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后遗症(一)
- 来源:章回小说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贸易,胃癌,越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25 14:28
第一章 劫杀存疑
在越南河内通往中越边境的公路上,一辆的士在尘埃中飞驰着。
车上坐着中国亮鑫贸易公司副总经理陈贤淑、公司销售部经理余火和公司财务部经理阮阿秀。余火紧紧地抱着一个胀鼓鼓的双肩包在怀里。
车子在飞快地行进。坐在副驾驶位子的阮阿秀转过头来问陈贤淑:陈总,要不要给孙总打个电话?告诉他货款我们已经拿到了。
陈贤淑说我来打吧。
阮阿秀说的孙总,是亮鑫贸易公司总经理孙亮、陈贤淑的丈夫。
还没等陈贤淑拿出手机,手机便响了起来。陈贤淑接过电话,说孙亮,我刚想给你打过去呢。孙亮说货款拿到没有?我这边的合同已经签好。陈贤淑说我们已经收到货款,正往回赶,估计明天就可到家了。孙亮在电话里再三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便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陈贤淑说我们天黑前一定要赶到边界。余火说这个应该没问题。说完对驾驶员说师傅,开快点,天黑前赶到边界。
司机说可能有困难,这路不是很好走。余火看了看窗外,心里一惊,慌忙说走错路了,怎么走到这条道上来了?
司机说这条道近些……没容司机说完,余火大喊停车,按我们指定的线路走!司机也不说话,猛踩油门,车子箭一般往前冲去,车上的人被颠得东倒西歪。
阮阿秀的头撞到了车门上,痛得对着司机猛吼:叫你停车,你听到没有!余火紧紧地护着胸前的双肩包。陈贤淑死死地抓住司机座位后的把手,大声说余火,保护好东西。
话音刚落,几辆摩托车已经出现在的士的后面,其中两辆飞速超上来,一下把的士别住。
还没等车上的人反应过来,摩托车上的人便开始砸的士。的士司机拉开车门跑了出去。劫匪提着砍刀把车窗砸碎,举刀就往车上的人身上砍。
陈贤淑头上被砍了一刀,满脸鲜血,大声嚷道:你们要钱好商量,别伤害我们!几个劫匪似乎没有听到陈贤淑的叫声,举着砍刀不停地向几个人砍去。
余火躬着背紧紧地抱着怀里的双肩包,背部被砍了好几刀。
突然,余火浑身是血地从车里跑了出来,双手紧紧抓住双肩包,向几个劫匪横打过去:我操你奶奶的,来呀,来呀!几个劫匪拥过来,把余火团团围在中间,挥着刀向余火砍去。余火终于被砍倒在地。一劫匪从余火手上抢过双肩包。
身中数刀的陈贤淑已经倒在车里。
此时的阮阿秀浑身是血地从车里滚到了车外,看到劫匪从余火身上抢双肩包,阮阿秀冲上去拼死地与劫匪抢夺。
就在这时,一群手持竹茅的越南村民冲了过来。几个劫匪见状,四散而去。此时的陈贤淑、阮阿秀和余火已经躺在血泊中。阮阿秀的怀里紧紧地抱着那装有二百万元人民币的双肩包……这个充满血腥的日子,是2001年11月23日。
孙亮赶到越南河内,看到的是妻子陈贤淑的遗体和躺在医院里身负重伤的阮阿秀和余火。
孙亮看到的,还有那完好无损的二百万元人民币。
在陈贤淑的葬礼上,孙亮的拜把子兄弟阿德带着几个弟兄从马来西亚赶了过来。参加葬礼的还有陈贤淑的闺蜜周园。
葬礼后,阿德和周园对越南劫匪要命不要钱提出了质疑。
阿德说,劫匪完全可以拿走那二百万元人民币,为什么不拿?常理都是劫匪只要钱不要命,可这次却是要命不要钱。
孙亮说,我也觉得奇怪,我和贤淑跟越南人没有过节儿,在生意上也从没有纠纷……
或许在生意上你得罪过什么人,是你和贤淑没有意识到……周园在一旁提醒道。
即使有这个可能,也不至于要贤淑的命呀。孙亮不无困惑。
你和嫂子跟越南人没有过节儿,更没有生意上的纠纷,这个我最清楚。余火是我表兄弟,也不可能是内贼。阿德转向孙亮,声音突然放大。
