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十大编剧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十送红军,爱情公寓,血色浪漫
  • 发布时间:2015-02-11 14:53

  李潇

  80后青年编剧,1981年出生于山东济南,200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从中戏戏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电视剧剧本创作,擅长都市家庭题材,现生活在北京。

  2014年代表作.《大丈夫》《我爱男闺蜜》

  年度小结:

  从2005年的《搭错车》开始,李潇基本上以一年一部戏的节奏,稳步丰富着自己的作品。到了第十个年头的2014年,她迎来了一个丰收季。由她担任编剧的《大丈夫》和《我爱男闺蜜》双双热播,《大丈夫》更攀上了卫视收视排行的榜首,同时她也凭借此剧与老公于淼共同获得了这一年的上海电视节最佳编剧奖。

  同以往的作品相比,这两部戏同样是她擅长的家庭情感剧,但又有所突破。

  《大丈夫》选择了敏感的“忘年恋”作为主题,设置了众多激烈的戏剧冲突,同时保留了爱情的内核。老夫少妻的题材是把双刃剑,李潇选择直面老少恋在现实生活中引发的家庭和社会矛盾,并进行戏剧化处理,通过被业内普遍追捧的“强情节”吸引观众眼球。李潇把忘年恋情的落脚点放在对才华的欣赏,而不是拜金或者颜控上,并且没有回避年龄差距给夫妻带来的困扰,让观众自己去判断剧中人物的感情是不是真爱。有类似生活经历的观众会觉得在情节中找到了共鸣,而另一批观众则站在三观的高度进行道德评判。高收视率虽不能完全证明剧本的成功,但该剧在社会上引发的对“老少恋”“翁婿战”的大讨论,却可能正是它最成功之处。

  《我爱男闺蜜》则是个相对纯粹的爱情故事,剧中人物语言是一大亮点,耍贫斗嘴的京味儿十足,可见李潇通过语言塑造人物的功力。

  作为一个相信接地气是家庭剧成功必备要素的编剧,李潇十分注重在生活周边收集素材,甚至会满北京地铁胡同里窜找感觉,让人期待在写过了老少恋、闺蜜恋,挖掘了夫妻、婆媳、婆妈、翁婿关系以后的她,在2015年还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陈彤

  著名编剧,畅销书作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供职于中国青年报社,居北京。以紧贴时尚生活的快意文字行走江湖,因成功编剧了《说好不分手》《新结婚时代》《马文的战争》等电视作品而名声大噪。

  2014年代表作.《离婚律师》《一仆二主》

  年度小结:

  对很多人来说,2014年是个不错的年份,其中也包括陈彤。2014年,《离婚律师》和《一仆二主》这两部大热的剧,均出自陈彤之手,而陈彤的杂文集《如果你爱上了藏獒就不能指望他像鸡一样给你下蛋》又作为理想国丛书之一在这一年出版了。

  陈彤通透犀利而又温暖细腻的风格向来深得观众喜欢,她笔下的情感,没有干巴巴的说教,有的是形象的比喻、理性的分析以及作为女人的设身处地,某些时候还有为女性代言的快意淋漓。这在《离婚律师》和《一仆二主》中也很明显,人物的独特鲜明性和台词的诙谐生动性始终是最闪耀的光芒。但陈彤也说她只能写自己熟悉或者有感觉的故事,所以她的剧虽然受欢迎,但产量并不算高。“一个剧本写三年是常事儿,所以你看到我2014年播了两部戏,但你没有看到我从2009年到2011年一部戏都没有,而且明年也不会有戏,因为我写剧本太慢,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采访去搜集素材。”

  也因为是半路出家,陈彤的剧本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总为人诟病。如《一仆二主》播出后,就有人指出该剧剧作存在巨大问题,结构松散、节奏缓慢、缺乏戏剧性等等。又如《离婚律师》被著名影视评论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在微博上批评“注水”,并且尹鸿直接@了陈彤,陈彤迅速转发了这条评论并予以回击。二人在微博上的“火并”,一时间甚嚣尘上。

