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茂红:年中投苗 错峰出鱼效益高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 关键字:海大集团,投苗,草鱼,罗非鱼
  • 发布时间:2014-11-26 08:57

  惠州市潼湖沥林是广东著名的传统鱼鸭混养基地,以浙江人为主的外地养户居多。近年,草鱼和罗非鱼的行情低迷,这种传统的养殖模式逐渐遇到瓶颈,不少养户屡屡处于亏本的边缘。

  今年以来,在海大华南二区鱼料服务营销人员的努力下,在市场上培育出一批非常优秀的示范户,并取得良好的养殖效果。尤其是近年海大在潼湖沥林地区力推的草鱼、罗非鱼“2+1”养殖模式,产量高、效益好,不少养户亩利润仅上半年就有3000-4000元,远高于其他年份。

  罗茂红就是其中受益的一名养殖户。他是湖北仙桃人,在惠州市潼湖沥林示范养殖基地养四大家鱼约20年,但他在养鱼的道路上依然不断学习,积极探索自身最适合的养殖模式。

  作为一名年过四十的养户,罗茂红的心态十分开放,经常尝试不同的新技术。在近年行情低迷以及病害频发的双重打击之下,罗茂红不断求变,及时调整自己的养殖模式,因此在行情低迷时,他也能够赚到钱。

  对于海大技术员提供的各种养殖方案,罗茂红觉得可行后,果断学习后就开始在自己70多亩的鱼塘中尝试。罗茂红去年开始尝试草鱼、罗非鱼“2+1”模式,同时投放大规格鲫鱼苗,成功避过罗非鱼链球菌病以及草鱼病害高发期,并迎来今年上半年的草鱼、罗非鱼的好行情。

  7月投苗 避开病害高发期

  以前养四大家鱼,罗茂红一般都是开春后不久投苗,年中后开始出鱼。这样的养殖模式在行情低迷时弊端多多,因为草鱼和罗非鱼的价格一般是下半年低迷,春节前后高企;而且上半年是草鱼的病害高发期,高温时期更是罗非鱼链球菌的暴发季节。罗茂红养出的鱼不但遭受病害袭击,而且出鱼时价格低迷。因此,从去年开始,罗茂红开始调整投苗时间,改为在7月投苗。

  他的养殖模式为:草鱼1500-2000尾/亩(分2-3次投苗,每次500-800尾/亩,规格为1两/尾)、罗非鱼1500尾/亩(7朝/尾)、鲫鱼500尾/亩(10-50尾/斤)、鳊鱼120尾/亩(20-30尾/斤)、鳙鱼120尾/亩(2-3两/尾)、鲤鱼200尾/亩(1-2两/尾),蛋鸭100只/亩,一年干塘一次。

  为了不顶塘,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罗茂红的草鱼种一般分2-3次投放,比如去年7月投第一批苗后,隔一个月左右放第二批苗,第三批苗是在第一次出鱼后,每批苗的密度都是500-800尾/亩;其他鱼都是在7月一次性投完。

  “第一次出鱼(规格1.8-2斤/尾)是去年12月左右,价格约为4.8元/斤;第二次出鱼是今年1月,之后是半月出鱼一次,4月前后将草鱼出完,每次出鱼4000斤/亩左右。”罗茂红告诉《农财宝典》记者,草鱼一般在每年的春节前后价格比较好,他在今年最高一次卖鱼达到6.5元/斤,因此他认为调整在7月放苗的养殖模式效益非常好,因为不但可以避开草鱼的病害高发期,而且草鱼出鱼时间正好是价格最好的时间段;而罗非鱼投苗时是在7月链球菌病的高发季节,即使暴发链球菌,损失也不大,因为正处于种苗期间;此外,上半年也是罗非鱼价格较高的时候。因此,他非常推崇这种养殖模式。

  保持2%以上的投喂率

  料比降低0.3

  草鱼和罗非鱼混养的难点在于饵料投喂,因为精准投喂既可以使得鱼快速长大、降低料比,也可以避免因投喂不当引起发病。很多养户比较难把握喂料的时机,一般养户都是跟着行情进行投喂,行情好时大量投喂,行情不好时减少投喂,导致鱼不能按时上市、料比增加,从而增加养殖成本。以前罗茂红养鱼也不例外。

  “以前鱼价低时,哪有心情喂料?所以我一般会延长出鱼时间,料比一般都在1.9以上,甚至2.0。”罗茂红说,按照之前的投喂模式往往错过出鱼时间,因为行情很难把握,有时不但赶不上好价格,还要增加养殖成本,利润非常低。因此他从去年开始调整投喂管理思路。