你是说,内外勾结?如果是内外勾结,这次目标应该是我。一直以来都是我带着余火到越南要货款,这次是临时决定,让你嫂子去……是我的命大,你嫂子代我了。说完,孙亮抬起右手,看了看长在小手指上的第六个小指头。民间有种说法,叫多指多福,认为有六指的人福大命大。但当初参军的时候,这六指却让孙亮着实担心了一阵子。那时候体检极其严格,脱得浑身只剩一条裤衩的孙亮怕人家发现自己是六指,灵机一动就把裤衩的松紧带抻坏了,把六指藏进裤腰里。医生问你的手怎么了?孙亮说手没事儿,裤衩带折了,不提着就掉了。医生看着他窘迫的样子不由得乐了,摆摆手就喊下一个了。到了部队训练时,都说他的枪法特别准,连长就特意去看他射击,结果发现他是个六指,就瞪着眼睛问,你小子是怎么混进来的?孙亮当时吓得连话都不会说了,本来以为连长要处分他,没想到连长却说,你小子枪法不错,先给我好好练着,要是参加军区比赛能拿个第一回来,我就把你当特殊人才对待,要不然我就割了你的六指,或者你赶紧给我卷铺盖滚蛋!孙亮害怕被撵回家去,起早贪黑地苦练枪法,连做梦都在不停地打靶。可是还没等到军区开展射击比赛,他就随部队上了自卫反击的前线……
孙亮看着自己的六指说,都说六个指头的人命大,自卫反击战时,全连的战友都牺牲了,就剩我一个人,现在,又躲过了一劫……可,真的是内外勾结吗?孙亮看着阿德。
如果不是内外勾结,时间不会吃得那么准!阿德说。
那你是说,内贼就是阮阿秀了?如果阮阿秀是内贼,她没有必要受这十多刀的苦,和劫匪把钱一块拿去好了……
阿德说大哥,你一直教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前几年我没有把你这些话放在心里,所以我惨了。今天,大哥,你也听我一句……
阿德,你无非是要我提防阮阿秀。我跟你说,阮阿秀的情况跟你那个越南女人的情况不一样,阮阿秀只是我公司的一个员工……
大哥,你怎么就这么相信这个越南女人?越南女人在中越边境的故事你不是没有听说过,也不是没有见识过!阿德有点儿气急。
行了,阿德,你是一朝被咬蛇,一世怕草绳。在你眼里,所有的越南女人都是祸水,人家为了那二百万,被砍了十多刀,命都差点儿搭进去了……孙亮大声说道。
周园说大哥,阿德的话不无道理。我们不去害人,但是我们必须要有所防备,保护好自己……
孙亮不理会周园的提醒,自顾自地说,周园,你过来帮帮我吧,余火和阮阿秀还得在医院里住一段时间,我一个人一时半会儿忙不过来。阿德那边也在忙着一个大项目,肯定是没空儿了。
我那边的生意现在也不景气,我可以过来帮你。周园答道。
周园,不如把公司移到这边来,跟大哥一块干,互相也有个照应。阿德提议。
周园说早几年贤淑就跟我提过这件事,我想想吧。
你现在过来,比我十多年前过来条件要好得多了。当年我跟阿德在这里白手起家,是不堪回首呀。孙亮感叹。
阿德说,当年我跟大哥是从贩卖自行车起家的……
孙亮说是呀,如果当年不遇见阿德,或许我和周园一样还呆在老家呢……
第二章 边境商机
1989年,孙亮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后一次战斗后,转业回到家乡山东,第二年便与青梅竹马的陈贤淑结了婚。
1993年,孙亮到中越边境祭奠牺牲的战友。那个时候,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热火朝天之时,中越战争已经平息,中越两国的贸易开始走上繁华。
祭奠完战友,走在中越边境的小道上,看着这个当年和战友们战斗过的地方,孙亮百感交集。那些逝去的战友,大的只有二十一岁,小的也只有十八岁,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刚开始,他们就离去了。而自己呢,在那场战争中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战争结束后被安排了工作,并且结婚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孙亮不知不觉走上了一条黄泥公路。刚上公路,孙亮就被公路上的奇观吸引住了:三三两两的中国边民挑着一担担的日用品往边境走去,还有一些骑着崭新自行车的……看到前面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小青年蹲在地上绑着自行车,孙亮走上前去,说小兄弟,你们这是干吗去呢?小青年头也不抬,说卖车去。卖?到哪儿卖呀,卖给谁?孙亮紧接着问。
小青年抬头看了看孙亮,也不说话,把两辆自行车捆绑起来。小青年虽说手脚还算麻利,但捆绑的技术还有欠缺,力度不够,被绑在后边的自行车总是有些松动。
孙亮说我来给你绑吧,你这样绑一会儿又要松动了。说完,也不管小青年乐不乐意,动手绑起来。小青年上下打量着孙亮,说谢谢……你也是来这里做生意的?孙亮一边绑,一边说,我是来看我的战友的……
