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重庆楼市基因突变
- 来源:新楼市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重庆楼市,变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7 15:18
2014重庆楼市变了
市场上总是存在四种声音:政府方面,要求公正、稳定;经济学家方面,要讲问题;消费者方面,永远会抱怨价格太高,产品不够好;开发商方面,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四种声音此起彼伏,人们要学会从中进行冷静的、全面的分析。
新盘不新 销售期延长
无论是刚开盘,还是开始内部认购的新盘,你会发现,对它们早已“久闻大名”。旭辉·翡翠公馆,从去年年底的“开盘,开盘,即将开盘!”,一直叫嚣到了现在,我们仍然未能见其“真身”;另有大川玺江,也是从去年11月就散布出开盘信息,至于结果,大家也能猜得到,“闹”了大家整整一年的开盘信息还在继续“兀自发出自己的光”,再看当初的看客,很多置业者在经历了这么多次“狼来了”之后,早已没有了购买欲望。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新盘似乎因为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的变化,运作周期在变长。前些年,住宅市场上几乎每天都会传出“一开盘即售罄”的消息。而眼下,占市场主体的电梯公寓项目的销售期至少都会超过7个月。
在“新政”影响下,购房者持币待购,楼市陷入观望期,这种浓厚的观望情绪在今年上半年尤为明显。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2014年1—5月,重庆房地产总投资额为1224.35亿元,同比增幅为23.9%,较去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主城房地产开发用地成交面积644.58万平方米,虽然较去年同期上涨13.5%,但大多地块都以底价成交,溢价率较低,这表明受宏观经济影响,房地产市场销售出现下滑,开发商拿地日趋谨慎;重庆主城区商品房新增面积1155.54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降幅仅为0.7%;销售方面,受银行住房贷款持续收紧影响,贷款审核日趋严格同时利率上涨带动购房成本增加,令市场观望情绪从年初开始一直在持续。不过,由于近期的政策调整。加上“金九银十”旺季助推,局势相较上半年而言稍显稳定,这是我们都愿意看到的,稳定的局势有助于买卖双方恢复理性,走出观望。
土地成交下降 溢价率低
刚性的土地存量决定了楼市的规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土地的需求决定了土地的价格。
与全国土地情况偏冷相反,重庆土地从今年5月份开始供销量环比增加,到6月推地热已经势不可挡,但成交结果却差强人意。事实上,在楼市下行的背景下,土地市场十分低迷。底价成交,溢价率也降至低点。
比起以往,今年的传统旺季“金九银十”显得黯淡不少,土地市场不仅供应萎缩,开发商拿地的热情也是降至“冰点”,与去年的九、十月份火爆的土地市场简直有“冰火两重天”的差别。
据相关统计显示,重庆9月共成交6宗商住用地,卖地35亿元,成交面积109万平方米,楼面均价为2366元。从统计表中可以清楚看到,无论是环比上月还是同比去年9月,土地成交的各项数据只有楼面均价上出现小幅度的提高,上升了2%,其余均大幅下降。特别是同比去年9月,成交数量下跌76%,成交金额下跌78%,成交面积下降64%,楼面均价下跌3%。
原以为今年9月土地或可借着“金九”大势有所回暖,殊不知土地成交又一次跌落谷底。然而,从本月出让的地块详情看,其中不乏受关注的热门地块,要是赶在去年或许早已是一场场“腥风血雨”。
开发商促销各有各的花招
在这个全民营销时代,营销是否成功则是楼盘卖得好不好的关键之一。特别是在今年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要吸引购房者来看房买房已经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今年楼市的推广活动是琳琅满目,而且出现了不少大手笔。
