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秋季船钓经
- 来源:路亚中国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秋季,船钓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08 12:19
早起的鸟儿未必有虫吃
周日早上7点左右,我和一众钓友外出作钓。秋季的清晨阳光明媚,但气温很低,16℃左右,人体感觉偏凉。我们此次作钓的水域水面开阔,风力3~4级,波浪很大,行船非常困难。
作钓之初,我们计划使用水面系或反应饵进行沿岸搜索。当我们将船驶离岸边时才发现,水面上的风浪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得多,控船非常艰难,经常是一竿还未搜完,船头就已经被风吹偏了。我们顶着风搜索了大半个水面,结果一个咬口都没有碰到,看来此时水温还没有回升,鱼儿没有靠岸活动。
为了有所钓获,我们不得不放弃外围几个较理想的大型结构,进入内湾中寻找活性较高的鱼儿。内湾避风,水流的流速相对较缓,人体感觉也比较舒适。
我们分别使用HANHAN JIG+2.5inch HANHAN trailer、keitech 1.8克铅头+keitech 2inch little spider、2克铅头+3inch常吉Spatula这几款拟饵对湾口及湾位进行由浅至深的搜索。我们在此作钓约两个小时,钓获依然很不理想。
清晨作钓总结:
1.清晨,沿岸的障碍区内几乎无鱼,咬口大多出现在水深2米以上的水层。
2.秋季的鱼儿比较慵懒,就饵时咬口不果断。通过偏光镜可以看到,鱼跟饵时的泳速比较缓慢,攻击多发生在拟饵偶尔减速或突然逃窜时。对于直接下沉的shakyhead钓组,鱼儿基本只会目送其落底却不会追咬。
3.与大范围跳底运行的钓组相比,贴底运行的钓组在停留及慢拖时获得攻击的概率更高。
巧钓“午”时鱼
上午10点左右,水温上升至20℃,水面上的风浪依然很大,但还在人体可以承受的范围,我们控船驶出内湾,来到下风口的大坝处作钓。船停在离坝5~10米的水面上,我们向着与大坝平行的方向抛投。此次作钓,我们采用keitech 1.8克铅头+keitech 2inch little spider及4inch 常吉Spatula钓组进行深水“磨”钓。
受风浪的影响,钓船偶尔会被风吹回坝边,作钓深度基本保持在8米以上,控饵动作以停顿为主,拟饵在水流的冲击下自然游动。在作钓过程中,我发现水底的鱼儿数量不多,且个体不大。
操控缓沉型双卷尾时,我们采用观察水面上余线下沉的方法进行控饵,若余线突然加速下沉,就说明拟饵遇到截口,这时就要收紧余线扬竿刺鱼了。出钓当日光照强烈,透明的碳线在阳光的照射下极难辨别,以至于我们错过了很多咬口,不过实践证明,拟饵缓沉过程中中鱼的几率远远高于钓底。
秋季温差较大,鱼儿大多悬浮在落差较大的水层,如大坝、悬崖、陡坡及水下深浅交界处等,当水温上升到一定温度时,鱼儿就会游向浅水。下午2点后,风力减弱,水温上升至25℃,我们将船开向大水面,使用JACKALL想流58SP、OSP阿修罗SP等拟饵作钓悬浮在尖角位及深浅交界结构处的鱼儿。
悬崖边和尖角位水域落差较大,作钓水深保持在1.5~3米。搜索时,让钓组与岸边平行,控饵的动作以停顿为主,控饵的节奏为抽抽-停。同行的一位钓友对水下断层情有独钟,执着地向断层水域抛投搜索,最终钓到了大鱼,圆满收官。
对于本次出钓,总结如下:
1.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水流的速度、鱼的栖息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鱼儿更喜欢在有变化的或落差较大的结构处栖息,以便于水温变化时及时改变栖息地。
2.悬浮的鱼儿虽然就饵很果断,但性情非常懒惰,一般不会长途追击猎物。因此,控饵时,钓友要放慢控饵的节奏,稍微停顿一下更容易激起鱼儿的就饵欲望。
3.秋季的鱼儿仍处于储备能量阶段,觅食是第一要务,即使处于非觅食期的鱼儿也多停留在落差较大的结构处,以便就食时迅速赶往理想水域,因此作钓时,钓友要格外注意标点的构成。
4.晴天出钓,钓友可以配戴一副性能优良的偏光镜,在没有鱼探的情况下,借助偏光镜能够快速识别水下结构及鱼的活动状态。
浅滩上的时间模式
自上一次钓行后,我就对浅滩作钓念念不忘,一直想寻找合适的时间再去作钓一回。10月底的一天,温差在10℃左右,我决定出钓。钓场为一座开阔型小水库,库底以泥底为主,地势平坦,水位落差不大,石壁及岩石结构较少。从地形结构上看,这个水库最大的特征是水下有很多浅滩。通过偏光镜可以看出这些浅滩有着不同的地势特征:深浅交界、缓坡、岩石堆积点等,鉴于上一次的作钓情况,我将今日的重点放在浅滩位置。
早上8点,浅滩处的水温升高,成群的马口及鲹鲦进入浅滩觅食,我采用3.5克常吉BIBIBI BOMB配合3寸shadimpact钓组对浅滩进行搜索。钓组触底后,我慢慢收线让其拖底运行,之后小抽,待其下沉触底后,再操控钓竿让其做一个小幅度的跳跃,以模仿饵鱼进食及濒死抽搐的状态。钓组在距离深浅交界水域较远的位置获得了攻击,据此可以推断出此时的鱼儿还停留在较深的水域。
上午10点多,温度接近25℃,浅滩处水域不时能看到掠食性鱼类从深水处游出追逐饵鱼。听另一条船上的钓友讲,沿边搜索并无成效,只在中间水域的底部钓获了一尾鱼。考虑到鱼的觅食场所及饵鱼的栖息位置,我将船移动到一处朝阳的浅滩处,此处距离岸边5米左右,水深1米左右,水底散落着很多石块,这些石块由浅至深呈不规则分布。
我选用3.5克常吉BIBIBI BOMB搭配3寸OSP Dolive Craw钓组向平行于船的方向做拖底搜索。由于这里的水色很清,水位很浅,鱼的警惕性很高,所以我放慢了拖底的速度。远远地可以看到鲈鱼三三两两地在浅滩中游弋,但始终不肯就范。我操控钓组尝试了几次小跳,然后让拟饵停在几个石块附近,几秒钟后我再轻轻抖动竿尖,让JIG撞击石块,从而带动小龙虾的钳子做动作以吸引鲈鱼的注意。采用这一作钓方式,我在相对于船位稍深的水域中获了两尾鱼,不过鱼的咬口都很轻。
下午,在另一处浅滩,我用3.5克常吉BIBIBI BOMB配合3.5寸swing impact的钓组以相同的作钓方式又中了两尾,不过由于技术不佳,最终导致鱼儿洗鳃而去。收回钓组查看,发现可能是因为饵身过长,鱼儿吞钩太浅所致。
综合来看,水库中的鱼情不是太好,据说很多鱼都被台钓钓友用飘虾钓走了,全天作钓只收获5口攻击,命中3口,但浅滩是秋季鱼儿觅食的一个重要场所,守滩待鲈的想法是正确的,在鱼口偏小的情况下,小饵在降低鱼的警惕性及增强入口性两个方面远远优于大饵。
撰文/摄影 浙江·茶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