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原生家庭发生了什么
- 来源:心探索·分享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原生家庭,父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12 16:22
关于父母,我们的种种声音
整理/林海
在本期专题中,我们采访了三个当事人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两个是认为被父母“祸害”过的孩子,一个是认为孩子“祸害”了她的母亲。或许声音激动,但也不失为一种现象的表达。
整理这三个故事的过程,也是梳理自己内心的过程。
我从中望到了自己似曾相识的少年时代,倔强反抗的内心和种种挣扎,绝望的念头……我看到自己逐渐成人后是如何慢慢放掉对父母的怨累,学会为自己负责,为他们祝福。我看到
自己在感情和人际中所受到原生家庭的种种影响,这些片段像电影画面一样一一流过眼前。
每一代人、每一个文化区属的人,都有自己和父母之间独特的故事与内心经历,不管是喜、乐、怨、恨,还是释然、漠然、和谐,每种关系背后都有着属于那个家庭、家族的能量在流动。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吧。
故事1 父亲的强权与专制让我愤怒
姓名:豆婆婆
性别:女
年龄:28
职业:插画师
上大学之前,父亲脾气走火的频率之高让家里总是弥漫着火药味,以至于对于他,我养成了一个不由自主的条件反射--只要他音调稍微高一些,哪怕是在正常的说话,我也会不受控制的发抖。
我是个被放在孤岛会死于憋闷的人,可在家里我异常沉默,和父母没有什么话说,特别是和父亲。如果他不在家,或许和母亲还能说上几句。而这样的状态当然不是一铸而就的,前后总有个过程。
小的时候放学回家总有很多话说,刚开始似乎还有人听,可当你说得正起劲时,眼前这两位最想要和他们分享的人却视你若空气,久而久之,我识趣的不再说什么……当然他们也没有想要主动了解的意思,所以“沟通”这件事在我们家一直是一种荒废的功能,退化后就不再灵光了。致使很多年后我离家工作,父亲不时会跟母亲抱怨说,这个女儿现在什么都不跟我说了,想想小时候,一天跟在我屁股后面跑……
在我们家,没有朋友,只有父母和孩子。父亲只能是父亲,不能做朋友,就是这样的关系,单纯而暴力。这里说的暴力不是拳脚相加,而是一种强硬的服从,没有平等沟通的冷暴力。当然啦,如果有个脾气火爆的父亲,遇到不合作就暴打一顿,你再倔强也不得不服从了,而这就是我的成长经历。以至于对父亲,我养成了一个不由自主的条件反射--只要他音调稍微高一些,哪怕是在正常的说话,我也会不受控制的发抖。
记得有一次,家里发生暴力事件后,父亲一早摔门离去,母亲给某个长辈打电话说,“要不是我们家**(说我)坚强,我早就疯了!”在里屋听到这个话,之前当着父亲的面都没落泪的我,顷刻间就决堤了。当时就觉得,这个家,这样的父亲真的太没意思了,为啥别人家父母子女间还可以沟通,我们家就只有极权和专政!所以,那些日子里,母亲总是跟我说,好好学习,高考就不要留在这里念,去省外吧。
长大后工作,父亲一直希望我能去考公务员。我明白,他觉得女孩有个稳定的工作是最正确的选择,和以前一样,他从来不屑于了解我到底想要做什么。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毕竟我也是个执拗的人,对于自己想要的生活非常坚持,我可以容忍你不支持我,可是作为一个父亲,他不但不支持,还经常说些难听的话来打压我。
有一次我忍无可忍,非常严肃地跟他说:“我就不明白,别人家的孩子要是有什么特长,父母巴不得他们能将之发扬光大,还引以为傲,你为什么每次都要泼我冷水,难道不按你说的做就那么罪不可赦?”估计父亲没料到我会这么跟他说话,愣了半晌,一句话没说,进厨房做饭去了。随后,我以为没有因此引发暴力事件这次谈话应该是成功的时候,他冷不丁冲出一句,“随便你,以后你想做什么干什么,什么都别再问我。”或许换了别的人听到这个话会很难受,我却觉得如果真是如此那就再好不过,可惜,这永远只能是如果……
说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首先你不能否认它,特别它来自父母,是不能被质疑的;其次,事情到了“爱”这个层面就像特赦金牌一样,只能理解可以反抗却不能责怪……这是我对来自父母那份“爱”的全部理解。
母亲总说,父亲是爱我的……我表示理解,我相信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小孩呢!可是大学之前,就记得父亲脾气走火的频率之高让家里总是弥漫着火药味,虽说每次到最后都是我妥协,但一开始就说“我错了”不是我的风格,所以总是被打的遍体鳞伤。这也就算了,我母亲在这个过程中也总是受牵连,之后好几天不但要冒着摔碗扔拖鞋的危险,也要去哄那个始作俑者吃饭,这件事情也是我万万理解不了的。
我不止一次想过,这样的家庭究竟给我带来了些什么不好的影响,因为在人前我还是那个开朗的、乐观的、热情的人,没有人会相信,在我的心里只要提到家庭,就会喘不过气来,我恨自己不够洒脱做不到置之不理,一面想要解脱,一面又想彻底改善,但是我找不到出口,把自己折磨的周期性崩溃。我告诉自己,算了,这辈子就这样吧,如果哪天我做了母亲,这就是前车之鉴,万万不可重蹈覆辙!
