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海鲈鱼虱病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鲈鱼,寄生虫
  • 发布时间:2015-02-03 09:58

  作者通过对一例海鲈鱼虱病进行诊断分析,并给出治疗方案,一周左右病情得到好转。建议养殖户在发病早期应对症下药,后期做好水质调控以利于鱼体尽快康复。

  6月中旬,笔者在福清市江阴镇的海鲈养殖池塘中发现鱼虱病病例,通过现场诊断及治疗,鱼虱病得到顺利解决,现把诊断及治疗情况与大家分享。

  一、基本情况

  池塘面积15亩,水深1.5-2m,共放养海鲈2万尾左右,并混养少量真鲷、鳗鱼等,微咸水养殖,水温24℃,盐度5‰左右,发病鲈鱼规格约为150g/尾。

  据了解,发病初期,鲈鱼表现出摄食不良,后来病鱼浮于水面,游动不正常,在水面来回打转,或烦躁不安,常跳出水面,在料台或水泥柱附近摩擦,狂奔乱游,鱼体消瘦。之后陆续有病鱼开始死亡,且日死亡率逐渐升高,养殖户怀疑是寄生虫,先后使用过指环清(甲苯咪唑溶液)和小瓜灵(中草药制剂)来驱虫,但无明显效果,且使用后鲈鱼大批量死亡。

  二、病症诊断

  当天赶至现场后,发现水体浑浊,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死鱼,还有一些病鱼在水面间歇快速游动,鱼体明显不安。捞起病鱼肉眼可见体表及鳍条上有一些扁圆形的乳白色虫体(如图1红色圆圈所示),同时病鱼鱼体消瘦,下颚及腹部多处地方磨损,呈溃疡状(图2)。刮取体表肉眼可见的虫体显微镜下镜检其为鱼虱(如图3),体长约8mm,同时取鳃丝镜检发现鳃丝内有大量虫体包囊以及虫卵(如图4),鳃丝溃烂,结构崩解,鳃上皮细胞水解,肝脏肿大,胆囊肿大色深,有腹水。经分析诊断,确定这是一例由鱼虱寄生引起,后伴有细菌继发性感染而引起鲈鱼大量死亡的病例。

  三、处理措施

  1、首先降低投饵率。驱虫阶段减少投喂量甚至停料,一方面避免饵料浪费,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另一方面减轻鱼体代谢负担,有利于鱼体康复。

  2、使用晶体敌百虫(90%)0.3g/m3全池泼洒,24h后换掉部分水再使用一次。第3天使用聚维酮碘(1g/m3)+溴氯海因(0.5g/m3)外用消炎,同时内服土霉素5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3天。经以上处理后,驱虫前两天鲈鱼死亡量有所增加,但活力明显增加,在水面乱游和蹭水泥柱的现象逐渐减少,第3天后日死亡量显著减少,从病程开始到痊愈差不多6-7天。

  四、小结与讨论

  在我国南方地区,鱼虱繁殖高峰期在5-9月份,因此在此阶段需要注意鱼虱病的发生,可定期使用生石灰、福尔马林或晶体敌百虫进行预防。

  养殖户在发病早期应对症下药,不能盲目凭经验进行处理。首先应弄清寄生虫类型,使用相应药物进行驱虫,驱虫期间常常会引起少量死亡,这属正常现象,驱虫后需进行消炎以防止细菌等继发性感染,后期做好水质调控以利于鱼体尽快康复。

  需要注意,鲈鱼、叉尾、鳜鱼等使用敌百虫时要谨慎,密切注意观察鱼群的游动情况,如鱼群反应剧烈,应立即换水或泼洒解毒剂进行处理。

  文/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杨方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