小青年看了看孙亮,说他们还在边防部队?孙亮停了下来,看着远处说,他们已经永远安眠在这里。
哦,你是当年自卫反击的解放军呀。小青年兴奋地看着孙亮。
是呀,这里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活着回来了,可我的战友们却永远躺在了这里,孙亮说。
哎,你是六指呀,听说六指的人特有福气……看着孙亮绑着自行车,小青年发现了孙亮右手小手指上的第六个小指头。
孙亮说福气不敢说,命倒是很大。自卫反击时全连的战友都牺牲了,唯有我还活着……说话间,孙亮已经把自行车绑好。
哎,小兄弟,你还没有告诉我,你这自行车拿到什么地方卖呢?小青年说拿到中越边境的交易场卖呀。哦,我该叫你什么呢?
我叫孙亮,就叫我大哥吧。
大家都叫我阿德,你也叫我阿德吧。
阿德告诉孙亮,他倒腾这些自行车,每天可赚二百元人民币……二百元人民币?孙亮睁大眼睛,要知道,孙亮每个月的工资才二百多元呀。孙亮说,这样倒腾不违法吧?阿德说,违什么法呀,光明正大地到供销社买的,买了就直接拿到边境,有人买,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听罢阿德的话,孙亮眼前一亮,说阿德,我能不能跟你一块去看看?阿德看了看孙亮,说我可是骑着车子的,你怎么去,你跑着呀?孙亮指了指绑在后面的自行车,说我帮你骑一辆不就行了吗?阿德不吭气,看着孙亮。
孙亮一下明白了阿德的意思,笑着说你担心我把你的自行车骑跑了吧?阿德看着孙亮点点头。孙亮从口袋里掏出二百元钱递给阿德,说这样行了吧?我再跑,钱也在你手上了。阿德接过钱,马上动手解开后面的自行车……
阿德和孙亮骑着自行车往边境贸易点儿奔去。
大哥,一会儿进入那些小道,别往道外走,外边还有很多地雷。就是那些地雷,炸死了我的几个同学。孙亮转过头来问阿德,他们也像你这样贩卖自行车?阿德说,是的,在中越贸易区,凡是中国货都好卖。我的那几个同学他们胆子比我大,电风扇、电饭锅等什么都做。
说话间,孙亮和阿德骑着自行车进入了中越边境的一个简陋的贸易点儿。
虽然在这里打过越南,但是这个地方孙亮还是第一次来。看着孙亮很好奇的样子,阿德介绍说,这个边贸点儿最早产生于1988年。当时一些越南人翻过大山到中国友谊关附近与当地人做交易。越南人要手电筒等日用品,我们中国人则喜欢他们带来的芭蕉,于是以货易货。过了半年,货易货生意越做越大,越南货从最初的芭蕉到后来的鱿鱼、蛇、党参、乌龟等,中国货也从手电筒扩大到布料、文胸、自行车等各种日用品。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倒腾自行车的?孙亮问阿德。原来我倒腾过一些手电筒,但那来钱太慢,自行车钱来得快些。倒腾自行车才开始不久。
说话间,孙亮和阿德已经进入贸易点儿。在贸易点儿狭窄的小道上,中国人和越南人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着生意,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战事不断的越南,重建后一贫如洗。生产能力不仅严重不足,而且物资紧缺,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的商品物资。而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时期,越南的需求符合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各类物资不断地涌向越南。如中国的录音机、电风扇、自行车、电饭锅和瓷器等,很受越南人欢迎。而由越南过来的木材、棉纱、橡胶、钢材、海产品等,也大受中国人的喜爱。
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孙亮忘记了摆放自行车,直至阿德推了他一下才回过神来。俩人刚把自行车放好,几个越南人走了过来。阿德跟他们说着简单的越语,用手不停地比画着。最后,两个越南人跟阿德做成了生意。看着他们骑上自行车就走,孙亮急了,说还没付钱呢。骑着车子的越南人有点惊讶地回头看着阿德和孙亮。阿德朝他们挥挥手,说没事,你们走吧。
孙亮一把抓住阿德,大声叫道,哎,你怎么让他们走了,他们还没给钱呢!