故事2 母亲的控制与诅咒隔绝了我们沟通的可能
姓名:利亚
性别:女
年龄:30
职业:外企秘书
很多时候,我想,我们只是想要摆脱失败的父母,以及他们带来的负面能量。跟他们在一起,我们永远是卑贱的,无法符合他们的理想要求,攀比不过邻居同学,永远指责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任何一点自我意识都会被打压到尘埃里。这些负面的态度和能量,经年累月地积累,投射到今后的人生中,几乎要把我们自己的未来搞得像一坨屎。
“你们不会有好下场的,你们没好果子吃的。”她坐在床沿,摇着头,身子晃来晃去,终于下定决心,换了鞋,甩门出去了。
她是我母亲。每当事情不按照她的要求和设想发生时,她便开始说教,让你内疚惭愧--通常她好心说教就是为了让你否定自我,跟着她走--说实话,我是有那么一会会儿,内心是涌起自责惭愧的情绪的,但通常,都要被我泯灭掉。
接下来,见我没有什么反应,她便从说教升级为谩骂,你应该怎么怎么,你必须怎么怎么;别人是这样的,你连谁谁都不如;我是你妈妈,你永远说不过这个理,我再错你也要服在我手下!你这个冷酷无情的东西!你这个自私自利的东西!……
后面开始翻旧账。控制与反控制永远是我们之间的主题。若在小时,便直接打上来,摔东西过来,天翻地覆。天翻地覆。被无数次的践踏到底后,弱小的我们,心中只一味想着长大,离开这些衣食父母,家只是个客旅,能走多远走多远吧。不知哪一天起,在我们幼小的心里,早就不把那个人认做是父母。
我的母亲,看见谩骂也无效,就开始诅咒:你是个毒蛇!你是个魔鬼!你不会有好果子吃的,你好好看清了,你没有好下场!……我不知道要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力量,才能与这样同样强大的负面能量抗衡。
当我第一次看到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这个小组的时候,我竟然感到欣喜温暖,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地去那里看了一个个主题一张张回帖,一模一样,天啊,他们的父母,和我的母亲一模一样。甚至还有扔菜刀甩滚水要害死自己孩子的父母,他们都一一浮出水面:侵犯子女隐私、干涉子女生活、吞噬子女的自由空间、剥夺子女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把子女当成物,当成傀儡,而不是一个人。
……
你知道吗?你人生中所有的亲密关系,都可以在原生家庭里找到模本:你对待父母的方式,就是对待你爱人的方式。你父母对待你的方式,可能就是你对待自己孩子的方式。不知不觉中,我们在重复上一代人的错误。
你知道吗?心理上的非爱行为,它是一种以爱的名义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控制”,多么熟悉的字眼,它最常见在父母对儿女,然后就是爱人之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些过于绝对的话都有莫大的漏洞。亲子关系的最大真相,就是:再好的父母,对孩子也是有时爱有时不爱。我自己作为一个六个月大婴儿的母亲,我承认这个真相。
很多时候,我想,我们只是想要摆脱失败的父母,以及他们带来的负面能量。跟他们在一起,我们永远是卑贱的,无法符合他们的理想要求,攀比不过邻居同学,永远指责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任何一点自我意识都会被打压到尘埃里。这些负面的态度和能量,经年累月地积累,投射到今后的人生中,几乎要把我们自己的未来搞得像一坨屎。
那个叛逆的,受伤的小孩,永远停留在某一年,不肯长大,也不知如何长大。我多么希望能够有一天迈出那个和解的步伐,能够拥有和睦的家庭和自己幸福的小家庭,老老少少,其乐融融。可是我害怕去做这个假设--真的可以改变吗?
