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后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析
- 来源: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安全管理,铁路,施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16 14:33
摘要: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一环,本文首先从铁路站后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铁路站后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随后,针对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以提高铁路站后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站后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随着高速铁路的跨越式发展,铁路建设等级不断提高,施工工期不断压缩,都不可避免地提高了铁路施工安全风险系数。铁路站后工程交叉施工单位多,牵涉到带电作业、高处作业,隧道内作业、轨行机械、既有线施工等危险因素,安全压力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大背景下,铁路站后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搞好铁路站后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
一、当前铁路站后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生产意识不到位
从很多安全生产事故中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运用惯性思维、存在侥幸思想,缺乏安全防范和超前预防的意识,总是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负责的区域或自己身上,缺乏“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临深渊”的危机感。个别领导在工程进度和安全管理相冲突时,感情的天平不自觉地倾向于工程进度,而忽视安全生产,这也是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的表现。
2.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不到位
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石,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定要与本项目所涉及的专业、建设等级、是否为既有线及建设、设计、监理单位的要求等实际情况相适应。但是实际工作中,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多因循其他项目现成的制度,只对项目名称作修改,致使制度与项目的契合度不够,直接导致后期制度的执行和落实阶段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无法执行和落实。
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和落实阶段,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会出现打折扣、讲情面的现象,难以落实到位和有效执行。甚至有些安全管理人员本身对制度不认识不深刻,导致相关制度在施工现场难于落地生根。
3.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
首先是安全管理人员数量配备不足,目前项目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一般为3人,对于产值动辄上亿元的站后工程项目来说,这样的人员配备明显捉襟见肘。
其次是安全管理人员配备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对综合素质和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工作,不仅要有专业的安全管理知识,还要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力好的不想干,能力差的干不好,所以安全管理人员的选配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工作。
4.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无论是安全管理的能力、安全管理制度的宣贯,还是安全生产技术的落实、事故应急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对相关人员做专业的培训。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从未接受到系统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导致这些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这样的境况决定了,安全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有效宣贯、安全生产技术也无法有效落实,事故应急能力更无从谈起。
5.危险源及应急管理不到位
危险源管控直接体现安全管理方针中的“预防为主”的思想。而目前项目的危险源管理仅限于从其它项目照搬来的一套表格,用来应付检查而已,对现场施工并无任何指导意义。甚至有些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不知危险源与隐患有何区别,更无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的工作方法。
目前项目的应急预案编制不成体系、无配套应急物资的储备、无经常性的应急演练,更有甚者,现场施工人员从未接受过应急预案的培训教育,更不知道发生应急事件该如何处理。
二、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1.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力度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因此在全公司范围内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是非常必要的,从领导到员工,所有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和保障。运用板报、广播、通讯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使全体员工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加强项目部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制度是行动的标尺,因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客观、要符合项目实际情况、要有可操作性,项目在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审核和批准流程,不搞形式主义,保证制度的条款有效而贴合项目实际情况;“令行禁止”是制度制定的宗旨,制度成文后要有宣贯和培训流程,保证现场施工人员对制度有理解和把握,做到有“令”要“行”,有“禁”要“止”。要严格检查和考核流程,发现有违反制度的,绝不姑息,制度要因事而定,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因人而异,人为削弱了制度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3.加强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首先,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需持证上岗,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有证的没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无证,这样不但与国家相关法律相悖,还给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埋下隐患。企业应合理调配工作岗位,让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资格证的人来做安全管理工作。
其次,项目要配齐配足安全管理人员,挑选责任心强、综合能力强的员工,着重培养后,放在安全管理的关键岗位上;项目安质部要设专职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员,对施工现场违章行为专项负责,工程规模大的项目可酌情增设安全检查员人数;项目的每个作业队至少配齐一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管段内的安全工作负责。另外,安全管理人员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使得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有延续性,这也是企业安全管理上台阶的重要保证。
4.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这里有两个层面的安全培训,一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专项培训,使其对安全管理知识有系统地把握,打造一支“会管理、管得住、管得好”安全管理人员队伍,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二是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包括企业和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宣贯、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反应能力等,要让现场施工人员知道哪些可以做,怎么做,哪些禁止做。
安全培训杜绝走形式、走过场,有培训,也要有考核,企业相关领导要对安全培训的效果定期抽查。
5.加强危险源及应急管理
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应遵循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按项目所设专业识别危险源,再从危险源中找到安全隐患,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最后再查漏补缺,并删减各专业间重复的条款,即可装订成册,组织学习和落实,以指导现场安全卡控。
项目的应急预案应成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应从总体上阐述预案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还可以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底线”,对那些没有预料的紧急情况也能起到一般的应急指导作用。专项应急预案应根据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过程中确定的重大安全隐患来制定,应充分考虑某种重大安全隐患的特点,对应急的形势、组织机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有较强的针对性。
无论是危险源还是应急预案,文件成形后更重要地是要在现场施工中有指导意义,所以首先要进行演练,演练后做总结,对不合适的环节和程序做修改;其次要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的宣贯和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是要求企业中的员工人人参与的工作,只有调动起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安全生产的理念时时、处处都在心中,企业的安全生产才有保障。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细,做实,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才会稳定可控。
参考文献
[1]周星华.张朝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探讨[J].现代商业,2009(36)
[2]蒲小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2(09)
[3]齐大鹏.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科技财富,2012(02)
[4]吕会亭.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04)
[5]郑小寰,张立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体会[J].福建建材,2012(01)
任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