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婚姻的物质体悟

  好好:32岁,航空公司职员

  Wega:33岁,汽车销售公司副总

  好好与Wega算是糟糠奋斗的缩影,大学同学,从无到有,一起努力赚钱买车供房,追求事业成功,希望以物质作为感情的一种载体,提供给自己所爱的人更好的生活条件。

  心探索:你们在对待金钱上的天性差异会给彼此带来很多矛盾吗?

  好好:曾经有过。基本上我们毕业后,一直保持着略高于同龄人普遍收入的水平,生存是无虞的。但是在年龄还小的时候,我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你是什么人,你会成为什么人,你会过怎么样的生活……归根到底是来自于自己内心的迷惘和紧张感,但可能会呈现为对对方的“急功近利”,比如“我们什么时候才会有钱呀?”类似这样的问题,会给同龄的Wega带来很大压力。这可能也是没办法绕过的成长路径,必须去面对的。

  心探索:后来这些矛盾是怎么得到解决的?

  Wega:我觉得还是伴随着更开阔的眼界和能力的共同成长。见多识广之后,明白物质只是一种载体,不能绕过它、无视它,也不可能用它覆盖一切需求。我自己确实对金钱一向看得比较淡,好好说我有种“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质,她相对要焦虑一点,好早的时候就开始关心“现金流”、“财务自由”之类的概念。在同龄人都还比较懵懂的时候,她这样挺给我压力的,可是回头看来,因为在保险、投资等方面我们都规划得比较早,现阶段的压力反而不是特别大。而且,对金钱的在意和紧张感有时也有好处,比如我们就在房价猛涨刚露端倪的2004年买了第一套房子,那时候毕业才1年多,还没结婚。我本来想先买车,好好说服了我,现在看来是很对的决定。

  虽然,我们对金钱的态度上有差异,但有一点,我们对对方在投资方面的眼光和直觉都保持着极大的信任,从来没有在不动产购买和其他投资方面产生过分歧,有投资信息会一起分析,在“你我”这方面也从来不会有猜忌。

  心探索:现在有了孩子,家庭支出大增,对消费方式会有影响吗?

  好好:抚养孩子是个体系,确实增加了一大块支出。但比较奇妙的是,我们反而对金钱方面变得相对更随意了。一方面是随着事业的积累,收入到达一个平稳递增的阶段,还能有一些稳定的投资回报,年轻时的匮乏感、紧张感确实减少了;更大的原因是来自内心--拿我来说,过去凡事太执着于规划、设计。生育之后,觉得人生更为开阔,对人对事格局更大;具体变化是,凡事把自己放得更低,可以慢一点,不跟人着急。Wega在心态上一直比我更加乐观、冲动,他愿意超前消费,而我太谨慎克制了,大家一起商量,各让一步,其实挺好的。

  心探索:所以,两个人中始终还是有一个更主动的构建者吗?

  好好:通常这个构建者会被外人认为是我。我喜欢安定、安全的生活,喜欢在亲友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光能陪伴安慰,还有能力实实在在地解囊相助。曾经会过于急迫紧张,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有些累,Wega带给我很多改变,“未来很重要,可是当下的快乐也很重要。”虽然我仿佛是我们之中目标明确、执行有力的那个人,但是我心里很清楚:其实Wega不仅是为家庭赚更多钱的人,也是带领着我体验更乐观、开放状态的那个真正的“构建者”。

  最初,我会认为更多的物质基础可以带来安全感,到这个阶段已经明白了,安全感来自内心:相信自己拥有适应任何变化的能力--坏的,或者好的。有位好友是藏传佛教文献专业的博士,他告诉我,“空”是音译,会让人误解是“虚无”的意思,其实在梵文中,“空”的意思类似“变化”。只有变化是恒久的,大到生命,小到物质观,也许都在其中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