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跌了,谁才是赢家?

  • 来源:新楼市
  • 关键字:房价,降低
  • 发布时间:2014-11-17 14:56

  刚需置业,价格合适就下手

  家住渝北区的陈欣小两口,最近终于出手,买了第一套房。尽管首付掏空了两辈人的全部家底,但比起去年的行情,房价每平方米已经降了一两千元,小两口很知足。

  2013年11月,房价正火热。“越等越买不起”、“早买早赚”成了行话,小两口也开始着急地看房。由于资金不足,只能从偏远的地方开始看,但即使这样,高居不下的房价也让他们很为难。

  此后不久,自住房申请似乎带来新的希望。春节过后,房价缓和了些。与很多人一样,他们开始观望。之后,房价竟然日新月异,对他们来讲每天都是惊喜。

  2014年8月底,陈欣全力回归看房队伍。经过几轮突击考察,陈欣锁定了市中心的一个小区,“房子是2009年的,比之前看的那些要新很多,小区环境配套也挺不错,这种条件要是放在去年,简直就是奢望”。

  中秋节后,陈欣接到中介的电话,短时间内,一套精装修大两居又降了十万元左右。小两口高兴地与业主见了一面,最后以意想不到的低价拿下了。

  签完合同,陈欣还是会去看看房产资讯,查查二手房的价格行情,她想“如果房价接着降,那以后的换房成本也会相应减少,未必是件坏事”。

  对于这类刚需客来讲,在房价“高峰期”买房,显得力不从心,遇到降价,虽然之后的走向不明,但还是会选择出手。就像陈欣所讲,哪怕后来房价降了,换房的成本也会下降,相对而言也没有很大的损失。

  改善置业,按需买房

  家住两路口的王凌在“单独二胎”新政出台后,后又生了一个孩子,但孩子生了之后才知道,生孩子容易,在哪儿养却成了问题。现在,王凌一家三口住在近郊的一套两居室里,建筑面积七十平方米左右,拥挤不堪。“以后孩子长起来,更需要空间。”

  于是,孩子没生,房子先换。王凌和老公一合计,决定在备孕之前先把换房的事搞定,而且,最近半年房价稳中有降,王凌还暗自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机会。

  夫妻俩最终锁定了二手房,“新房要装修,不光麻烦,而且肯定有味儿,怕影响孩子,所以我们就买二手的”。此外,为了不影响刚刚熟悉了幼儿园生活的儿子,他们也不打算把家搬得太远,看房的范围就划定在周边。目标很明确,房价也不疯涨,但是看过二十几套房子之后,王凌还是没找到自己的心头好,唯一看中的一套120平方米的,也要一百多万元。

  “如果把我们现在的房子卖了,压力倒是不大,但是换房住总有个‘过渡期’,‘过渡期’我们这拖家带口的住哪儿呢?短期租房子也是个麻烦事儿,而且这一买一卖不能出偏差,万一出点儿娄子,我就‘无家可归’了。”王凌心里盘算着,最好能不卖现在这套小户型,但这样一来,一百多万元实在有点承受不住。

  王凌边看房,还得边密切关注房价走势和政策变化,“我上个月看的一套房子,这个月又降了五万元”。买东西的时候碰上降价原本是件好事,可王凌却担心,如果房价真像一些新闻里说的会“崩盘”,那“政府要是放开限购,呼啦一下又涨上去,我可就麻烦了”。

  一些改善型置业者,在换房时已处于“高龄”,不敢“破釜沉舟”,为一套房耗光所有积蓄,在房价一路走低时,会适度观望,在房价最低点处出手,换个角度看,似乎也是明智之举。

  记者观察

  房价走低,有的欢天喜地出手,有的陷入无止境的观望,希望其“降”无底线。实际上价格的最低点谁都无法把握,“买涨不买跌”虽被奉为“圣旨”,但实际上找对时机出手才是真正的赢家。

  住房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不会因为价格的变动而可要可不要,这就像人饿了就得吃饭,众多观望者也是潜在的购房者,观望不过是在价格与价值之间做对比,价格低于价值,则是购房者的最佳选择,所以一些性价比高的房子消化很快。

  房价走低,现在主动权更多是掌握在买方手里,选择余地相对较大,一旦又涨起来,购房者就显得被动了,按需购房,看准时机很重要。

  文/张雪 编辑/王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