回顾开业前数月就已全面进行推广的万象城,无论是力邀3000多名来宾到场的万象城全球品牌发布会,还是开业当天由明星许晴、李治廷、平安、吉克隽逸等领衔的星光红毯秀,万象城的营销活动可谓件件“大手笔”、场场“高规格”。更别提特邀叶檀、马光远等经济学家及业界精英近千人共同论剑,主办“中国商圈经济论坛”,又或者是冠名格莱美巨星劳拉费琪的重庆演唱会……这一套“营销组合拳”让万象城在全城收获了高效的传播效果与品牌影响力,也给重庆更多商业项目的推广提供了借鉴。
8月底,为准备入市,绿地城推出主题为“万名绿巨人,千万福彩献山城”的大型公益活动,一万名“绿巨人”为百姓带去绿地城赠送的福利彩票;9月,绿地又斥资400多万元,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极地冰雪节”,吸引了2万多名市民蜂拥围观,项目名声大噪。
9月5日,观音桥·龙湖新壹街启幕,为了制造与产品相匹配的影响力,策划团队想到了通过奇幻无比的球体裸眼魔幻3D秀,为场面带来震撼效果,吸引投资者聚焦龙湖新壹街。显然,3D秀的效果相当给力,为现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极具想象、更具跨时代意义的商业未来。
9月22日,一则内容为“你们还记得七中高03级2班的沙皮吗?”的寻人广告,出现在财富中心外墙的LED屏上,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眼球。随后,各门户网站、公交站台、电视、电台等媒体上也陆续出现了同样的寻人启事。
接下来,策划团队将社会对“沙皮”的关注引向对“同学会”这个营销概念的关注,进而引起公众对“同学情”的集体追忆,此时金科·廊桥水乡再顺势推出“廊桥同学会”组织——市民可以联系“沙皮”,由他牵线接洽“廊桥同学会”,为想办同学会的市民在廊桥水乡内提供免费的场地、餐饮、活动现场布置等服务。据悉,在该策划推出半个月内,销售中心接到近2000组咨询电话,成功举办了四场同学会。
众多公司的营销活动纷至沓来,业内人士认为,每个项目的销售节奏不同,做活动有的是为了预热,有的是为了强销,能否在新政的压力下突出重围,最重要的还要看项目本身的品质和性价比。
开发商篇:从肉食到杂食胃口变了
突变1 资本为王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对不起,刚到”。这是某外来开发商进驻重庆后的广告语。大概是从2007年开始,一些颇具实力的外来开发商开始在重庆楼市频频露脸,雄厚的资本实力、精确的营销战略、创新的产品形态,令人们眼前一亮。
由此,在重庆的土地市场上,外来开发商对土地资源的占有份额从无到有,从有到越来越大,甚至迫使部分本土开发商转战周边城市。今年,外来开发商更是当上了楼市的主角,重庆楼市的基因滋生出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元素,并且这种外化趋势愈加明显。无论是在拿地的实力,还是产品本身的打造上,外来开发商都强势出击,优势尽显。
在对购房者的调查中,不难发现,他们能够很轻易地说出“中海”“恒基”“万达”“香港置地”……大家会记得什么,谈到什么,所谓熟悉度或者好口碑,实际上都是项目本身的优良质地传达给人们的。
突变2 重在产品 打造比谁做得精
市场是开发商的风向标,要是以前,开发商一个个牛逼哄哄,还记得有个笑话这样讲:“房子做成什么样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只要它是房产。”今年市场热度锐减,这一套早已经行不通了。今年对于大多数开发商而言无疑是“动荡”的,在一个回归理性的市场,只有做出好的产品才是吸引购房者的“法宝”。所以如今各大楼盘比的不是谁卖得贵,而是谁做得好,户型、绿化、配套等等一系列指标,落到了实处。
再看广告,以前只是叫嚣自己如何如何好,人为制造一些空泛的概念,给一个普通产品套上一件华丽外衣,价格高得好像都蛮有理……而如今更多地从购房者的角度出发,都想成为老百姓买得起、住得舒服的好房子,绿化率达到多少,周边配套如何完善,户型结构有多么合理,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成为了项目的王牌。从产品出发,开发商真正开始关心购房者的感受,这是回归理性的必然。开发商不再高高在上,不再指鹿为马,而是扮演着一个服务大众的角色。2014年,“新产品主义”抬头,开发商的亲民基因正在迅速繁殖。突变3技多不压身房产商多元化发展。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眼下的重庆楼市亦是如此,听到了吗?有开发商说话了:“谁说不是这个理儿呢?没有肉,吃五谷杂粮也得活下去啊!”