这条路,对我来说,太漫长了。
故事3 我的女儿让我伤透了心
姓名:寒心
性别:女
年龄:54
职业:退休工人
那时候我跟他爸的心已经凉了,这几年反反复复,她就始终没有个出息样子。说要挣大钱孝敬我们,说要好好工作,结果没一样实现的,整个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我们都不想信她的话了,被她伤透心了。
整理/林海 口述/寒心
我们的女儿今年二十六岁,可是跟我们陌生得却不像父母与子女。有时候想想,自己都觉得奇怪,是怎么生出这么一个让我们放不下心、带来诸多麻烦、争吵和眼泪的孩子来的?
小时候她很乖巧,学习成绩也不错。那时候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可我们还是攒钱给她买了钢琴,让她学,因为她爸爸觉得学钢琴的女孩子有教养,有气质。后来到了初中,电脑还不普及的时候,我们也是头一批给她买了电脑。从小到大,英语班奥数班绘画班哪个都没落下。该给的、能提供的我们都提供了,而且那时候我们一家三口相处得特别好。
慢慢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的主意越来越大,越来越贪玩。大学毕业之后她在北京工作,没半年不顺心就回家来了,说是顺带着找找商机(她是做销售的)。在家里(二级城市)工作了一年,成天懒得不行,也没个上进,衣服和东西到处乱扔。我说她没个利落劲还不爱听。
在家呆了一年,她又想跑到北京去了,说我们这是小地方,没发展前途。去就去吧,虽然我和她爸爸都希望她留在我们身边,可是哪儿对她发展好,我们还是希望她能去的。这一去才是麻烦的真正开始,08年底她带回家一个男朋友,说是让我们看看。一见面气得我七窍生烟,对方比她大八岁,是个东北人,也没什么高学历,工作也一般,重要的是那个人看上去粗粗拉拉的根本不像有什么前途的人。我跟她爸爸都快气炸了,说让他们分手,不然的话没她这个女儿。她不同意,非说那个人对她好,就要跟他结婚。那年我们就是在吵架中度过的,几乎天天吵,整个春节我的身体就没好过。
那时候我每个月还给她往卡里打点钱,自从见了她那个男朋友之后,我再也没给过她钱。我知道她花钱大手大脚,那个男的也不是省油的灯,俩人光吃饭每个月能花掉两千,这哪像过日子的人啊?
这中间我还找过算命的给她看过,说跟那个男的在一起就是会妨害她,好不了。她偏不听,说我骗她,又说对方想做生意跟我借钱。我简直是苦口婆心的劝,就是不听,说多了她还不耐烦,说这辈子就是在外头受穷也不愿意回家。气的我挂了电话哭了一下午。
09年下半年,她跟着那个男的跑到大连去工作,临走回了趟家,跟我要户口本,说想结婚。我当然不给了。她又跟我哭,说婆婆说领了证就给他们买房,还说想让他的父母过来见见我们。我又急又气,打了她几巴掌,哭着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呀!非要嫁那么个土匪!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你回家来,好好找一个人踏实过日子不行吗?咱这有房有车,有爸妈,你还老往外跑什么呀?她给我跪下了求我,说好好奋斗了把我们接过去,我最后还是没答应。唉,那时候我跟他爸的心已经凉了,这几年反反复复,她就始终没有个出息样子。说要挣大钱孝敬我们,说要好好工作,结果没一样实现的,整个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我们都不想信她的话了,被她伤透心了。
她走的时候,我气得犯了病,躺在床上下不来。她爸爸也没送她,她孤零零一个人出了门,我又担心,又生气,简直不知道该拿这个孩子怎么办好了。怎么就这么不听劝,这么一意孤行呢?
