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建言,關心澳門整體發展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澳門,發展,社會
  • 发布时间:2014-10-24 12:55

  ——專訪澳門公務專業人員協會官世海理事長

  回歸後,澳門公務員與專業人士隊伍日益壯大,在服務本澳的同時,也面臨著自身諸多發展需要,公務員隊伍是否能夠跟上日益變化的社會進程,及時應對新的社會發展現象,成為市民的新訴求。面對著日益臃腫的行政機構和不斷增加的公務人員,是否需要大刀闊斧的行政改革?為配合澳門整體社會提升,公務員與專業人才的培訓是否需要加強或有所調整?這些都是當下澳門社會亟需解決的問題,是挑戰亦是機遇。

  記者有幸邀請到澳門公務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官世海先生,與市民、讀者一同分享他對澳門公共行政改革以及社會整體發展的諸多見解。健談之中帶著對澳門的反思與期望,他也用實際行動促進著澳門社會的不斷進步。

  倡導行政改革,強化公務團隊

  公務專業人員協會早在1989年就創立,談及多年來協會在澳門社會扮演的角色和定位時,官世海自信地向我們介紹從回歸前協會就開始發揮積極作用,“回歸前的過渡時期澳門存在三大挑戰:第一是公務員本地化,如何促進平穩過渡;第二是法律本地化,如何處理葡國法律無法百分之百適用回歸後的情形;第三則是中文官語化。應對這三大問題,協會由十多位創始會員發起成立。而在當時這樣一個歷史關鍵時刻,協會就在中葡雙邊扮演溝通角色”。回歸後,澳門開始了澳人做主的時代,協會進而調整相關定位,他特別提到“一方面積極配合政府施政,更加主動的參政議政來關注公務員權利與市民需求。另一方面積極瞭解內地,並且在1999年由協會帶領在雲南邊陲山區捐建紀念澳門回歸希望小學,以實際行動表達澳門公專人士對內地教育等事業發展的關心與努力”。談到近幾年協會的改變,官世海向記者介紹:“四年前開始,便更積極走向世界去宣傳澳門回歸後一國兩制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面也學習先進國際經驗,讓國外知道澳門不僅是東方賭城更有多元的發展面向,參訪軌跡從葡萄牙到新加坡、印尼再到韓國等地逐漸擴展。”

  而回歸後,面對迅猛發展的澳門社會,公務員隊伍日益壯大,但自身的培訓與長期發展的困境逐漸湧現,有鑒於此,官世海呼籲“特區政府應該加強對公務人員的培訓工作,成立澳門政府行政學院”。事實上,儘管回歸後政府有組織公務員去內地以及新加坡參加一些臨時培訓,但這些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公務員發展的需要,因此官世海建議“通過全球招聘與吸納特區政府資深主管擔任全職導師,進而設立澳門行政學院對本澳各級公務員進行系統培訓。這樣一方面需要加強與內地的聯繫,另一方面更可考慮報送一些中高級公務員到歐美等高等學府進行專業培訓,提升公務員國際視野和專業能力。”

  面對當下民眾對政府的不少質疑聲,官世海從政府的體制入手,為大家分析了目前政府的一些運作。他特別提到,“澳門的政府體制是委任制,來自於葡萄牙政府,回歸後澳門又屬於特別行政區,體制上很容易出現漏洞,例如目前仍有半年試用期的現象,導致幾個副局輪流做代局長,未能公平、公開、公正地輸送人才,令市民觀感不佳。而從整體看,委任制更易被人詬病為用人唯親,裙帶關係。”記者進而追問如何實現用人上的改革,官世海補充說:“目前,特別是在領導與主管的委任過程中必須通過公開透明的競爭性選拔,先從廳、處級作試點,在提高透明度的基礎上任用能者。在試點的基礎上,待成熟後再用法律法規去規範。而對於高級官員的問責制度也必須加速健全,從而提高整體的施政滿意度。當下公務員的考核機制幾乎都是上司考核下屬,很容易造成下屬唯命是從,無法反映出相關意見,應該適時採取反評和申訴機制,這也應該是當下行政改革的重點之一。”