  不管怎样,记者编辑出身的陈彤抓住了当下最具话题性和争议性的“点”,这才是她的剧“火”的最重要原因。

  高满堂

  著名编剧,中国编剧作家富豪榜上榜编剧。祖籍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大泽山,1955年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下过乡、读过大学、当过老师、写过小说,现为大连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国家一级编剧。

  2014年代表作.《老农民》《大河儿女》

  年度小结:

  2013年12月2日,“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全新品牌子榜单——“编剧作家富豪榜”发布,高满堂以3000万的编剧稿酬收入荣登“编剧作家富豪榜”首富,2014年以2250万的年收入再度禅联榜首。可见高满堂这些年始终是国内电视剧市场上最被认可的编剧。

  2014年高满堂有两部作品问世,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老农民》。《老农民》是高满堂的“工农商”(分别对应《钢铁年代》《老农民》《温州一家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这部长达60集、剧情跨越60年的农村史诗巨制几乎“零差评”,也为高满堂的“金字招牌”锦上添了花。

  “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是高满堂作品的鲜明标签。《老农民》更是如此,故事的时代背景从1948年北方农村的一场土地改革开始,从几家人的恩恩怨怨鲜活地勾勒出当代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有人说“《老农民》最可贵的一点是没有回避任何一个历史节点”,为了还原真实历史,高满堂花了五年时间,走访了六个省的农村,采访了相关人员近200人,取材构思、调研论证,才最终完成剧本创作。《老农民》在构架上气势恢宏,既有大跨度历史的精准还原,又有对现代农民境遇的借鉴参考价值,这两项都不是阅历有限、观察有限、体验有限的编剧所能尝试的。

  对此,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邢戈评论道:“这部剧的复杂性和它的丰富性,它的创作智慧,在很多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当下我们电视剧创作的一个平均分。编剧把思想的光芒和悲悯的情怀都裹进了一个精彩的叙事中,所以它显得举重若轻。”

  刘和平

  著名剧作家、作家、历史学者。祖籍湖南邵东,生于湖南衡阳。长期从事历史学研究,舞台剧、电视剧和小说创作,曾任南开大学中国思想政治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副理事长。现任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4年代表作.《北平无战事》

  年度小结:

  2014年的《北平无战事》在国内电视剧市场是一部现象级的作品,虽然它的收视不及其他热门剧,但口碑却刷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知:在它播出的那段时间,无论是业内还是媒体,几乎不约而同地在朋友圈刷屏表达好感,而在挑剔的豆瓣上,该剧也得到9.3的高分——如果对比2014年上半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宫锁连城》3.4的得分,或许感受更深。

  创作了《北平无战事》的刘和平,在编剧界称得上是“非典型”,他的编剧作品不多,但就《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等屈指可数的几部而言,却部部经典,且都能在电视剧史上留下印记。曾有人说刘和平的创作反收视率规律,但其实说这话的人并没有理解到他剧本中的戏剧性和大量实验性的戏剧技巧,他反的不过是如今影视市场泛娱乐化的潮流。刘和平写剧,多是“N年磨一剑”,《北平无战事》就用了他7年之功,用7年时间写一部电视剧作品,这对很多编剧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题材比较敏感,广电总局曾提出了整整15页的修改意见,不过刘和平最擅长把真实的历史事件套上虚拟的人物,在剧中可以看到,蒋经国、戴笠、傅作义等成了背后的“隐形人”,共产党方面露脸的最高级别的人也只有刘云,这样才巧妙地解决了涉及重大历史人物的问题。

  因《北平无战事》刘和平入选了“2014中华文化人物”,评审主席团给他的评语是,“一是‘追求至高品质’,二是‘不妥协精神’,这两点,让这位作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与剧作的巅峰”。

