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彬 面对快速发展需要适于挑战的能力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05-23 10:28
  “积极进取,忠诚信守和抗击巨压的能力,共同成就高瑞彬先生独树一帜的人格魅力。”这是2008年度中国手机行业影响力高峰论坛对高瑞彬的评价。由于其广受认可的卓越领导与管理才能,高瑞彬在1993年到中国内地工作并加入摩托罗拉之后就一直成绩彰然。这其中,被同僚们所羡慕的出众EQ,是高瑞彬能够从容解决工作压力的关键。也正是因此,即使现在“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总裁”的身份让他需要面对高频率的日常公务,但在繁忙之余,他还是可以享受自己喜欢的相对安静但又不失互动性的休闲娱乐,比如乒乓球和台球。

  我的决定很“幸运”
  作为在国内历史最长的大型外资通讯企业,摩托罗拉在1987年首先于北京设立了办事处,1992年在天津注册成立了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当年的高瑞彬在国外的时候就看到了摩托罗拉在中国长期投资潜力。那时候的移动通信处于刚起步的阶段,高瑞彬抓住了这个成长的空间。“摩托罗拉在中国的发展成长,得益于国内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可以说,改革开放的这3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是举世瞩目的。1993年之前-我还在贝尔实验室时,母亲就鼓励我到中国来发展。因为当时比较看好国内移动通讯业的潜力,在政策的变化中学习,将成果贡献到公司,进而贡献到产业。”回顾当初的选择,高瑞彬仍然感到很幸运,因为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给了高瑞彬莫大的成就感,“到大陆来工作,是我事业中最好的决定。那时许多朋友不理解我的选择,现在他们却都希望分享我在大陆的工作经验。”
  “摩托罗拉在中国的战略核心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共赢’理念,它也可被理解为可持续的、长期的发展。当初有了摩托罗拉在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成功模式,才形成了‘群聚效应’。有很多新兴的电子行业,包括通讯等企业来到中国开拓。从这个层面来看,摩托罗拉的发展和我个人事业的成长也是紧密联系的。

  发展中的阶段性变化
  高瑞彬还记得1993年刚来国内.他还在AT&T贝尔实验室工作,那时提到AT&T还很少有人知道,“就算是说‘贝尔实验室’,也有人说‘是不是上海贝尔’,结果还是不知道,但之后我到了摩托罗拉,对它大家基本上部知道,所以我对品牌效应的认识是很具体的。”
  当谈到国内通讯产业的发展进程时作为完全经历着这个过程的参与者-高瑞彬显然有很多想法需要表达,但在短暂的停顿与思考后,他给出的回答则有明确的梳理:“在最初期时,我们的行业处于‘品牌为王’的阶段,那时摩托罗拉本身就是品牌化的一个标识:之后,是‘销售为王’的阶段,能获得到具体的产品并将它卖出去就是成功的关键:再后来,是‘渠道为王’阶段,国美苏宁等卖场的发展给我们的行业带来了更灵活的机会:而现在,则是‘创意为王’和‘企业为王’的阶段,只要有好的创意设计和企业规划,我们都可以去尝试成功的进程。”

  “地震给了我最大的震撼”
  “5.12大地震给我们每个人都有震撼,这是肯定的,无论是对人生的看法还是对人性的理解。”但谈到自己对于这场地震给自己内心的震动,高瑞彬则有另一个层面的理解:“当时摩托罗拉的通讯设备是第一批进入灾区的,也确实为第一时间的救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之后我们还派人在成都和都江堰抢修了基站。其实我认为,在这样关键的时刻,一个企业如何去体现它的价值是尤其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企业的贡献,可以是在行业上的,但也应该最终落脚在社会化和人性化的内容中。”
  “长远来看,我们可以从对于地震中的救援工作里得到又一种后示,那就是‘有准备和有信心的群体,不会被困难吓倒’。摩托罗拉的历史悠久,也有着引人瞩目的辉煌。所以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其实也是一种机遇,摩托罗拉能够随着自身的企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新的模式。”

  3G是绝对的机会
  “在国内的通讯领域正式进入到3G时代之后,我认为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结合移动通讯和互联网,接下来有很多新的应用、业务模式和新技术的产生。所以这方面我们认为是下一步有更好的发展。我们结合网络上的融合,能够让我们把现在各种网络融合在一起,将能够产生很多新的应用。加上手机已经成为我们随身携带不可或缺的三样东西之一。它会结合更多更多新的应用-来取代我们目前使用繁多的电子产品。我相信,接下来这个发展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更重要的是,”高瑞彬的思路转得很快,“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来一个很大的好处是通过开放的接口把应用交给用户,有很多ISP每天都在研究客户有什么需求,从而推出新的服务,我觉得这是一个海量的服务,让每个人在这个市场里寻找针对细分的应用,其中会有比较好的应用出来。我们能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当然我们需要终端支持,让消费者作选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