当楼市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时,发展副业似乎是一种好方法。一是弥补了房产市场低迷的缺陷,另外也促进了传统房产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方面是自身主动地寻求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市场促使了副业的迅速升温。重庆楼市开发商的基因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原本纯粹的开始变得不纯粹,这也许是重庆楼市一个新阶段的起始。
消费者篇: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
当购房者开始把自身的需要当作最重要的购买原则的时候,理性就成了他们支撑消费的脊梁。
观望1 该出手时再出手
今年,重庆楼市进入了消费者与开发商博弈的观望期。消费者逐渐由盲目转向了理性,由一步到位买大房变为步步为营、量力而行,由固执地等待降价变为该出手时就出手。当购房者理念变得成熟理性时,就像是无脊椎动物的脊髓发育之时。
“我们观望并不是和开发商较劲,只是想更理性地选择产品。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没业内熟人,二没专业知识,三也没有预测国家政策的能力,手里的钱也有限,当然只能谨慎地边观察边行动了……”李女士在市场调查时对我们说道。她的理想住宅是渝北区60平方米左右的电梯高层,父母已经答应赞助她一次性结清房款,以便以后存钱换大房子,避免一步到位带来的经济窘迫。她说:“我已经在今年秋交会上仔细地考察了房子的品质和开发商的实力,看准了就立马下手,绝不犹豫。”
小谭是去年抢房大军中的一员,因为排号不如别人早、勾兑售楼小姐不如别人勤,与自己心仪的房子失之交臂。今年,小谭还是想买房,但态度却来了个360°大转变,他不再急吼吼地花钱雇民工排号,更不会看到一套还没被订购的房子就两眼放光。现在他会以一种淡定的心态仔细观察楼盘研究户型,谨慎地调查开发商的实力和背景,享受着售楼小姐三天两头打电话来嘘寒问暖。小谭得意地说:“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嘛!总算当了一回上帝了……”
投资2 放开眼光做长线
现在,做地产投资的对象和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以往的短线炒房变成长线投资,从投资住宅变成写字楼和商铺。投资者懂得放开眼光和胸怀的时候,正是椎间盘形成的时候。
33岁的骆先生是一家外企的财务总监,经济状况较为良好,自己在江北区有一套130平方米的住房,工作十年,手上也有一些积蓄,考虑投资房产,身边不少朋友都劝他打消这个念头,经过再三思量,他决定投资商铺。他说他很清楚,国家政策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打击投机的炒房者,对商业地产的影响并不大,只要选择的商铺口岸好、人气旺,升值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精明3 只为高性价比买单
曾经的购房者,买房就像抢菜一样疯狂,现在想想,虽然有些滑稽,但也不可否认那一段真实往事。现在的购房者,已经摒弃了以往的跟风和盲目,他们往往是先给自己几个月的时间来沉淀一下购房欲望,顺便用这一段时间来好好累积五花八门的跑盘经验,然后找准一个合适的机会从容地选择产品,而且,他们只打算把钱花在性价比高的产品上。
小陈是一名收入稳定的公务员,对于目前的楼市状况,她说:“开发商的实力和背景是我最先关注的,同时生活配套设施要跟上,一定要便利,绝不能把两三公里以外的超市也划入周边配套。其次,户型和小区的绿化也需要尽量符合我心中的标准。”
当人们意识到房价不可能再大幅下跌以后,许多人就会像小陈一样,开始理性地挑选产品再下单。调查开发商的背景,考察周边配套的真实性,研究户型的科学度,捍卫小区的绿化面积和停车场规划……为自己的需求买单,为值得的产品买单。
编后语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
遗传性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而变异性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一个产品,除了最最基本的功能之外,还应该满足更多的附加需求。如果我们把市场看做人体,把产品看做被基因所依附的染色体,把产品的每一次革新、升级看做一次次的基因变异,那么时至今日,建筑与市场,产品与卖点,营销与服务之间正在因为基因的不断变异,而使得楼市产品与其“后代”之间产生着某种“相亲”而不相似的微妙关系。
文/陈雯婧 编辑/王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