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场:推动行业发展的杠杆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4-27 16:40
每一个成功者心中,都有做大的理想,每一个成功者背后,也有在奋斗中成长的经历。近几年来,在长期以“散、乱、小”为特征的水产养殖业中,规模化的养殖场、养殖企业不断出现。和分散经营的个体相比,这种规模化的养殖场,无论是养殖技术、管理水平,还是盈利能力都具备更大的优势,综合体现出来,这一类经营体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
规模养殖场并不是新事物,然而在近几年时间里,这一类经营体却以更快的速度涌现,从表面上看,他们是养殖水面的集合,所涉及的领域也并非奇特,但是根据观察可以发现,和散户经营相比,规模化操作需要完全不同的理念和手法,随着养殖规模变大、盈利能力增强,他们对行业资源的吸纳、整合能力,市场博弈能力不断强化,同时,随着他们对养殖上、下游影响力的深化,规模养殖场开始引领养殖层面的发展,通过市场机制的优胜略汰,规模养殖场已成为拉动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杠杆。
规模养殖场≈直销户
什么是规模养殖场?简而言之,就是具备一定产业规模,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的经营体。在整个大农业范畴内,水产是涉及生物物种最多的领域,根据不同的养殖对象,规模养殖场有着不同的定义,一般按照业内约定俗成的习惯而定;例如大宗的草鱼、罗非鱼等,养殖规模数百乃至上千亩,在华东等地区甚至有达到上万亩规模的经营体,如果是对虾,百亩左右即可算大户,如果是工厂化养殖,数十亩已经是行业的领军者。
从水产养殖的行业特点,以占养殖成本最大的饲料衡量,则可以这样定义:以养殖规模考虑,其饲料用量、或者是其蕴含价值能够使饲料企业将其列入直销户范围之内,或者是享受直销户待遇的,都可以看做规模养殖场,其中涵盖了养殖场、养殖企业、合作社、经销商、种苗企业、品牌鱼企业等。
如果把行业看做一个生态系统,这一类型的经营体占据了最好的生态位,也具备了有利的竞争优势,无论是大量采购生产资料,还是生产大量商品,帮助其市场博弈能力得到加强;同时,相对较大的规模,带来了相对较低的单位成本,在同一生产环节的竞争中也具备了优势。
规模养殖场发展的状况,和单位产出效率密切相关,同样的养殖品种,大量水面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追求的是更高水平的回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这是规模化操作的核心诉求。
规模养殖场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最近几年并不是好时光,饲料原料上涨、鱼价低迷、病害暴发严重,而且在环保和行业去产能的压力下,养殖水面不断被缩减……为什么在如此不利的背景下,规模养殖场为什么反而会快速出现?结合行业特点分析,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在整体经济走势平缓、水产品消费量走低的新形势下,由于养殖盈利空间被压缩,养殖精细化、专业化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在养殖微利时期,边际效益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规模养殖场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在较低单位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效率,在和其他养殖者的竞争中,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由于较强的谈判资本,使其在和饲料、卖鱼等上下游交易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大的腾挪空间。
其次,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规模养殖场能够采取更多的应对策略,例如多品种的投资,不同养殖模式的选择、更加灵活的采购和销售措施等等。更重要的是,由于养殖上规模,为机械化、智能化提供了基础,现在在很多大型养殖基地,可以看到散装投料装备、大面积投料、增氧、排污设施,以及电动抬网、大规模捕鱼机械等,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即意味着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盈利能力加强,这也是散户经营不可能达到的水平。
养殖成功的人,能够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保本或者少亏,在行情好的时候大赚,这是行业中最流行的话语之一。规模养殖场能够在市场博弈中胜出,超额利润的作用至关重要,在行情低迷时期,很多能力不足的个体主动或被动出局,同时发生的是规模化经营者对行业资源的整合、壮大,等到行情恢复时,他们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行情起伏,在市场的选择作用下,一批又一批的落后产能被淘汰,规模养殖场自然脱颖而出。
直销模式短期内难成主流
对大客户采用直销方式,是很多企业选择的策略,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从产业的角度看,直销减少了流通环节,促进了行业资源有效分配,而且降低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交易成本和沟通成本,增加互信程度,无疑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价值传导方式。
对比畜禽行业,就可以看到规模养殖发展的清晰脉络,行情低迷、病害、环保整治、疫病扑杀……一轮又一轮的市场风波,彻底超出了散户的抵抗能力,于此同时,大型养殖企业依靠专业化的研发和操作,不断拉动行业平均利润下降,发展到今天,家禽业几乎已经完全形成规模化行业,以养殖为核心,饲料、动保、肉产品流通成为为其服务的车间,生猪业也同样如此,有权威人士提出,在来自市场和管理部门的双重压力之下,未来散户数量将出现断崖式的下跌,规模养殖则应运而生,无论是企业自行养殖,还是“公司+农户”模式。
水产行业的规模养殖场,正是上述趋势所呈现的苗头,不过,一个行业的主流商业模式,必须服从于行业发展水平,从从业人数来看,目前规模养殖场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一方面是出于土地承租和流转的制约,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很多鱼塘的承包期限是3-5年,而且承租价格一路攀高,规模化养殖不容易实现,另一方面和从业人群相关,从事一线水产养殖,目前还是中年以上的农业人口占主流,从事养殖主要以“养家糊口”为目的,而没有投资获益的商业性思维,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技术能力,都不具备发展成为直销户的水平。
但是必须要看到,虽然短期内直销模式难以成为主流,趋势却不可逆转,未来直销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具备发展的眼光,在修炼内功应对当前市场的同时为将来做好准备。
规模养殖场:行业资源枢纽和动力源
以养殖为核心,一切资源围绕养殖分布,从畜禽行业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这也是水产业未来要走的道路。
规模养殖场在实现聚合式发展之后,将对行业资源产生强有力的吸引作用,作为大客户,种苗、饲料、动保、流通等企业对规模养殖场的评估权重不断加大,无论是供应产品的质量,还是价格、服务等配套措施也将不断优化,而且对于大多数散户来说,跟随大户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投什么苗、怎么养、什么时候卖鱼,规模养殖场往往成为一个地区的行业资源枢纽和风向标。
近年来,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日趋严格,水产品消费也在朝着高质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这是规模养殖场难得的机遇,由于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较高的生产水平,他们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实现向质量安全、产品优质化等方面的演变,这也符合国家对水产业“减量提质”的要求,从这方面看,规模养殖场是行业前进的动力源,以他们为主力军,将不断推动水产业转型升级。