  赵冬苓

  著名影视剧编剧,中国编剧作家富豪榜上榜编剧,山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影视创作部主任。1953年生,山东乳山人,1987年进入山东影视制作中心。2013年人大代表,提案是关于新著作权修订草案,为了保护编剧的权益,履行一个代表的真正职责。

  2014年代表作:《红高粱》

  年度小结:

  在国内的女编剧中,赵冬苓算是最有钱的一位,然而她的作品从创作内容上来看,多以彰显红色主旋律为主。不过,从视角和表现手法上,倒也能不落窠臼:她多遵循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在历史背景下建构起合理的人物图谱,以真实的细节塑造人物的真性情。因而这些主旋律剧作品能够赢得多方喝彩,政府褒奖,观众喜爱。

  电视剧《红高粱》是赵冬苓近年来最重磅的一部作品,也是赵冬苓与以往作品最不同的一部作品。剧中女主角“九儿”一改赵冬苓作品中惯有的方正大气的女性形象,她会给土匪出主意敲诈自己的父亲,也会在忍无可忍的时候设计对嫂子进行反击。她称这是因为受到了郑晓龙导演的名作《后宫.甄嬛传》的影响,电视剧版《红高粱》最大的改编也是因为选择了从“九儿”的女性视角出发,而非电影版的男主角余占鳌的视角。而新创朱豪三、大少奶奶、张俊杰这些角色,不仅丰满了那个年代的众生相,也起到了补充九儿的社会关系和人物性格的作用。如此一来,就连赵冬苓本人都忍不住要给自己打85分。

  前有莫言原著和电影版打下粉丝基础,现有导演郑晓龙、影后周迅加持,再加上赵冬苓这位最有钱途和观众缘的女编剧压阵,备受期待的电视剧《红高粱》在2014年问世想不火都难。不过,这部长达60集的剧,有60多万字的量,赵冬苓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原本应当以做经典的标准好好打磨的电视剧《红高粱》,也就不可避免地如郑晓龙导演所说的那样,有了遗憾。

  宋方金

  知名导演、编剧、作家,生于鲁,居于京。热爱戏剧、书籍与电影。热爱一切与故事有关的手艺。主要写下的故事有:电视剧《手机》《人活一句话》《逃离无名岛》《家是一座城》等;电影《飞》《温凉珠》《空巢里的孩子》等。

  2014年代表作.《美丽的契约》

  年度小结:

  电视剧《手机》在当年称得上是最具文艺气息的电视剧,相比起电影版的酣畅淋漓,电视剧版开辟了一条“点到即止”的幽默路线。它的编剧宋方金原本打算在2014年的电视荧屏上将这一幽默路线贯彻到电视剧《美丽的契约》上,却未曾想被主演宋丹丹老师动了剧本,换了一副饱含“丹丹式幽默”的面貌。

  相比于宋方金2014年的编剧作品《美丽的契约》,更令人们关注的还是在《美丽的契约》播出后,宋方金和宋丹丹围绕“编剧和演员到底谁听谁的”“演员该不该改剧本”等问题进行的微博论战,即“两宋之争”。宋方金在2014年3月因此番论战而声名大噪,整个影视行业也出现了编剧群殴、导演站队、演员表态、制片溜号等难得一见的奇观。“两宋之争”的意义,不在于胜负输赢,而在于它将影视行业不成文的积年“陋习”摆上台面,引发行业整体上的理性和良性的探讨。作为论据,宋方金曾贴出《美丽的契约》前三集剧本,剧本中有着宋方金一贯的风格独特的犀利台词。就写作而言,宋方金的作品有着别出心裁的戏剧节奏、情节张力、叙事激情,以及直指人心的力量。圈内有人这样评价他:“他是个组字高手,造句奇人,思维怪才。”虽然有些夸张,但还是能看出宋方金的一些特点。

  鉴于宋方金一度要求删掉自己在《美丽的契约》上的编剧署名,也就不在此对该剧编剧水平做总结了。

  徐兵

  著名电视剧编剧,兼任国内两家规模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海润、橙天的双料艺术/文学总监,同时兼任中国教育电视台文学顾问。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