春节前我们给她打了一次电话,她挂了,也没打过来。我们夫妻俩这下是绝望了:就当这个孩子白养了吧,白眼狼一个。后来过了一个月,她发短信说过得挺好的,在一所学校教书,让我们有空去玩,她爸爸看了一眼就删了。在我们之间,除非她先悔改,否则没有和好的可能了。
两代人,两种音
在人类的历史中,父母与子女两大不同社会属性阵营的冲突是亘古命题。前者易于守成,喜欢稳妥,喜欢一切在控制和安全感范围内,而后者的天然属性则是打破、打破再打破。
无论是控诉自己被父母控制迫害的子女,还是觉得含辛茹苦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的父母,双方都有一肚子苦水,且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都认为自己是真理和道义的握有者。唉,一个习惯集体合奏,一个坚持上场独唱,让我们来听听大家对于父母子女之间的这种对垒如何看吧。
岳鹏:我觉得现在所谓的两代人矛盾激化,与时代有关,更与文化环境有关。中国式的家庭和中国式的父母,已经习惯了将自己的很多东西加在孩子身上,不知不觉就会认为孩子是他们的附属品,他们的续集。中国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我生了你,怎么对你都是对的”,这就是典型的控制与迫害。
S:一直到高中,我都不敢反抗我爹。虽然我是女孩,但他真的说打就打,很不文明吧?一般男的怎么能打女的呢?更何况是父亲打女儿呢?何况他还是人民教师呢?呵呵,我初中同桌老爸就是超级温厚、文雅的那种,那时候别提多羡慕了~~~每次被罚饿肚子、被罚禁闭、被呵斥、被摔碗……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同桌的爸爸,自己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绝对不打孩子,不骂孩子,要跟他们做朋友。初中三年,我边哭边写的日记就有几大本,里面记满了一个弱小孩子的绝望。
PASS:唉,我妈妈有时候也数落我和姐姐不是,但也还好,没有别人的故事中那么恐怖,严重到践踏孩子的尊严。我听了忽然觉得好庆幸啊……觉得我妈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一九零: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不畅,其实就是结怨的开始了,要保持警惕的话,完全可以在最开初解决问题,如果能顺利解决问题,那么感情会更浓厚更坚固,这就是一场好缘分。
姚瀞:反正我不喜欢这个说法。虽然我知道并不是每个人跟父母的关系都很和谐。但我真的无法理解跟父母的关系达到一种怨恨的状态,我觉得可能还是沟通得不够吧。
飞鸽:唉,幸福的九零后。一般你们这个年龄的父母都比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开通一些了……你是没看到那些惨烈的事例,不信你去“父母皆祸害”小组翻翻,要搁你,肯定也会怨恨的……
Ann:小时候有件事,老爸太不注意言语用词,激烈了点,吓到我了。当时的具体场景不记得,言语也不记得了,可是那种害怕感觉一直存在……使得很长一段时间我爸说话一大声,我就发抖,生怕出什么事。后来自己长大后,明白事理,才能慢慢好起来,其实也知道老爸是为了咱好,不过愈合很慢啊。。。
桂花糖:其实父母和子女间再有什么不和谐的地方,也不能说是怨仇或怨恨,怨或许还说的过去,这个仇、恨,太重了。在我看来父母无论怎么样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由于角色的位置和辈分上的因素,沟通成了最大的障碍,这就造成了谁也不理解谁,最后就只有互相抱怨了。
月影:年轻时候很多冲突是难免的,长大了慢慢就懂得亲情可贵,就会冰释前嫌了,但必须内心真的想通、清理好。有时候理智上原谅了父母一些伤害,可深层的情感伤害没有得到恢复。若是没有治愈,会带给下一代人,那是更不好的事。
Nocturn:父母和子女,一个倾向于维持现状,一个总期待改变现状,天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在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人人都心浮气躁,家庭成员作为“最安全”的情感发泄对象,难免互相成为对方的靶子。如果父母和子女双方都对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根本上又需要什么更有意识的话,也许情况就会好得多了。毕竟,家人又何必搞得这么苦大仇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