旁边的人好奇地看着孙亮。阿德小声地对孙亮说,小声点,人家知道你是新手,会找你麻烦的。我跟你说,越南人做生意大多都是赊账的,就是说,先跟我们拿货,卖了再给我们钱。孙亮说你不怕他们不守信用,把你的车子骑走就不再来了?阿德说也有这种情况,但真正想做生意的不会这样。我们跟越南人做生意,讲的是一种不成文的诚信。来这里做生意的都是这样交易的,你不做别人做。如果你不这样做,越南人不会跟你做生意。我们这小打小闹的无所谓了,人家开门面的,谁不赊个一两万的。而那些大商家,赊上个几十万、上百万多的是。孙亮说如果遇上不讲诚信的,货款收不回来怎么办?那就自认倒霉呗。昨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一个广东老板在这里等收货款,他已经来了半个多月了,听说他的货款是十多万,对方说一个星期就可以给他,可一天拖一天,拖了三个多月了都还没给。你看,就是他。阿德用手指了指前面,只见一个身材瘦小的中年男人,蓬头垢面地正从公路边上向这边走来。孙亮说他为什么不到越南找那个越南人?阿德说现在中越边贸交易还比较宽松,但是过去了不一定就能找到人,说不好还得把命搭上,上个月就有一个中国老板被打死在凉山。
说话间,一个越南人向阿德挥手。阿德也向对方挥了挥手,说你看,昨天买我车的越南人送钱来了。
阿德,今天的自行车呢?越南人已经走到阿德的跟前,用边境土话问阿德。阿德说阿水呀,你今天来晚了,车已经给阿文了。
这个叫阿水的越南人很失望地唉了一声,从衣袋里掏出钱来递给阿德,说明天我来早些,你不要给别人了。阿德一边点着手上的钱,一边说今天你回去找好买主,明天四辆车全给你。已经转身想走的阿水又转过身子问阿德,明天有四辆?阿德说,对,明天给你四辆,但你要早来呀!阿水连连说好,我现在回去找买主,明天我一大早来这里等你。说完,也不等阿德回话,就往来路走去。
看着远去的阿水,孙亮问阿德,你说明天给人家四辆,你一个人怎么弄四辆?今天你弄的两辆还绑成那样,四辆你怎么弄?阿德看着孙亮眨巴着眼说,你呀,你明天跟我一块干。
啊?孙亮一时没反应过来,愣了一下。
怎么了,不想干呀?我这里有你二百元钱,到供销社可弄两辆自行车了。你现在的二百元,明天就是四百,这比你在国营单位拿工资强吧?阿德笑着说。
哎,一天赚的钱和我一个月的工资差不多了……只是,明天我的假期满了……这样吧,我电话回去请个假,明天我跟你一块干!
阿德刚想说什么,突然山脚边传来了爆炸声,只见一个人被炸得飞了起来,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一时间,叫喊声和哭喊声响成一片。阿德拉着孙亮就往爆炸点跑,说又有人踩中地雷了,我们救人去!