  2014年代表作.《红色》

  年度小结:

  徐兵在电视编剧中,素有“国内产量最多,且保持高水准”的好评。他不仅优秀作品多,平均收视率也是最高的,他的剧虽谈不上写一部红一部,却始终不乏现象级的精品。十年之前,带着文艺气息的《血色浪漫》突破了观众的收视群体差异,男女老少通吃;十年之后,依然有些文艺的《红色》在收官的12月,以超过9.2的高分名列2014年豆瓣所有国产电视剧的评分第一名。

  看过《红色》的人都有一个鲜明的感受,这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抗战剧。《红色》打破了固有的抗日剧传统故事结构和人物设置,运用悬疑推理的特别元素,以串联的案件来展现普通人在特殊环境下的家国情怀。徐兵对男主人公徐天的设定就是一个想过普通生活的人,徐天在逃难的人潮中爱上了一个行色匆匆的女人,从此他的人生走上另一条道路。《红色》在徐兵眼里是个十足的爱情戏,主角“为爱才有可能迸发出自己都不知道的能量,为爱牺牲才踏实,小日子平平常常没有遇到爱,谁都平凡”。最终,精巧的人物设置,最真实的情感,成了《红色》最为吸引人的点,有人评论道:“每个人物都很鲜活有个性,好人有硬伤,坏中有炎凉,连鬼子变态起来都有技术含量。”

  徐兵的创作涉及的题材多样,但他有着一贯坚持的创作理念,即使是在《红色》这样的剧里,他仍然在照顾受众的通俗口味。但即便这样,即便很多人都喜欢徐兵的剧本,《红色》还是因为没有大腕演员遭遇了融资困境。2014年是作为编剧的徐兵又一次收获好评的一年,也是作为投资人的徐兵感慨“现在的电视剧只是一个生意”的一年。

  汪远

  编剧、制片人、中国青年影视制作人。大陆“80后”编剧代表人物之一,上海高格文化传播(影视)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1983年出生于上海,200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2014年代表作.《爱情公寓4》

  年度小结:

  “爱情公寓4”在谷歌(Google)公布的2014年度全球热门搜索排行榜中,凭借巨大优势力压各类体育、音乐、娱乐、政治、新闻等事件成为2014全年度中国最热搜索词冠军。

  自第一季开播以来,非著名导演、编剧、演员阵容的《爱情公寓》系列情景喜剧就吸引了大多数年轻人的目光,引来巨大反响。作为这部超人气剧集的第四季,于2014年1月正式播出的《爱情公寓4》仅凭借24集的集数便创下了各种数据奇迹:同期电视剧收视率第一,网络播放量最快破亿、总计超过30亿人次,百度指数破400万峰值,全国每10台智能手机中就有1台通过视频网客户端观看等等。

  作为这部“中国第一神剧”的出品人、总编剧和制片人,汪远在《爱情公寓4》里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相比此前三季,汪远往《爱情公寓4》剧本里放的网络段子少了很多,整体剧情有所升级,“这一季最主要的笑点来自于人物关系、主线剧情,以前是段子、俏皮话和旁支剧情,这次剧情更紧凑、流畅,没有以前那些为笑而笑、咯吱大家、挠大家的感觉了。”汪远说,“现在看来很成功。”而之前如影随形的抄袭风波在这一季也稍有平息,汪远并不避讳承认自己是在学习美剧,但始终否认抄袭,“我的确会受一些美剧的影响,但《爱情公寓》永远不可能替代美剧,美剧也不可能替代《爱情公寓》,最重要的是我们做好自己。”从实际的反馈来看,《爱情公寓4》被普遍认为是整个系列中最好看的一季。

