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搏击会》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搏击会,魔术师
  • 发布时间:2015-02-11 16:05

  大卫·芬奇应该是好莱坞镜头感最好的导演之一,是为数不多的天才。和他一个级别的比如斯皮尔伯格更加圆熟,扎克·斯奈德更加狂放,科恩兄弟是魔术师,托尼·斯科特像个游侠,詹姆斯·卡梅隆则像个皇帝似的。

  《消失的爱人》是2014年最好的电影之一,以后可能没人再嘲笑本·阿弗莱克的演技了。大卫·芬奇导演的电影,似乎从来不必担心会让人失望。然而看了《消失的爱人》之后,我总有些不那么满足,一是电影的结局让人觉得故事没有讲完,绷着的神经始终没有放松——当然,熟悉大卫·芬奇的人对这样的结尾早该习惯了,他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是happyending,早在20年前就用《七宗罪》给无数人添了堵,后来的《十二宫》也是如此,悬案结束了还是悬案,总之不能让观众走出电影院吃个冰淇淋就把这事儿搁到脑后了。另一个不满足,是大卫·芬奇离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越来越近,离拍出《搏击会》的大卫·芬奇越来越远了。

  其实,我一直希望着大卫·芬奇能再拍出一部《搏击会》那样的电影。如果要举出芬奇的代表作,我猜很多人的第一选择都是《搏击会》。这应该是他影响最大的作品,一部现象级电影,长期占据IMDBTop250榜单前十,也是他评分最高的电影。1999年横空出世,中国街头到处都是它的盗版碟,可能每个出生于90年代之前的电影爱好者都看过至少一遍,那种惊艳和震撼感会持续数年。

  《搏击会》的影像风格让人耳目一新,而且无人能够复制,至今我也找不出一部风格类似的电影。虽然它的影像能够看出芬奇之前的作品《七宗罪》和《生日游戏》的影子,然而仍像是一部脱胎换骨的作品,各种电影手法都全面升级了。在《搏击会》里,我第一次看到镜头在血管与细胞的微观世界里游弋,公寓中凭空出现的宜家家具旁还悬浮着详细的产品信息,镜头又酷又漂亮,有超前的现代感。画外音的运用前所未有的密集,它可能是画外音最多的一部电影,然而节奏推进迅捷快速,镜头衔接如刀切般干净利落,每一秒钟都紧凑、潇洒、完美。

  大卫·芬奇在《搏击会》中的镜头运用达到了一个顶峰,一个极致,一种终极水准,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没人能够超越。你可以把这看成一种炫技,对电影语言的掌握到了挥洒自如的境界,创造出了震撼视听的美。当然,喜欢小津安二郎的观众可能不在乎这些技巧,更喜欢大巧若拙,极简主义,我觉得没什么不好,但也不妨碍我欣赏技术高手们展示独步天下的绝技。

  大卫·芬奇应该是好莱坞镜头感最好的导演之一,是为数不多的天才。和他一个级别的比如斯皮尔伯格更加圆熟,扎克·斯奈德更加狂放,科恩兄弟是魔术师,托尼·斯科特像个游侠,詹姆斯·卡梅隆则像个皇帝似的。这里说的是镜头感,诺兰虽然是个毫无争议的电影天才,镜头感和上面几位还是不能比。

  芬奇的镜头风格很好辨认,城市街区总是带着青灰或暗黄的色调,经常看到红砖建筑出现,环境中好像一直弥漫着清冷的气息。最近电影导演中写意派开始涌现越来越多的高手,比如拍《谍影重重》的格林格拉斯,手持摄影一贯到底,风格冷冽。而以芬奇的独特个性,他却不是写意派的,是工笔派,极少使用手持摄影镜头,画面干净、构图完美。他对拍摄方式非常挑剔,对于“拍摄一个场景可以有一百万种方式”的说法不以为然,他觉得最多只有两种,其他方式都是错的。

  就是这样一位对镜头画面一丝不苟的人,本该像另一位同样一丝不苟的导演斯皮尔伯格那样拍出一些史诗类的东西,却拍出了最酷的电影《搏击会》。用一个字来形容一部电影,通常不大可能,然而对《搏击会》,我觉得“酷”就是对它的最好概括。它的酷是一骑绝尘无人比肩的,想再找出一部酷到这个地步的电影,好像没有了。

  然而,纵观芬奇的作品,《搏击会》也只有一部,拍完了这个,他拍了《战栗空间》,然后是《十二宫》《本杰明·巴顿奇事》《社交网络》《龙纹身的女孩》,然后就是《消失的爱人》。《搏击会》和这些电影相比,有些像个异类。当然他的所有故事都不是典型的好莱坞商业电影,也从不在乎人物是否“让人喜爱”——反正他也不缺观众,但是他不再像《搏击会》那样炫技了,而是集中精神像伊斯特伍德那样研究纠结的人性什么的。尽管《消失的爱人》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然而说它是伊斯特伍德请了个非常棒的摄影师拍的,好像也说得过去。

  芬奇拍《搏击会》时37岁,现在已经50多了,不知道是不是进入了“成熟”阶段,对技巧的热衷渐渐消退了。虽然我一直会是他的忠实观众,还是觉得这事儿有点可惜。

  娄霄鹏 编剧、自由撰稿人。作为一名资深美剧爱好者,看到很多一流美剧在中国乏人问津,实在着急,自愿为他们鼓与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