阿德和孙亮钻进围着爆炸点的人群,只见那个叫阿水的越南人被炸得血肉模糊,一条腿不见了踪影,趴在草地上不知是死是活,围着的人群指指点点,不敢靠近。
孙亮走上前去,把阿水的头翻过来,摸了摸鼻子,似乎还有气息,便从阿水的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条,紧紧地绑在阿水的大腿处。快叫医生,人还活着,要不来不及了。孙亮大声嚷道。阿德说听到爆炸声,一会儿边防军和医生就到了。
说话间,几个边防军战士和两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已经走到跟前。两个医生简单地给阿水处理了一下,便抬着阿水向医院走去。
围着的人群议论着慢慢散去。孙亮问阿德,每天都发生这样的爆炸?阿德说几乎都有。原来每天都有两三次,现在少多了。你没事千万别往草地上走。
哦,阿水炸断了腿,明天自行车卖给谁呢?孙亮突然想到明天的生意。
这个你放心,只要有货,不怕没有销路,中国货在越南特别抢手。阿德告诉孙亮,因为越南人喜欢中国货,中国很多企业抓住了这个机遇,一些濒临破产倒闭的企业纷纷生产越南人喜欢的产品销往越南。正是这样,使中国的很多企业起死回生……
阿德的这番话,深深地刻在了孙亮的心里。多年后,孙亮讲起这段往事,不无感慨。他说,阿德是老天安排给我的好兄弟,没有阿德,就没有我孙亮的今天。
第二天,阿德带着孙亮到供销社买了四辆自行车,每人两辆向边境贸易点进发。
第三章 现身说法
孙亮和阿德骑着自行车在中越边境的羊肠小道上。
当他们把自行车推进贸易点时,几个越南人围了上来。
阿德,今天这么早呀。几个越南人跟阿德打招呼。
哎,你的车子怎么卖?两辆一百五十元卖给我吧。一个越南人看到孙亮,或许是生面孔吧,把价格压得很低。
你神经病呀,谁给你卖这个价了?没容孙亮说话,阿德转过头来,气哼哼地对越南人说。
哗……几个越南人笑了起来。
说话间,几个越南人争着把孙亮和阿德的自行车买到了手。看着几个越南人骑着自行车往越南境内远去,阿德向孙亮做了个鬼脸:继续?
孙亮乐得用手在阿德的头上拍了一下:你这小子,走。
这一天,孙亮和阿德倒腾了两次。阿德说,这是他倒腾自行车之后,次数最多的一次……也就是这一次,滋生了孙亮留在中越边境做生意的想法。孙亮先是电话回去跟妻子陈贤淑商量,没想到得到了妻子的全力支持,接下来,跟单位继续请假。在中越边境倒腾了半个月之后,孙亮大胆地做出决定:下海经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停薪留职、辞职下海经商形成一股潮流。当时拿着铁饭碗是件极其保险的事情,谁愿意去做丢饭碗的事情?但孙亮愿意,他没有停薪留职,而是直接辞职到了中越边境这块神秘的地方,开始了他艰难而更具挑战的经商生涯。
到了1995年,孙亮和阿德从倒腾自行车到电饭锅、电风扇、VCD等等,终于淘到了第一桶金。
而就在这个时候,阿德的母亲却患上了尿毒症。阿德五岁失去父亲,母亲从此不再嫁人,独自拉扯阿德成人。看着为自己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阿德发誓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眼看着日子慢慢好起来,母亲却恶病缠身。阿德决定为母亲换肾,可换肾需要十多万呀,这十多万在哪里?孙亮说,兄弟,咱兄弟俩这么多年折腾下来,合计起来也有近十万了,再借些,也就差不多了。阿德说大哥,你把我的那部分给我就行了,我不能要你的钱。孙亮说阿德,我从小就没有父母,你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钱没了可以再赚,人没了就永远没了……阿德的母亲成功换肾,而阿德和孙亮几年挣下来的钱不仅耗尽,还欠了几万元的外债。
阿德说大哥,你对我的恩德,我一辈子也报不尽!孙亮说,别对我感恩戴德,我们是兄弟,救母亲是做儿子分内的事!
