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行业,推进“两化融合”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细分,行业,推进,融合
  • 发布时间:2010-06-02 16:35
  2010年,工信部将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的工作,围绕调结构、转方式,精细化、规模化地推进各行业信息化提升工作。

  本报记者 吴玉征

  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当口,我国制定了“保增长、扩内需”的举措,信息化工作的重心也随着围绕展开。今年,面对危机后“调结构、转方式”的全新形势,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又会是什么?作为全国信息化工作的主推部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又会推出哪些新的举措?

  对此,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在鼎捷软件有限公司(原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主办的“塑造企业价值—2010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表示,2010年,工信部将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的工作,围绕调结构、转方式,精细化、规模化地推进各行业信息化提升工作。

  大力推进“两化融合”

  董宝青将信息化秉承的方针路线概括为三句话,分别是信息社会“三五奠基”、覆盖全局带动发展和“五化并举,两化融合”。其中信息社会“三五奠基”,是指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信息化发展长期战略,通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奠定迈向信息社会的坚实基础;覆盖全局带动发展,是指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国家中长期信息化发展战略;五化并举、两化融合,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相互交织发展的关系。

  其中,董宝青重点介绍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他认为“两化融合”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正在向信息社会迈进;其次从经济层次来看,信息化正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产业的发展,在对传统产业进行不断地改造、升级和转型的同时,又衍生处许多新的产业,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据悉,2010年,工信部已启动研究并制定推进“两化融合”的指导性意见,并已开始启动编制十二五两化工作的规划。董宝青提出,今后要按照精确化和大规模复制的方法,按照细分行业来推进每个行业的信息化提升工作。他还透露,在区域方面,工信部已经开展了“两化融合”实验区的工作,今后这项工作还将不断深化和扩展。此外,工信部还鼓励企业在关键环节做信息化的改造提升,做综合集成应用,消除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同时在集成应用的基础之上继续创新,以此改变企业的发展方式。董宝青还表示,要在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基金等方面积极、大力支持有关“两化融合”的项目。

  精细融合

  董宝青司长在此次高峰论坛上透露了工信部推进“两化融合”的三个重点,即首先构建国家现代工业体系、其次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的素质和能力、最后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业的发展方式。“2010年,工信部的‘两化融合’工作势必要围绕调结构、转方式展开。” 董宝青指出。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许多企业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逆势飞扬,利润增长率远远高于营业额的增长率。经过工信部调研,这些企业成功原因在于信息化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可以看到成功渡过金融危机的企业绝大多数把信息化武装得非常好,信息化是这些企业致胜的关键点,是他们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董宝青分析道。

  可以说,去年的金融危机更加凸现了信息化对于企业价值塑造的重要性。危机是一次试金的机会,信息化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以及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两化融合的具体工作,董宝青表示除了在宏观方面继续进一步营造好的政策环境外,今年工信部将按照细分行业来开展行业推进工作。“我国的工业细分行业非常多,每个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发展和路径流程都不一样,我们要按照精准化的方式来深化两化融合工作,按照细分行业来推进每个行业的信息化提升工作。”董宝青介绍道。

  建立新的战略

  “软件行业不能只是软件的销售,绝对不是软件卖出去后,用户的需求就满足了,必须从单一的软件销售转变为服务的后续延伸。这转变将迫使所有的软件企业向服务型的企业转型。同时,软件产品也必须从过去单一、传统的生产自动化功能,升级成为具有一体化基本效应提升的功能。现在,软件的各个模块不再是分裂的,而是相互融合的、集成的。”在当日的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中,鼎捷软件有限公司总裁修俊良对解软件行业的本质特征和未来前景作了如上诠释。

  基于这样的理解,未来鼎捷软件将从研发、应用、服务、人才等方面建立全新的发展战略体系。这包括研发必须面向未来的云计算,以及未来的价值应用;企业要做终生型的服务公司,更加关注ERP人才的培育;同时还要注重产品客户端的应用。

  修俊良表示,鼎捷软件整个产品线以及企业的发展,将会借由云技术的出现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客户高效性的实现,一个企业在管理中融入ERP技术不应该有太多的负担,而是应该通过技术的实现让自己身轻如燕。二是形成集成性的智慧型企业,而不应该是一个单一、片断模块上的企业。三是通过集成的系统帮助使企业形成服务市场的能力。四是UE,UE代表的是企业应该无所不在。当企业面向一个泛区域市场的时候,对于接近市场的每一个点都必须具备深入的能力。这个时候,企业必须让自己是无所不在的。如何透过云端技术、互联网以及应用系统的集成,能让企业无所不在,这是未来产品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修俊良还强调产品必须要达到绿色制造:“未来的软件产品,尤其是管理软件的产品包括ERP,必须要走这样的一条路。”

  链接:

  复合增长率为17.5%

  经过30年管理信息化的积累,中国企业对管理软件和信息化早已不再陌生。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动机引领下,未来五年中国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会进入非常集中的爆发期。“当曾经的生产要素比较优势不再明显后,企业必然要从管理上产生效应。”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介绍道。从这个意义来说,他认为未来五年是中国管理软件的黄金时代,而期间最重要的趋势则是一体化或集成化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希望实现ERP与CRM、SCM、OA、BI、PLM等系统的全面集成。计世资讯调查发现,76%的被调查企业在新建系统时要求与原有ERP等生产系统实现整合。“这实际上表明了中国企业在管理上的集权化,或者叫集中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曲晓东分析说。

  此外,用户还需要将后台系统与前台业务系统实现集成。企业后台的基础架构、应用系统等能随着前台业务和服务的需要进行即时变化和灵活扩展。 在一体化市场的竞争状况方面,曲晓东将中国的管理软件市场分通用管理软件市场和定制化管理软件市场两个维度。“通用管理软件市场在未来五年内的复合增长率在17.5%,将仍然是中国软件业最大的细分市场。”曲晓东表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