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沉淀中的国粹传承——访京锐景泰蓝的掌门人徐国伟
- 来源:净土慢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京锐景泰蓝,徐国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9 11:08
80后徐国伟,是京锐景泰蓝的掌门人。在他的身上有着新派掌门人的诙谐机敏,亦有老派工匠的执着持重。命运赋予了徐国伟传承景泰蓝工艺的使命,而他也沿着父辈的足迹继续前行,将景泰蓝的魅力绽放。
徐国伟生于河北大厂,父亲徐宝元是当年大厂特种工艺品厂的骨干,掌握着釉料烧造的核心技术。说父辈重男轻女也好,说秘方传男不传女也罢,总之,老工匠徐宝元在子承父业的理念上,也有着超乎常人的工匠精神。1980年,徐国伟诞生,此时,他上面已经有三个姐姐。而徐宝元,却因为严重超生,被企业劝退了。
“我出生第三天,父亲便破土动工,开始盖房子。”谈起去年刚刚病逝的父亲,徐国伟是深深地怀念和感激。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儿子,总之,当年的徐宝元义无反顾地创业了。有着景泰蓝的核心技术釉料配方,很快,在本就是景泰蓝集散地的大厂地区,徐宝元把釉料厂做的有声有色,生意兴隆。截至目前,全国景泰蓝生产厂家70%的釉料都出自京锐,足可见当年徐宝元掌中法宝的市场吸引力。
20岁那年,徐国伟开始跟着父亲干。在学活儿上,父亲对徐国伟丝毫不骄纵,也不含糊。起先,从最苦的烧料开始,每天被炉火熏得头晕脑涨,连汗毛孔都是对接班儿的抵触。后来,父亲改变了方式,徐国伟渐入佳境,最后竟爱上了景泰蓝。
一开始,父亲徐宝元安排儿子徐国伟给北京周边的客户送釉料。这活儿他爱干,能接触新的人和事,还能沿途看看风景,和客户喝喝小酒,到处都是新鲜,不枯燥,徐国伟觉得这日子挺美。但时间一长,徐国伟体味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客户用京锐的釉料,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徐国伟必须返回头来了解这些釉料,为客户解决最实际的困惑。用父亲的话说:咱这一行,外行管不了内行。想接班,先得懂行!
徐国伟是个有心人,他开始慢慢琢磨,并一头扎进自家的厂子,细细研究釉料与每一道工序产生关系后出现的所有问题,大约用了7年的时间吧,徐国伟不仅成了釉料专家,还熟知景泰蓝制作的每一道工序。他尤其擅长磨活,即景泰蓝镀金前的最后一道工序。那可是景泰蓝的“美容师”啊!
时间让徐国伟褪去了浮躁,景泰蓝迷人的色泽和与火交融后产生的神奇,让他日益专注。在一线烧料,徐国伟再也不叫苦了,一烧就是三年。和火打交道久了,徐国伟便琢磨火。景泰蓝工艺对火的传统认识,以往始终没脱离靠经验来掌握火候,有时产品出来很不稳定,徐国伟想改善这一局面。无数次的实验,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无解与迷茫,无数次地与北京高校的教授们切磋,徐国伟终于总结出了一套用数据化标准来掌控温度的新方法,结束了用煤烧制景泰蓝的时代。现在,走进京锐的厂房,烧制车间虽然设备简单,但窗明几净,已从本质上改善了技师的工作环境,提高了烧制质量。
釉料的问题解决了,火候的问题也解决了,徐国伟对景泰蓝的琢磨却上了瘾。此时他正值激情年岁,不甘心只做釉料生产商了,他想制造产品。此时老父亲已为他积累了一份稳稳当当的家业,但手中积蓄无几。可徐国伟还是想干,于是,父亲把买棺材板的压箱底儿的积蓄拿了出来,说了句:儿子,既然想干,就干好!你去闯荡闯荡吧!
徐国伟素来人缘好,家族里的七姑八姨,每家都有在景泰蓝工序中能独挡一面的角色。徐国伟便去游说:舅舅,打铜胎不在话下;三姑夫,錾活儿一绝;老姑,镀金拿手。邻里乡亲也都愿意帮衬一把,徐国伟靠着父亲不多的接济,靠着家族长辈的支持,竟把厂子给立起来了。和父亲共事过的大师们也厚爱他,有了订单总记着给他分点儿;家族成员不计酬劳,多大的活儿都能先赊欠着。加上徐国伟的厚道和勤勉,生意竟出乎预料地顺风顺水。
说起来,这个殷实的二代子弟,应该很满足了。但回顾起来,徐国伟却说:2007年到2010年这个阶段,其实我一直是在做基本功。
但也正是这份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让京锐后劲十足。酒香不怕巷子深。2014年APEC会议,京锐烧出了响当当的APEC蓝;京锐和大师合作的产品,荣升国礼,若没有这十足的工匠精神,哪里可能在景泰蓝界独树一帜?
他开始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厂地区的景泰蓝厂家始终停留在为客户代加工上,为什么不能拥有自己的品牌?为什么不能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从而研发出有京锐品牌特质的产品?