阿德的母亲成功换肾的第二年,又患上了胃癌,不久就离开了人世。阿德的母亲咽气前,拉着阿德的手说阿德,你以后要听大哥的话……
阿德牢牢记住了母亲的话,凡事都听孙亮的。这样一晃五年过去了,孙亮和阿德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可正当孙亮和阿德运作开公司的时候,一个越南姑娘的出现,阻断了孙亮和阿德的所有计划,完全改变了阿德的命运。
这个越南姑娘叫黎美玉,是孙亮和阿德倒腾电风扇的时候认识的。这个娇小颇有几分姿色的越南姑娘,一直在贸易点儿跟孙亮和阿德拿中国货到越南卖,一来二去,黎美玉跟孙亮和阿德便熟络起来。
一次,孙亮和阿德从几个越南人那里拿了一批鸭毛,卖给中国的几家羽绒服厂。因为鸭毛是抽过绒的,几家羽绒服厂逐一退货,孙亮和阿德为此赔了好几万。黎美玉知道此事后,通过黑帮找到卖鸭毛的几个越南人,不仅挽回了孙亮和阿德的损失,也使得黎美玉在中越边境商界名声大震,而黎美玉也借此大量收购鸭毛卖给孙亮和阿德。没多久,黎美玉几乎垄断了越南的鸭毛市场。也就是这个时候,阿德和黎美玉产生了恋情。恋情发展的第二年,阿德离开孙亮,和黎美玉做起了夫妻档生意。
而此时的孙亮,也把妻子陈贤淑接到了边境,开了一家贸易公司。
话说黎美玉和阿德产生恋情后,不仅对阿德关怀备至,更是凭着在越南小商圈的名气,给阿德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订单,使阿德的生意如日中天。把阿德美得不亦乐乎,对黎美玉不仅言听计从,且把所有的财权基本交给了黎美玉……
看到阿德已经完全失控,孙亮和陈贤淑夫妻俩心里着急。在中越边境,越南女人不择手段骗取中国商人钱财的例子已不计其数,于是,夫妻俩便想着法子提醒阿德。陈贤淑说阿德,你这样不行,还没结婚呢,就把财权交出去……阿德说人家整个人都交给了我,还给我带来这么好的生意,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人家呢?孙亮说兄弟,既然到了这个份儿上,能不能去扯个证结婚呀?阿德说扯证?说得容易,跨国婚姻很麻烦的,要很多证件,一申请二申请,不去找那个麻烦。反正扯不扯证阿玉都是我老婆,不强求那一纸文书。陈贤淑说不一样的,你得小心,以后人家把你的财产全拐跑了。阿德笑着说人都是她的了,还怕她拐吗?要拐,连我一块拐吧。阿德嘴上这么说,心里也无奈。他曾无数次让黎美玉回越南要相关证明,到中国登记结婚,可黎美玉总是找理由推拖,再催,黎美玉不高兴了,说如果你不相信我,我可以马上回越南去,唬得个阿德从此不敢再提证明的事。
阿德不听劝,孙亮和陈贤淑只好不断地提醒阿德,对黎美玉多个心眼儿。阿德说放心吧,我跟阿玉在一起有近五年的时间了,她对我是一心一意的。孙亮说就怕这一心一意的背后是更大的阴谋。阿德说如果黎美玉真是那样的人,我灭了她!阿德的这句话,一语成谶。五年后,阿德所有的财产被黎美玉悉数转至越南,在要回财产无果后,阿德通过黑社会的人,杀了他深爱的这个越南女人,之后便消失在孙亮夫妇的视野……
三年后,当阿德重新出现在孙亮夫妇面前时,已经是马来西亚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当年为了黎美玉这个越南女人,阿德不听孙亮的劝阻,最后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流落到马来西亚后阿德紧紧抓住中国加大与东盟各国合作的机遇,凭着多年在中越边境经商的经验,在商场上大展身手,终于在马来西亚东山再起。
衣锦还乡的阿德,得知孙亮的公司里有一个越南女人,说大哥,我的教训还不够深刻,你还敢用越南女人?孙亮说,我用的这个越南女人就是一个打工的,碍不了事!阿德说,大哥,你听我说,越南女人刚开始都是不碍事,最后,她们不仅吃你的肉,还要喝你的血……看着兄弟俩互不相让,陈贤淑说阿德,你听我说我们雇用这个越南女人的缘由……
