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名虾界高手齐聚华东,切磋养虾精妙招式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年会,养殖户
  • 发布时间:2015-02-02 15:43

  12月1日,第三届华东对虾高手年会在江苏南通雷迪森大酒店举行,共有近350名养殖户、科研专家、养殖能手、企业代表齐聚年会,针对“如何才能养好虾”这个主题展开探讨。既有众多专家授道等大餐,也有沙盘推演、论剑比武的精彩之处。

  本次年会由中国水产频道和《水产前沿》主办,江苏明辉饲料有限公司承办,江苏天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湛江海茂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富地机械有限公司协办。

  专家详解:

  林文辉:新塘为何旺三年

  珠江水产研究所林文辉研究员主要研究、探索的方向便是健康养殖的环境问题,擅长深入浅出对池塘生产力、水质平衡等问题进行处理,他直接揭示对虾养殖水质管理的本质是根据所投入的饲料提供足够的氧气并处理掉所产生的氨氮,以维持对虾最佳生存、生长条件。

  在报告中林文辉提及池塘的负载能力,他假设每亩池塘每天可处理500克氨氮,假设每公斤饲料产氨氮39.88克,则该池塘每亩每天可承载12.54公斤饲料,如果投饵率为2.0%,则可承载637公斤对虾,而如果每公斤饲料耗氧1050克,则必须保证平均每小时有0.55公斤氧的供应。

  新塘为何旺三年,林文辉认为养殖过程中池塘底质一直在发生变化,而其变化的速度则决定整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缓冲能力,底质在休耕期间改良、修复不到位,养殖期间管理不善,将严重影响池塘的生产力,池塘底质通过影响池塘的水质而影响生产力,进而影响池塘生态系统的效能和稳定性,最终影响养殖动物。

  如何才能养好虾,林文辉提出应该合理配置相关设施、尽量降低废氮产生、尽量提高光合作用等方法,比如根据溶氧变化合理调整投喂时间和投喂量,避免过于集中投喂防止局部缺氧,养殖前期合理采用滤食性鱼类提高藻类消费、注意池塘底部氧化还原状况、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杀藻等。

  末了,林文辉着重强调应该重新认识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是通过池塘生态系统起作用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通过与氮呼吸细菌的共生和为氮呼吸细菌提供营养而起作用。

  黄倢:如何观察发病池

  黄倢研究员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重点研究(病害防治)领域首席科学家,擅长海水养殖重大疫病预警与微生物学防控的原理与技术。此次年会中,黄倢介绍分析了白斑综合征、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性偷死病、黄头病、桃拉综合征、传染性肌肉坏死、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副溶血弧菌的浸泡感染、肠包虫病等。

  对于如何观察发病池,黄倢介绍发病池中不同个体的代表性不同,其中死虾是容易被注意,但是症状观察代表性差;发病晚期会出现反应迟钝、昏睡、濒死,可用于症状观察,可能有二次感染;发病中期则出现不进食但有一定的逃逸反应,有较好的特异性表征,最有代表性;发病早期会出现趋食性但显得反应有所迟钝,其感染轻微,症状不明显;健康虾则肠胃饱满,寻食积极,行动活泼,反应灵敏。

  黄倢在报告中着重分享了AHPND防控措施的建议要点,比如池塘准备和消毒的时间,早纳水、培水的时候可适当用糖和用有益微生物增强;严格控制放苗密度,半精养模式为3-4万尾/亩,5亩以内精养池塘在6-7万尾/亩。

  薛宏基:如何判定病虾是否亚硝酸中毒

  江苏天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薛宏基表示,在虾养殖中后期,随着残饵和排泄物的增多和逐渐积累、藻类发生大规模死亡,水体中的亚硝酸盐便会处于高位运行,底质开始恶化,虾亚硝酸盐中毒问题频频发生。他认为如果通过水体中下层取水测试,亚硝酸盐含量在0.02mg/L以下属于正常;当含量上升到0.1mg/L时是警戒线,要引起重视;当超过0.6mg/L会出现慢性中毒症状;超过1.5mg/L会出现急性中毒症状。

  如何才能判别病虾是否亚硝酸盐中毒?薛宏基表示,亚硝酸盐中毒的病虾的主要症状有不摄食、空胃、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急促、弹跳无力、尾部、足部和触须微发红,临死前体色逐渐变成青紫色,继而呈白色。多数病虾先在池塘表面缓慢游动,继而潜入中下层水体,最后静伏池底而死。一般刚脱壳的软壳虾容易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所以在脱壳高峰期常会出现亚硝酸盐急性中毒死亡现象。

  高手授招:

  王亚军:高温时加大进换水量

  王亚军从业水产近30年,目前在如东地区养殖90张小棚,每张棚单产800-900斤,养殖稳定,在小棚养殖的防病及水处理有独到的见解。

  王亚军认为苗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败,所以他在选苗的时候都会选择试水24小时成活率大于95%的苗种。

  在如东养殖小棚,王亚军表示小棚水体中的藻类生长直接受到水温和光照的影响,在水温达到32℃以上时光照强烈,水体表面的藻类下沉,藻类老化死亡的速度加快,此时需要加大水体解毒的频次,3-5天解毒一次,保持藻相的稳定。

  水温调控方面,王亚军则会在水温较高的时候加大进换水量,因为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体中的溶氧量逐渐减少,因此在春季小棚养殖中出现缺氧多是在五六月份,此时需改变换水量。

  病害方面,王亚军则着重强调了寄生虫病害,他认为在养殖过程中大家最容易忽视寄生虫病害,然而在小棚养殖中寄生虫病害最容易出现。

  黄爵:小棚养虾不能过量使用漂白粉

  黄爵反对小棚养虾在放苗前一星期左右就用漂白粉50斤消毒。“一个小棚仅是七分地左右,而且水位仅是30-50厘米之间,这一换算的话,相当一亩水体用150斤漂白粉,对于很快就要放苗的塘而言,这是绝对的超量。”黄爵说。

  同时,黄爵分析了上述操作可能会带来的系列问题:(1)漂白粉的作用成分会使水体中藻类细胞的蛋白质变性,而导致藻类死亡,水体变澄清。藻类死亡污染底质,加剧底质恶化,而且,在藻尸体在腐败分解的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使水体恶化。(2)漂白粉用了后,当时是能杀灭水体中的菌类,使有害菌减少。但用漂白粉消毒,有害菌的反扑时间很快,一般第四天有害菌如弧菌就已大量繁殖,其有害菌的数量,高过没消毒前十几倍的现象都有。(3)漂白粉也会杀了水体中的浮游动物,而这些轮虫、枝角、桡足类本是虾苗最好的天然饵料。(4)如此大的用量,会导致余氯残留。余氯对虾的作用机理也和对人体的作用大致一样,导致细胞组织出现病变。一般而言,余氯通过曝气,使其从水体中逸出后,水中的余氯可降低至零。

  文/本刊撰稿人 郭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