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源于被指责

  指责者最放不过的就是自己,无形中,他会内化父母对他的苛刻,强迫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来满足师长社会的要求。其实,他也很累。

  他需要意识到,每一个优点背后也势必有一个缺点。就像阳光背后必有阴影,白天过后定是黑夜;工作优秀的背后,可能是生活能力不足;有才华的背后,可能会间或情绪敏感,缺乏耐性;做事认真的背后,可能是做人不那么热络……这是宇宙所遵守的规律。

  类似冯凯的现代都市人有很多,他们的婚恋关系徘徊在“退货”与否的边缘。他们对待伴侣有着近乎苛刻的态度:优点是理所应当,缺点就无法忍受。

  当一个指责型丈夫开始觉察,他也许会发现自己的吹毛求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完美主义,虽然对方确实有一些问题,但也没有那么严重,更不至于让他那么痛苦。那么,痛苦的真正来源在哪里?

  在早年生活中,孩子会习得某种习惯性的沟通姿态,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这些沟通姿态包括: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讨好型,它们都不是最合适的沟通方式。

  显然,在冯凯的原生家庭里,父母对他采取了指责性的,带有攻击性的沟通方式,其中,爸爸为主动攻击,妈妈让人内疚的被动攻击。这让小冯凯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长大后,他会无意识地,把这种沟通方式复制给最亲爱的人,挑剔、苛刻,很难接受对方本来的样子。

  冯凯为什么对于妻子的原生家庭格外耿耿于怀呢?我们来看,当他发现家庭成员之间还可以如此亲密,儿时所受到的指责和冷漠迅速被触痛,他开始愈发指责、批判,直到走进哪儿哪儿都不满意的死胡同。

  从原生家庭带来的批判要如何解决?首先,冯凯在咨询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催眠回溯,这样,他在孩童时期的紧张、焦虑、不安得以清理和释放;在此基础上,他开始逐步学习自己的功课:放下指责去赞美。

  Tip1 优缺点日记

  尊重宇宙光与暗的规律

  指责者最放不过的就是自己,无形中,他会内化父母对他的苛刻,强迫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来满足师长社会的要求。其实,他也很累。

  所以,放下对自身缺点的过分关注,是改善的关键。不妨把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都写在日记里,逐条理顺,或许我们会发现,每一个优点背后也势必有一个缺点,这是宇宙所遵守的规律。维纳斯也有一只断臂,缺点有时也很可爱,面面俱到反而不够真实。学会了欣赏自己,对他人自然会宽容许多。

  Tip2 三分种冥想

  关照情绪 化解指责欲

  当你看到别人缺点时,不妨让自己停止做判断,停留在当下,深呼吸,给自己三分钟的冥想空间。

  观察自己的身体,是否有点紧张,问问自己为什么紧张?你的心里是不是有一个声音,类似于:“不对,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是不是有一些焦虑、无助?关注这些情绪,但不去做判断,让这些情绪升起,发展,然后自然而然地消失。

  在冥想中,不妨向内观察,找到目前负面情绪的来源:是不是也有别人(尤其父母)存在和对方相似的缺点?或者是小时候父母缺少对不经意的缺点的包容,让我们沿袭了批判?

  Tip3 一致性沟通

  不再把改变当迎合

  什么叫做一致性沟通呢?就是做到在沟通中表里如一。表里如一要如何达成?那就需要我们卸掉沟通中的防御(诸如挑剔、指责、讨好、打岔、超理智等),坦然地、不带任何评判地接纳并拥有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顾及他人的感受,并且能够考虑到情境。

  你可以试着先说出自己的感受,当对方能够理解你,便会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某些做法确实会对你造成一些不适;或者,你也可以先表达爱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然后再和对方一起商量,是不是有调整的空间--这种调整是双方都要做的。

  最后,还是要告诉你,每个人的每个特点都由来已久,要改掉,真的很难。不如放下对“完美”的执着,把伴侣现有的优秀之处收进心间,你的赞美同样可以让对方成为更棒的爱人。当方都不再把改变看做割让和迎合,而是在共同寻找一种更好的互动方式,慢慢的,有益于关系的调整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