两年前,在中越边境的一个小镇上,出现了一个在街上捡垃圾吃的女人。这个女人三十来岁,瘦高个,全身上下脏得让行人不敢靠近。因为总是捡垃圾吃,大家都叫她垃圾女。每次垃圾女走过孙亮的店铺,或在孙亮的店铺门口捡垃圾吃的时候,孙亮和陈贤淑总是给她送上一碗面或一碗饭。有一次,孙亮从外边回来,在门口把手上的东西交给陈贤淑时,“垃圾女”的眼睛盯着孙亮的手,眼睛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尽管就一瞬,孙亮还是觉察到了。
久而久之,陈贤淑知道这个垃圾女是个越南人,会讲汉语。有一天,垃圾女在吃完陈贤淑给她的饭后,便不愿离开,表示要帮陈贤淑干活……
想到阿德被越南女人骗得精光的下场,孙亮和陈贤淑断然拒绝。
打工不成,垃圾女还是照样在这个小镇捡垃圾吃,照样地每天经过孙亮的铺面。不同的是,陈贤淑不再像原来那样施舍于她,而是对她视而不见。
一天,陈贤淑正从外面回来,刚到铺面门口,一辆失控的货车向她冲来,眼看陈贤淑就要倒在卡车的车轮下,一瞬间,垃圾女冲了上来,一把把陈贤淑推开……
这一推,几乎改变了孙亮、陈贤淑对这个越南女人的看法。救命之恩,让陈贤淑对这个越南女人充满了感激。陈贤淑对孙亮说,这个女人的情况和阿德不一样,我们把她留下吧。她只是打工的,也害不了我们……
孙亮同意了。于是,这个叫作阮阿秀的越南女人顺理成章地走进了孙亮和陈淑贤的生活。
进了公司之后,阮阿秀话不多,只顾低头干活,这更适合陈贤淑的性格。随着时间的推移,陈贤淑越发喜欢这个越南女人了。
孙亮和陈贤淑不懂越语,而阮阿秀自然地弥补了这个生意上的空缺。转眼间,一晃三年过去了,阮阿秀给孙亮带来了一拨拨的生意。
听完阮阿秀的故事,阿德说大哥,嫂子,阮阿秀这是用计诱你们呀,她和当年的黎美玉有什么不同?这么低劣的手法,你们怎么就辨不出来?孙亮说阿德,我们是生意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赚钱。阮阿秀跟黎美玉不一样,你把黎美玉视为家人亲人,阮阿秀只是我们的雇工……
阿德说大哥,到时候人家全部掌控你的生意……阿德的话还没说完,陈贤淑说阿德,你放心吧,你哥哥和嫂子不会傻到这个地步,你的教训会时刻提醒我们。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阿德无话可说。但阿德的担心始终放不下。他找到周园,让周园劝孙亮夫妇……周园说,她劝说过,但没用。阿德无语,彻夜不眠。第二天,阿德把表弟余火带到孙亮的跟前,说大哥,这是我表弟,刚大学毕业,到你公司你给安排个工作……孙亮二话不说,把余火安排在销售部,协助阮阿秀的工作。
临走,阿德对余火交代了一番……
自此之后,余火不仅成为孙亮的得力干将,也成为阮阿秀的好朋友。
尽管这样,余火还是拿不到阮阿秀的任何证据,在余火看来,阮阿秀就是一个忠实的员工。
所以,这次被劫,余火给阿德提供不出阮阿秀内外勾结的任何疑点。余火告诉阿德,这次到越南要货款,原计划是孙亮去,陈贤淑去谈一单生意,可临出发前,陈贤淑突然改变主意,说去谈这单生意她没有把握,还是让孙亮去的好……如果是孙亮去要货款,不会带着阮阿秀,顶多带上余火。这次陈贤淑带着阮阿秀,也是孙亮提出的。孙亮的意思很明了,就是阮阿秀是越南人,熟悉越南的情况,而且跟陈贤淑也有个伴。从出境,到拿到货款,再返回,阮阿秀和陈贤淑、余火都在一起,没有独自离开的时间。阿德让余火再想想,除此之外阮阿秀还跟什么人打过交道。余火想了想,猛地拍了一下脑袋,说拿到货款时,阮阿秀跟一个越南姑娘打了个招呼。
打了个招呼?会不会问题就出在这里?阿德疑心顿起。余火说应该不会,她打招呼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简单的越南话我听得懂,就听她说她今晚要赶回边境那边。
阿德心里一震,忙问余火看清了那个越南姑娘没有?余火说那越南姑娘二十来岁,因为长得很漂亮,所以多看了几眼……于是,阿德仔细地询问了收货款的整个过程,对余火又是一番交代后,才放心地离开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