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大家公认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转折点——销量突破6万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与去年完成的汽车总销量2345万辆相比,比例还很小,但星星之火已经点燃,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形成燎原之火。2015年可能就是一个高速成长期,我想中国的电动车市场一定会像互联网一样成为全球第一。
北汽从2009年就开始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研发,在乘用车领域坚持纯电驱动的技术路线。这既是根据企业自身技术条件做出的选择,也是按照北京市政府建设绿色之都的需要确定的技术路线。
几年来,经过超前谋划和投入,再加上国家有关部委特别是科技部的支持,我们在北京建立了一南一北两大新能源产业基地。南边是乘用车,在大兴区;北边是商用车,在昌平区。这两大基地包括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技术在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开发了包括纯电动轿车、微客、纯电动卡车、纯电和混动的客车(包括液化天然气的客车)等40余款新能源车型。
目前,北京汽车工业面临着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的两大任务。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北汽集团加速战略转型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因此,在北汽优先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引领下,我们大干快上,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新能源汽车股份制企业,迅速将已有的技术、产品、产能储备,转化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销量。
2014年,北汽新能源轿车生产7000多辆,销售批发6000多辆,真正上牌的数量5510辆,成为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的企业。
2014年,北汽新能源在售产品只有E10和EV两款纯电动汽车,这两款产品正好切合了出租车和家用经济型轿车,以及物流运输微客两个最大细分市场需求,且价格相对较低,因而深受市场欢迎。到2016年,我们将推出续航里程400公里左右的纯电动产品。
我们的想法就是,不管是低端还是高端,不管是家用、商用还是公共交通,只要有市场需求,我们就开发生产。目前,在山东北汽正在建设一个经济型的电动车基地,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正式投产。我们与美国的公司合作开发高端纯电动汽车,将于今年年底在国内投产。我们的战略目标就是具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自主开发能力,掌握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以及整车集成的关键技术。到2020年,把北汽新能源汽车基地建设成为国内技术实力最强、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多元化,从事新能源开发企业也多种多样,特别是在一些专业的技术领域,有许多有技术特长和优势的公司以及研发机构,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发展新能源汽车要有全球的视野,积极“走出去”,与国内外的先进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增加我们的技术来源,拓展我们的发展空间。以国际国内的大合作,换取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大创新、大飞跃。北汽新能源这几年之所以发展相对较快,主要得益于我们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广泛开展国内外的技术合作,与香港地区ATL、韩国SK、德国西门子、国内大洋电机分别成立了专业化的合资企业。
电动汽车是推动制造业转型的利器,通过服务创新开拓市场,针对互联网的冲击,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北汽集团向制造服务型和创业型企业转型,在推进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电动汽车产业就是典型的制造服务业,不仅需要好的产品,更需要好的基础设施、好的商业模式和好的售后服务。后边这三个要做不好,电动汽车的市场就很难大有起色。于是,我们让新成立的北汽新能源股份公司在体制、机制上先始先行,作为北汽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验田。在企业经营运作上,北汽新能源公司将互联网思维导入其中,与京东商城、第一电动网电商合作,开展网络营销;通过与实体店合作建立新能源汽车的专营店,并与富士康合资设立分时租赁公司。当然,后面还有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包括充电桩。所有这些创新尝试是想把组织、渠道和品牌服务贯穿起来,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销售链条。
自主开发出监控服务系统,针对所有运行的车辆实行24小时的监控和服务,我们叫“保姆服务”。尤其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充电问题,现在生产厂家出资,吸引社会的一些力量,我们不仅免费为有条件的车主安装充电设施,还不断地加快自有充电设施网络的建设。结合北京市政府的规划,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北京的充电桩,包括电线杆充电,已经正式纳入今年北京市政府的重点工程,充电问题会得到大大地缓解。
为了增加客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感知,我们采取互联网免费模式,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开展了千辆一元钱体验活动,吸引了近20万人次参与。我们企业做电动车,就要有定力,不摇摆、不急躁,扎扎实实一步步推进,只有政府、媒体、消费者以及全社会形成合力,方能有所作为。
发展电动汽车这样的新型产业,的确需要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持续努力,不断地改革创新,我们就一定会迎来电动汽车产业飞跃发展的新时代。
(本文根据徐和谊在201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发言整理,有删节,未经本人确认)
徐和谊 北汽集团董事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