,同时也把消费者与企业推进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迷局,导致企业无法寻找到突破自身的方向,消费者也感到盲目,讲而失去信心。
  在产品上,2005年MP3市场上演了一场急速飞车,各种新品异彩纷呈,不断丰富和多元化。在功能上、浏览图片、播放音乐、欣赏影片、享受游戏等,MP3几乎都能做到;在外观上、有手表式、眼镜式、饰品式,产品可谓极大丰富,从另一个角度也体现了MP3的繁荣和火爆程度。在渠道上 由于这一年MP3市场的异常红火,因此除了IT卖场外,MP3日益渗透到家电、商场和日用品市场渠道,甚至在一些音像店和书店,也开始出现MP3随身听的身影。
  2005年看点:像大白菜一样卖MP3,是各大电脑卖场2005年最吸引人眼球的风景线。
  读者看点:作为为数不多的女性读者,与《新潮电子》的邂逅完全拜于一次购买MP4的经历。2005年、对于当时刚刚工作的我来说,想选择一台适合自己的MP4来打发平时无聊的时间,而且网络资源也丰富,完全不用担芯片源的问题。但是在选购上却发了愁,价格最高的MP4要近4000元,而最便宜的连千元还没到,朋友给的建议也是七嘴八舌。还好,一次去茶餐厅跟朋友吃饭无意中在书报架上翻到了一本《新潮电子》,当期正好是MP4的横评,众多MP4摆放在一起,摄影师以严谨以及创意的态度对它们进行比对,而编辑则在文章里对各类产品外观、优劣以及性价比逐一说明,顿时让我茅塞顿开。虽然那顿饭吃得没什么味道,但是几天后我终于买到了自己心仪的MP4产品,而且基本上没费多大力气,就连导购员也被我的专业词汇所折服,那可是完全拜杂志所赐。虽然买到适合的MP4很开心,但是更让我开心的是,我还找到了一本不错的时尚数码读物,让我意识到,原来除了服装、美容、健身意外、数码产品也可以那么IN的。

  平民影像的普及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载”,在2006年最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当局数码摄像机的大行其道,电脑的迅速发展足以让数码影像的后期制作顺畅流利,即使是个人也可以轻松搞定从拍摄到后期乃至到发布等一系列的流程,而且,伴随着互联网的日新月异,网络博客的出现也让影像有了最好的后期发布渠道,综合来看,一个平民影像的时代已经到来,影像不再是少数专家或是专业人士的独家霸语,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新潮电子》在这一年里为影像着墨也颇多,除了在摄像机的新品发布,尖峰体验以及橫向测评上做出最新的报道,还特地在杂志上的“影像地带”栏目中,针对各类不同场合的拍摄上,做出技巧的归纳和导引,务必让读者在最短时间里可以领会到影像的魅力以及亲手拍摄并制作分享的快乐。这一年,也是《新潮电子》将科技跟人文结合得较为紧密的一年,借助平民影像的幕后故事,很多读者开始对杂志的人文类文章产生兴趣,而这类文章在之后的时间里也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并且成为了杂志的独特魅力。
  2006年看点:2006年的影像平民化普及加速,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也开始过上了摄影师的瘾。
  厂商看点:作为数码影像厂商跟媒体的互动是不可缺少的,由于定位问题,我们在发布产品之后,急需知道读者对产品的看法以及产品的下一步改进方向。选择《新潮电子》作为同盟伙伴,是因为这本杂志对产品的表达比较全面,一款重要的产品 往往能通过好几个栏目从不同的方面来诉求,这样不仅让消费者对产品有更明确的了解和定位,对产品的全面剖析来说,也非常有用。当然,这其中也有小争执:记得某款产品中,编辑在评测试用之后发现了问题,并跟我们取得了联系,但是产品的上市却又推不得时间,就当时来说,确实让我有点两难。在跟领导反映了此类问题后,上面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为此宁愿推延了产品上市时间。一本杂志可以不媚俗,在我看来是难能可贵的。不仅如此,很多时候,《新潮电子》的一些文章还被我们用来培训经销商时的范本,浅显易懂的文字风格和时尚新潮的传达方式受到了经销商的一致好评。共同进步,一起成长,亦师亦友,这正是这本杂志的魅力所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