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长白山——寻访秋日的“五花山”

  位于我国东部、吉林省边境、与朝鲜毗邻的长白山,素来以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而闻名于天下。不管是关于“人参、貂皮、乌拉草”这“三宝”的动人传说,还是神奇壮观的天池和瀑布,以及春天雪地中的花开、夏季绿荫下的悠远山谷、秋天树林中的满山红叶、寒冬里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都是令人心驰神往和流连忘返的。长白山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秀丽的四季自然风光,有险峻的火山喷发后遗留下来的峡谷沟壑,也有数不胜数的山珍美味。

  每年的金秋季节,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四季更迭中,属于大美长白山的又一个收获季节也随之来临。如果能在这个季节里,邀三两位好友,一起走进山林—那么,除了接连不断的各种发现和惊喜以外,在心情愉悦的同时,背包里满载的,自然就是蘑菇、野果或者心仪的树叶了。

  差不多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和几位一样热爱自然、喜欢探险的朋友一起,或骑车、或自驾,进行一次次的寻访之旅。这一次,我要给大家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次寻访“五花山”的旅程。

  初秋,与小伙伴们一起去寻“五花山”

  阳光明媚的初秋早晨,大概在七点钟以后,露水已经退去。我和几位好友,经过简单的准备,就驾车向山林里进发了。一路上,秋风微凉、蓝天澄澈,除了专心开车的司机以外,其他伙伴则会把头扭向车窗外,仔细地欣赏大自然的馈赠,同时,大家也都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可能会遇见“惊奇”发现的机会。

  离城大概一个小时以后,我们驶上了林区公路的环山线。这是一条绕着长白山北坡和西坡修建而成的柏油路。路两旁的树叶已经渐次变成了红色或黄色,形成了著名的“五花山”。司机应要求把车停在路边,伙伴们陆续下车。此时,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举起相机,想要拍下这美丽的画卷了。紧接着,我和伙伴们迫不及待地走进树林中去寻找“宝物”。进入树林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背一个背包,里面除了装有中午需要的食物和水以外,还准备了折叠小铁锹、刀子等可能用到的工具。当然,如果想有其他的收获,带几个结实的塑料袋也是必须的。

  寻山必备装备——小木棍

  一般情况下,刚走进树林的时候,走在最前面的一般都是经验丰富、有极强方向感和身体素质较强的人。林中并没有现成的路,我们都是随机地寻找植株矮小或者看上去平坦的地方走。这时候,手里有一根粗一点的木棍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压倒前面的杂草,让我们更容易行走;另一方面,深山里总会有各种小动物隐藏在其中,“打草惊蛇”也使我们不至于互相伤害。而且,在不太好走的树林里,木棍还能起到“拐杖”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前进。

  “五花山”上那些色彩斑斓的“五花”

  秋分过后,夜晚逐渐变长,气温也不再燥热。长白山地区早晚温差大,白天温度也不会过高。于是,那些曾经遮天蔽日的树叶,也慢慢地由夏季的绿荫如盖变为秋天的五色斑斓,从而进入一个美丽绝伦,令人目不暇接的“花花世界”。此时,置身在红的、黄的、绿的叶子装点的群山之间,整个人的身心仿佛都会舒展开来。“五花山”在入秋以后,树叶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呈现的深红、红、浅红、黄、浅黄、绿等不同颜色,交叠在山林间,就像五彩的画儿一样。

  寻找那抹秋日的“深红色”

  进林子后没有多久,我们就看到几棵高大的紫花槭,大家都纷纷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也有伙伴架起三脚架,想用相机拍出更加精彩的镜头。

  紫花槭属于槭树科槭属的高大乔木,又名“丹枫”。 而提到枫树,人们脑海里便会呈现出“热情似火”的概念。没错,入秋以后的枫树,由于白天的逐渐变短,叶片中的叶绿素慢慢解体,其他颜色的色素在叶片上渐次呈现出来,叶子便由夏天的翠绿逐渐过渡到浅红及至艳红,确实给人以热情的感觉。而在长白山脚下,经过几场霜降后,紫花槭的叶子会变成深沉的红色。除了叶形美丽、枝干虬曲的紫花槭被人们广泛赞誉外,还有茶条槭、三花槭等植物的叶片也吐露着秋意。我们继续寻山,发现有一片卫矛科的瘤枝卫矛,它们也会在秋天变成浓重的红色。在伙伴们寻找各种合适的角度想要摄取美丽的画面的时候,我会蹲下来,寻找一些飘落的、完整的、颜色深浅不一的叶片,然后小心翼翼地夹到随身带的书里,留着以后做书签或者树叶贴画用。