  近年來,關於公務員薪酬待遇上,越來越多的公務員頗有怨言。對於此,官世海理事長將回歸前後的狀況為我們做了一個清楚的分析,並提出具體的方案,他強調“讓基層公務員生活有保障的訴求,通過完善公務員薪酬制度,儘快提升基層公務員待遇。回歸前,所有公務員的收入均高於人均收入中位數,但回歸後特區人均收入中位數已經達15000,但當下卻有2000多名基層公務員收入低於人均收入中位數,基層公務員已落後於特區政府經濟的發展,因而政府可以考慮通過按等級結合個案實際情況用點數疊加等方式來進行津貼以此保障相關人員生活。”那麼,從長遠角度如何完善?官世海轉而補充道:“長遠更要在綜合政府財政、市場薪酬、通貨膨脹以及多方意見等基礎上建立完善的公務員薪酬制度,避免公務員內部不同等級相差過大,也避免與社會薪資脫節,造成市民反感。”

  在官世海的建議中,他特別強調了公務員團體與政府應該是夥伴關係,他指出,“澳門的公務員隊伍是‘澳人治澳’的根本組成與重要力量之一,只有加強了公務員與政府、公務員與社會市民間的橋樑溝通作用,才能更好地服務市民,也更好地幫助行政長官與特區政府施政,團結面對各種經濟社會發展引起的挑戰。”

  當記者問到目前當公務員高層、中層、基層都被關顧到的同時,市民卻因為日益龐大的三萬公務員團隊與重複疊加的政府部門感到憂心時,官世海坦言:面對社會上提議大刀闊斧的行政改革,不少學者也呼籲精簡人員與機構。他個人認為應該需要區別看待,一分為二,不能採用一套標準。澳門公務員人數百分比雖然高於新加坡、香港,但澳門工資的支出百分比遠低於兩地,薪酬佔據GDP總量不多,同時澳門對於公務員的定義範圍更廣,例如醫生、教師也屬於公務員,但在很多地區並未納入。他進一步解釋說道:“回歸後政府公務員總數確實大幅增加,但很大程度上是因應澳門整體城市的快速發展,例如因為遊客大增,達每年3000萬,口岸海關人員與保安部門的人員必須大幅增加來保障澳門治安和應對遊客通關等問題,所以有些部門因應澳門整體規劃需要適度增加。而有些部門則因為功能重複需要適度的精簡,架構上確實需要統合,進而通過架構整合來整體提高行政效率。”理事長也期待未來政府成立一個超級司來統籌政府與各司的人力資源分配,設立平調機制,加強職能溝通。基於此,他希望政府更加努力地進行全方位的行政改革。

  加速專業認證與培養,不忘醫療長足進步

  面臨著目前大量的專業人才需要,但似乎又配套不足的現狀,官世海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例如工程師、社工等有一些可以作為專業職稱考慮,為了與國際接軌,澳門必須加快專業認證進度。而未來專業人士更要大力發展,例如中央為澳門定位的一個中心、一個平臺的角色中,對於葡語系國家商貿平臺相當看重,中葡間的商貿往來日益密切,但十五年來澳門本土培養的葡語人才遠遠不夠,無法滿足當下需求,更不能適應未來的快速發展。因而必須在教育上加大葡語人才培養。”而在具體的政策引導上,他提議可以考慮對於葡語專業的學生進行學費全免政策,通過給需要的人才予以特殊培養的方式鼓勵更多的學生投入到政府需要的產業中去。未來的教育,政府不僅要有政策,更需要通過人力資源委員會這些機構採取配套措施去發展與引導專業人才。