  第四季的成功,也促成了汪远所领衔的幕后主创团队——高格影视在这一年获得华策影视4000万的战略投资,这意味着汪远和他的小伙伴们将走得更远。

  王丽萍

  国家一级编剧,出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现供职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凭借代表作《媳妇的美好时代》获得飞天奖优秀编剧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编剧奖,中国电视剧20年突出贡献编剧奖,全国十佳电视剧文学原著奖,亚洲编剧大会“亚洲文化贡献奖”,上海文艺家荣誉奖等。

  2014年代表作.《生活启示录》

  年度小结:

  “王丽萍风格”“王丽萍现象”“王丽萍是收视保障”“金牌编剧”……这些是加冕于王丽萍头上的光环。相比于2010年《媳妇的美好时代》创下的辉煌,王丽萍的2014年还是稍显平淡了些。在过去的几年,王丽萍被追问最多的问题恐怕就是:“媳妇的美好系列”之后,你还能做些什么?”进入2014年,这位有着近18年创作生涯、800多万字积累的一级编剧用行动做出了回答:既坚守温情都市题材,又不放弃创新。2014年的《生活启示录》既是王丽萍所熟悉的题材的延伸,也有其独到的新开拓;既有“丈夫出轨”“小三插足”“婆媳矛盾”“姐弟相恋”等传统的“狗血”元素,但又被处理得十分克制、体面,如平静的海面下实则暗流汹涌。剧中没有激烈争吵和打架,人物都按照剧本安排,“用斯文体面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即使捉奸等戏份,也做了文雅婉曲的处理。“它提供了清新亮丽的生活元素,审美上比较小清新,令人觉得可喜。”王丽萍让“大情节上的冲突”和“小细节上的克制”在《生活启示录》里得到了合理平衡。虽然电视播出后的影响不及《媳妇的美好时代》,但《生活启示录》带给观众的启示似乎也并不少:像女主角于小强那样相信爱情,用积极的态度、智慧的方式去处理生活。至于剧中年龄差距较大的“姐弟恋”关系,也考量出了2014年社会包容度的宽泛性。王丽萍此番还出任了总制片人,不知道这是否是她打算今后转行的前兆。

  李修文

  编剧、作家。1975年生,湖北武汉人,以小说成名,曾著有《滴泪痣》《捆绑上天堂》等多部小说,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同时还担任《作家》杂志的策划。

  2014年代表作:《十送红军》

  年度小结:

  10个军衔不超过连级的红军、10个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长征故事所串起的48集电视连续剧《十送红军》,在2014年的荧屏上是一抹别具匠心的亮色。

  这部贴着“中央电视台‘中国梦’展演的首部电视剧”“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的献礼剧”等如此主旋律标签的厚重作品,却是出自年轻的75后作家李修文之手。如果你曾看过他的《滴泪痣》《捆绑上天堂》,就会知道它们被视为“残酷青春”文学的代表,而李修文则被称作“中国的村上春树”。

  当李修文的文学才华应用到电视剧《十送红军》的剧本创作中,便打破了人们对主旋律电视剧和献礼剧的既定印象:没有伟人,没有领袖,只有10个普通战士的牺牲串联起的两万五千里路程。这种创新的单元剧形式和平民化的叙述角度,是好莱坞式的,也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作家的审美趣味——不是“英模报告”,而是更个人和更鲜活的长征故事:《十送红军》写的是有缺点甚至有点软弱的底层英雄,而李修文式的“英雄”,除了“底层”,还有“故事”,“写剧本的时候,我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研究故事。一个素材,不管它如何符合历史事实,如果没有故事性,我就不会采纳。”

  《十送红军》的意义对李修文而言,并不仅在于剧作上的成功,不仅是实现了作家到编剧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他完成了与已经去世的小马奔腾董事长李明的约定——“《十送红军》是李明心中的一个梦,替他圆了这个梦,我觉得非常骄傲。”《十送红军》之后,李修文确定了自己做编剧的方向,并表示古装、家庭伦理等各种题材类型都会尝试。

  文兰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