  长白落叶松——秋日里的那片金黄

  待小伙伴们都拍尽兴以后,我们继续寻山。我们踩着小石头,经过一条不是很深的河流之后,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竟是一片耀眼的金黄色。没错,这就是“五花山”中显现金黄色的主打树种—长白落叶松。

  松属的高大乔木。长白落叶松于每年的春天发芽,在短枝上簇生的条形针叶细而扁平,像一把把展开的小折扇。源自日本民歌《北国之春》中的一句“残雪消融、溪流淙淙,嫩芽初上落叶松”就是在描写落叶松。在春季进山的时候,我也会特别留意它们,甚至还在树下捕捉“嫩芽初上”的感觉。一般情况下,落叶松都会形成大片的纯林,生长在阴湿的山坡或者石砬子上;而每到秋季,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一阵秋风过后,落叶松的针叶就会像小雨一样飘落,把地面铺成一层厚厚的金黄色。这时候,很多朋友会专门收集一把把松针,把它们铺在花盆里,因为带着酸性的松针不仅会对诸如杜鹃、茶花、栀子花等室内花卉起到良好的养护作用,而且还起到了透水的作用。

  红松——秋日树林中的那片“青绿色”

  由于长白山落叶松在我们家附近很常见,所以,伙伴们没做过多的停留,就继续向前进发了。穿过落叶松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依然是和刚进林子时差不多的景色——红的枫树、绿的青松,中间还夹杂着叶子开始泛黄的其他小灌木。

  松树,一直都被当做“常青”的象征。而生长在长白山地区的红松,最高株高可达30米。红松的叶子是五针一束的细长线形,它的叶子表面积小,水分流失不多,加上针叶的表面有一层很厚的蜡质层,以保护它不被寒冷侵蚀。即使在三九严寒中,长白山的红松依然呈现出翠绿的颜色,并且,一般的红松寿命通常会达到200年以上,这不禁让人对这种高大的乔木产生了更多的敬畏之情。

  当大家正对着几个并排的红松拍个不停的时候,一个眼尖的伙伴发现了一棵红松树上的松塔,我们都兴奋地如获至宝。松塔—就是红松树的果实,它个大如拳,因状如宝塔而得名。由于红松树过于高大,以及国家对红松的保护政策,我们想攀爬上去拍摄松塔是不可能的,站在树下的伙伴们即使使用长焦镜头,也依然不能拍摄出清晰的画面。此时,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和另一位伙伴在这棵松树下方圆几米范围内的地面上仔细寻找,果然捡到了几枚被风吹落的松塔,这一特别的收获又让大家雀跃了好一阵子。

  偶遇意外的惊喜——野山参

  其实在山林中寻访,我们看到的景色和拍照停留的时间,相对来说也不是太多。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将时间耗费在穿林海寻找美丽风景的过程中。毕竟在林中行走不比在平坦的柏油路上,加上还要注意脚下的各种状况和小幅度的翻山过河,拍完这些“五花山”的主要组成树种之后,时间也到了午后1点多。我们在一处平坦的林地上席地而坐,简单的吃过午饭后,大家背起背包踏上了回程的路。

  因为没有特定的路线,带头的伙伴按照来时的大致方向带领我们往外走。走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以后,突然听到有人高喊了一句—“人参”!虽然“人参”作为长白山特有的“仙草”被广泛流传,但是在长白山森林里行走和探访,遇到野山参的情况是不多见的。当听到领头的伙伴呼喊之后,大家先是愣住,然后纷纷跑上前去围住了这颗人参,果然,这是一棵“四品叶”的人参,中间穿出来的花葶上已经结出了红红的参籽。大家又纷纷拿出相机左拍右拍,留下她美丽的身影。我们并不想把她挖出来,最后,还是领头的伙伴把人参籽摘了下来,简单地嚼了几下,就吐到附近的树林里了。因为人参种皮过厚不容易萌发,所以很多时候,都需人工破坏它的外种皮来促进它的萌发,长白山地区至今还保留着“脚搓参籽”的风俗。

  带着这种突如其来的兴奋心情,我们回程的路也轻松了许多。这一次寻访,我们如愿看到了白桦林中鲜红的枫叶也看到了虽然常见但每次遇到都会有新鲜感觉的落叶松纯林,还看到了大片的红松林,捡到了几枚松塔。最重要的是,我遇到了多年来巡山过程中从未遇到的“人参”。虽然大家此行的目的—欣赏和拍摄长白山秋天里五色斑斓的景象都得以实现,但是,大美长白山秋季森林中盛产的各种蘑菇和野果,也会促使我们再一次地走进山林,品味正值丰收的大美长白山!

  撰文/慧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