  很多時候如何留住和培養專業人才成為政府困擾之處,本澳醫療產業便是最為突出的行業之一。身為醫生的官世海也長期關注澳門看病難問題與相關醫療困境。他認為,政府應該承擔救死扶傷這一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方面擴大與社會醫療資源的合作,另一方面要更加及時提供足夠的醫療服務。而這些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醫療專業人才的長遠規劃及大力培養。”而被問及醫療人才培訓的問題。理事長不免表露出擔憂,他說:“政府早前就提出十年醫療計劃,更提出2017年規劃建成新的醫院,但時至今日到2017不足三年,培訓醫生的時間不夠,力度也不強,非常令人擔心。十五年來,在醫療硬件上進步不大而在人才培養方面又不斷嘗試引入人才,而我們看到的是香港本身醫護資源不足人才不會過來,從新加坡也無法吸引人才,只有葡萄牙來了一些專科醫生,近年內地醫療事業也快速發展,來的專業醫護人才數量也不如預期,這是嚴重的問題”。

  面對這些警訊,未來確實需要加強留住人才,官世海更感慨:“該做的要做,還要做好,更要留住現有人才。因為培養一個人才耗時很長,如果人才流失再去培養新的人才耗時耗資更難以評估成效。香港當年因為沒有提高醫護人員待遇,人才流失很多,後來通過加大投入才逐漸回流。”因此醫療人才的培養更需要長遠規劃,對於當下政府有意提出在澳門大學建立專業的醫學院與附屬醫院等,官世海也表示讚同,並期待建立長久的醫療品牌。但他認為“現在起步太晚,最需要人才的時候卻延誤人才培養,需要深刻檢討。而關乎市民身體健康與教育的兩大部分,政府一定要提高預算比例,加大教育醫療投入,如果連身體健康與教育發展這兩個市民最關心的權利都無法保證,將會引起更大的人才流失和社會問題。”

  關注年輕世代發展,促進多元產業並進

  在人才的培養上,政府近年來也加強本地人才的培養,但依然需要面對青年人對社會的諸多不滿,在全球範圍內青年的變相貧窮化也同樣困擾澳門。面對青年的困境,官世海特別提出要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澳門發展多元產業但仍然存在博彩業獨大的狀況,很多時候更可觀的待遇會吸引年輕人投身博彩產業,這樣不利於整個年輕人群體發展的多元化。同時,官世海也承認,“當下社會發展迅速,今天的年輕人面對的處境和過去有很大不同,資訊豐富也受到鄰近地區的影響,需要給年輕人表達的機會,有正確的渠道讓他們去表達,政府也要迅速回應年輕人的訴求,與時俱進”。他也贊成需要有青年政策令年輕人有一個前景,政府確實應該保證市民有居住的權利,但不應該變成剛步入社會就能保障人手一屋,公屋的方向針對青年需求也應適度調整,有一定的房屋儲備給無力購買的青年,讓其暫時能夠有住房保障,政府也需要應對現實調整現有的思維。

  看到社會上青年就業趨勢與澳門產業發展,官世海不免憂慮,強調“青年是未來,一方面青年要自強,另一方面要有政策引導,鼓勵更多的人成為專才,保證自身生活品質,又能促進社會發展,不能往單一產業的方向發展”。在澳門整體社會需要可持續發展的情況下,博彩業將進入平穩發展時期這勢必會影響人力資源與政府收入,對此,他認為“當下到了結構調整的階段,所以未來政府有很多機遇也有挑戰,例如剛剛成功舉辦的APEC,未來將帶動澳門會展業發展”。誠如其分析,產業多元化是多面向的發展,醫療與教育、服務業都有相當豐富的多元化的延伸點,中醫藥、文化產業同樣也是,只有切實的起步才能真正促進澳門持續的發展。

  訪問臨近結束,官理事長也提出了協會的展望,澳門公務專業人員協會已經走過25年,歷經12屆,會員大幅增加,協會在未來也將開始有限度的擴充,希望能夠在此基礎上一方面更積極反應公專人士的需求,另一方面更加主動地為政府建言獻策,期待未來繼續協助特區政府,打造更加進步與持續發展的新澳門。

  ◆本刊記者/卜樂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