宿命注定让他比老父亲在景泰蓝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景泰蓝产业并非峥嵘的阶段,他想要研发特色产品,改善产品结构,注定要比其他企业走得更辛苦。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这是他为京锐的理想国必须付出的辛劳和代价。
人最终是精神的,不是物质的。“景泰蓝是老祖宗的奢侈品,是精神产品,是供欣赏和把玩的东西,糙不得。”徐国伟对景泰蓝市场中鱼龙混杂的现象深深担忧,对景泰蓝造假更是深恶痛绝。“我就是想不惜成本地做出点儿好产品。景泰蓝原是皇家贡品,那时的工匠是用生命为皇家服务。如今,景泰蓝为高端人群做定制,胸怀应该更宽广。”
让热爱景泰蓝的人,看到好产品,享用到好产品,是徐国伟的“中国梦”。“其实吧,我挺有野心的,”他挠头一笑,有孩童般的质朴,有良好家教渗透出的厚道,也有历经商场后的机智。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也追求利润,但他更愿意做一个独具匠心的实业家,把景泰蓝的精髓传承下去。“我特想把京锐的产品做到登峰造极,让我的儿子也看看,他爹像他爷爷一样棒,甚至更棒!”
话音刚落,从院子里跑进来一个小小少年,活泼泼的,眼神尤其清澈明亮,一看便是徐国伟的儿子。他对儿子像父亲对他一样,寄托着家族全部传承的希望。儿子比他小时候更机敏,眼界更宽阔,业界大师他可以如数家珍,安静的时候也爱琢磨琢磨这一件件的老物件,想事儿的时候神情像极了徐国伟。徐国伟和跟他一起操持家业的妻子,都爱景泰蓝,也都看好儿子,他们相信熏陶的力量,相信景泰蓝的无尽魅力会给儿子留下传承的印记。
时光漫漫,传承与工匠精神,是国粹景泰蓝的希望,也是京锐家族的温暖标签。
景泰蓝工艺揭秘
景泰蓝工艺不仅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吸收了瓷器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因而自古便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之说,可见其制作工艺之繁复。
景泰蓝的掐(掐丝)、点(点蓝)、烧(烧焊)、磨(磨光)、镀(镀金)五个主要工序,加上掐丝前的制胎,构成了景泰蓝非常独特的工艺特征。
制胎:胎型是景泰蓝制作工艺中的第一步,制胎是掐丝的前奏。造型是否美观,首先决定于制胎工艺。制胎是根据产品胎型的要求,将加工过的紫铜板按图下料,裁剪出不同扇面形状或切成大小不同的图形,用铁锤敲打制成形状各异的铜胎。有些特殊的产品,还要在胎上錾出凹凸的图案或花纹。
掐丝:掐丝是景泰蓝制作工艺中难度较大,不易掌握的一道工序。有“丝工重于蓝工”之说,突显其工艺特征。丝,是将圆线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压制成扁丝,其规格视需要而定。丝的功能很明显,它继承了“镶嵌”工艺的传统,既可呈现丝的韵律,丝的流光,又有着与嵌丝接近但又不同的作用。掐丝技师用掰活的镊子将柔软有韧性的扁铜丝,按照图纸掐(掰)出各种形状各样的花纹、图案,然后沾上白芨(一种有粘合效果的中药)一根丝一根丝地嵌在铜胎上。就像绘画中的线描,但它不是用笔勾勒,而是用丝表现的。丝工,就好比一位建筑师,用一根根丝搭建着结构的框架,用一根根丝将装饰元素排列整齐,纹饰图案在他们手中被编织塑造,合理地进行着空间的安排与切割。丝的呈现,是景泰蓝的灵魂与根基。
点蓝:点蓝用的釉料制作过程属于硅盐酸。是以石英、长石、硼砂及一些矿物质为原料加入多种贵重金属着色剂,1400度高温熔炼烧制而成。如果把掐丝比喻成绘画中的线描,那么点蓝就如同绘画中的着色,所不同的是,点蓝不是用画笔,而是用蓝枪、吸管;不是用色彩,而是用固体的釉料。点蓝,强化了景泰蓝工艺的特征,在流露着原始珐琅工艺面貌的同时,间带西亚风韵,放射着景泰蓝初始的光芒。
烧蓝:火,在景泰蓝工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火是景泰蓝的“蓝之灵魂”。整个产品经点蓝全部点满,高度与丝相平,还要经过850度高温烧结。但由于釉料为膨松的粉末状,经烧结釉料凝固后就会坍陷下去,所以还要二次点蓝,再往丝间填入釉料烧结。如此反复三至四次,方可完成烧蓝。景泰蓝是火的恩赐,火的造化,所以烧蓝常说成“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磨光:经过点蓝、烧蓝后,釉料已经凝固在铜胎的丝与丝之间,很不平整,磨光就是讲釉料的大约三分之一磨去,使产品表面平整、光滑。磨光工艺,行内俗称“磨活”。它分为剌活、磨光、上亮等程序。首先用砂石把产品表面磨平,然后用黄石磨去釉料上的火亮、黑丝,再用椴木灰打磨,直到产品发出均匀的亮光为止。磨的概念,就是要去除多余的部分和粗糙的部分以及不允许存在的部分,使产品留下最美的一面,最光亮和最真实的一面,并以一种“手工磨光”带给赏者,体现着手工与艺术的艰辛创作过程和无穷的魅力。
镀金:镀金是景泰蓝生产工艺中最后一道主要工序,为了防止产品的氧化,使之更耐久、更美观,需要在产品表面镀上一层黄金。金灿灿、亮闪闪、雍容华贵、端庄典雅的一件景泰蓝艺术品就这样诞生了。镀金是金属器物最佳的装饰效果表现,它是一种渲染,一种张扬,它用“金”表达着世界观,凸显的蓝釉和金石配饰诠释着金与蓝的合欢,用金碧辉煌表达着奢华辉煌的情怀与特征。
文/贾静 图/大厂京锐景泰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