  罗茂红介绍,他在养殖前期的投喂率一般保持3%-4%左右,养殖中后期大多时候保持2.5%的投喂率。“无论行情如何波动,我在整个养殖过程至少保持2%的投喂率。”他说,出完鱼后计算料比,只有1.6左右,比以前降低了0.3;这造鱼的饲料成本就比以前节约了0.7元左右。

  此外,罗茂红投喂饲料也很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他在养殖前期投喂草鱼料,中后期转为投喂罗非鱼料,一般一日三餐。他认为,由于鱼塘旁边养鸭,所以罗非鱼在养殖前期主要吃鸭粪;而养殖中后期,罗非鱼需要提高长速和增加产量,所以中后期就要投喂罗非鱼料。“因为罗非鱼饲料比草鱼料贵,而中后期草鱼存塘量并不大,因此前期投喂草鱼料,中后期转为罗非鱼料,可以减少饲料成本。“现在每造鱼的饲料成本为3.6-3.8元/斤,因此现在的养殖成本基本都在鱼价以下。”

  调水内服过寒冬 赶早出鱼

  7月后才下苗,因此罗茂红的罗非鱼必须过冬,这个养殖模式的风险就在于罗非鱼过冬。不过,海大私人定制的过冬方案让罗茂红养殖的罗非鱼过冬无忧。

  一般情况,经过大半年的养殖,池塘底部蓄积了大量的有机质。而到了冬季,池塘中上层的水温比底层的水温要3-5℃左右,而广东一般冬季池塘表层水温都10℃以上,而底部都超过13℃,只要罗非鱼能呆在池塘底部,基本就不会冻死。但池塘底部有大量的有机质,会导致池塘底部溶氧差、环境差,罗非鱼是没有办法呆在底部的。因此,要将底部的有机质去除掉。

  “冬天前一定要清除塘底过多的有机质,让罗非鱼冬天能安全在池塘底部,降低冻死风险。”罗茂红告诉《农财宝典》记者,10月水温较高时,使用含有有益菌的改底产品进行改底,可以将池塘底部的有机质分解掉,减少塘底的有毒物质。11月时,水温开始下降,不适合使用含有有益菌的改底产品,主要使用一些增氧或间接增氧的改底产品来改底。“一般10月使用海联科3108+3202,11月使用海联科3202+3213,一周一次。”

  作好寒冬的保护工作后,便要考虑寒冬过后的卖鱼问题了。海大技术服务团队针对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4月这个期间段的低温季节,导致鱼长速慢的问题而推出的“三早风暴”——早调水、早开口、早卖鱼。

  罗茂红告诉记者,冬天水温低,导致水体藻类少、活性差、溶氧低,因此鱼不开口或吃料差。主要因为池塘中有机质多,水质氨氮超标导致鱼中毒引起生理缺氧。他表示,该阶段主要解决水质问题,主要是培藻。因为藻类多了后会利用池塘中的有机质及氨氮,可以降低氨氮含量,减少对鱼的毒害,且藻类多了后会产生更多的溶氧,解决鱼的浮头问题,溶氧高了后可以提高投喂率,只要投喂率能提升即使低温阶段也可以生长,能够比人家早出鱼,能赶上更好的鱼价。

  行业人士点评

  心态开放 善于学习 及时变通

  ——海大集团技术服务工程师叶啸川

  罗老板一直认为要想养好鱼,就必须相信科学!潼湖沥林的养殖模式主要以草鱼罗非鱼混养为主,同时在池塘边养殖蛋鸭,所以草鱼和罗非鱼的养殖成本相对偏低,客户普遍的利润都较好。近几年由于链球菌暴发及草鱼烂鳃泛滥,罗非鱼和草鱼越来越难养,罗老板非常迫切地想要改变养殖模式,通过和我们技术人员沟通,决定改变他的放养模式。

  将放苗时间从原来的年初调整到7月,然后到第二年的7月干塘,刚好可以避开链球菌及草鱼烂鳃病害高发期,并且罗非鱼和草鱼在上半年出售价格相对比较好,整体的养殖效益比以前的模式更高。今年他还做了两个改变:一是不管行情怎么样,都保持投喂率在2%以上,并且及时出鱼避免顶塘;二是持续的使用海联科3101,每隔7天使用一次,常年水质比较稳定,草鱼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大头和白鲢的产量比上一年提升了100斤/亩。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苏若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