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的娱乐经济学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文人娱乐化
  • 发布时间:2010-05-04 10:20
  每到年终岁尾,各种大小颁奖典礼接踵而至,无非就是岗位模范代表的大聚会,像极了乡村腊月二十三村民集体祭奠灶王爷,只说好的不谈坏的。前段时间媒体评选的“2009年中国最具争议文化人榜单”倒算个特例。余秋雨、于丹、郭敬明位列前三甲,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下中国文化圈的生存现状,炒作大于作品、争议高于沉默、赚钱多于奉献,这已经成为了如今文化人摆在桌面上的生存规则。

  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文化圈热点不断、动静不小,最受关注的不是伟大作品引发的共鸣争议,而是这些文化名人对敏感话题的炒作带来的娱乐效应。学者李辉在《北京晚报》上发表文章,直指被称为“国学大师”、“楚辞泰斗”的文怀沙年龄和经历均有造假。再如“余秋雨身陷捐款门,文化人争相晒收据”这一事件,引起网民对作家捐款的质疑,此事很快成为当月最热的文化话题,让余秋雨再次遭遇信誉危机。率性而为的文化学者易中天不再继续烹制寓教于乐的历史讲座,而是在参加北京电视台节目录制时大戏主持人的无知问题。我们这个时代是幸运的,以前我们追星要搜集一点明星资讯简直比登天还难,如今信息渠道的多元化让名人们全部暴晒在阳光之下,稍微一点动静就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新鲜话题。于是文人墨客们索性将自己变成明星,以娱乐的方式经营自己,以炒作的招数吸引大众,文化名人也开始成了娱乐版的常客。于是,迁客骚人们开始与媒体联姻,竭尽全力地满足不同媒体的娱乐需求,搔首弄姿、故作呻吟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一方面,文化人的娱乐化是如今大众的需求造成的,可他们在刀尖上跳舞,只顾着自我陶醉,却忽略了自己肩上的文人责任。说我们挑刺也好,说我们找茬也罢,在如今无数“挑剔苛刻”的眼光下,中国一些文人墨客尚能如此收放自如地游走在娱乐的风口浪尖,玩得不亦乐乎,倘若我们闭上双眼置之不理,那结果会怎样呢?

  文化人的娱乐化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按说衡量一个文人对当代的贡献应该首先是其个人作品的影响力,但如今却是一个中国作家富豪榜主宰一切。每每发榜之后,我们关注的是排在前位的作家拥有的财富,而不是他们的作品。在这个以金钱为主导的社会中,最不该迷失的应该是有责任与良心的文人,而如今他们跟商人又有什么两样呢?郭敬明应该称得上是最成功的文化商人,韩寒承认如果自己像他一样“这么不要脸”也能拿上很多钱。去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公布的数据显示,郭敬明的版税已经超过了千万位居榜首,这其中还不包括他的公司出版书籍以及各种杂志的收入。但维持这些杂志热销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要保持曝光率——持续不断地出现在八卦头条上,抄袭、晒富、化妆..郭敬明的八卦新闻要比任何一个作家都多。曾经他的新书发布会俨然变为了他的个人八卦回应大会。

  德高望重的主持人、文化人赵忠祥更是将文人娱乐与自身利益的关系诠释得淋漓尽致。赵忠祥一边公开地向媒体记者表示“欢迎大家来拍自己的裸照”,或与女模在综艺节目大卖丝袜,另一边发行诗歌文集,大谈文化经..赵忠祥在晚年没有选择颐养天年,而是以一种高调的娱乐姿态释放自己的激情,但这样的激情背后实际上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有媒体报道,赵忠祥一个广告的代言费最低几十万,如果加上主持节目以及诗歌文集的收入呢?看来,文人的娱乐化绝非一时兴起的玩票,这背后隐藏着一颗颗追名逐利的心。

  如果要给中国文人娱乐化怪现象开出一个良方的话,相信很多人首先会给出一味“金钱”,理由是当代的文化人太穷了,没有物质基础支持的前提下,什么精神建设都是空话。那请问,到底多少钱才能让文化人不喊穷呢?郭敬明说了,谁说我只晒富?我也叫穷啊,但是都在我的小说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